2019年,我市立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力求“点上出彩、线上提升、面上改观”。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抓建设、步调一致抓推进、因地制宜抓督查。推行“一村一策、联村共建”模式,建立起“市级领导联乡、市直单位联村,共建人居环境”的工作机制,合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乡村家园。
全年完成3400座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完成全市88个中心村和408个自然村“五清一改”村庄整治,规划保留533个自然村,村庄整治覆盖率93%,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100%,垃圾处理率100%。对上争取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项目资金3400万元。全年县市本级财政投入专项奖补资金3492.2万元,其中垃圾治理1711万元,美丽乡村1100万元,改厕631.2万元,污水50万元。省级下达财政专项资金1280.29万元、宣城市级下达财政专项资金405.70万元。现将宁国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相关工作自评报告如下:
一、宁国市2019年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自评得分(105分)
(一)农村改厕自评(基准分18分,自评分18分)
1、组织管理自评(1.5分)。制定了《宁国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年度改厕目标和任务,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改厕工作方案,改厕工作由宁国市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工作领导组牵头实施。
2、资金支持(2分)。县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了610万元改厕专项经费,统筹了21.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改厕。
3、任务完成(5分)。顺利完成全年3400座改厕任务,并实行了社会化第三方验收。探索建立起由“县监督、乡牵头、村实施、户受益”的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及小农户等,对粪污资源的吸纳功能,变粪污为肥源,打造起“粪-肥-菜、粮、油、茶、林”等生态农业与农村人居环境有机融合的和谐共处美丽乡村模式。
4、工作台账(2分)。系统整理了农村户用厕所、公共厕所数量、布点、模式等信息,建立了县级改厕台账,并积极完善改厕“一户一档”工作台账。
5、质量控制(2分)。(1)制定了《宁国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验收办法(试行)》,系统规范全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的“验收原则、验收主体、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在质量控制上,在采取第三方监理公司逐户验收的基础上,农业农村局再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改厕村村民代表,对第三方验收公司的验收结果进行核查和综合审定,多层把关确保农村改厕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好事办实。(2)实施二次验收:对第一轮验收不合格户印发督查通报,督促整改后由第三方再进行二次验收,同时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3)确定了专人单独负责改厕专项工作,日常进行施工现场巡查和指导监督,将省培训学习的技术和方法及时指导到位。
6、信息报送(1.5分)。指导乡镇在信息报送上做到:完成一户录入信息系统一户、 “一户一档” 建档一户,确保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农村改厕进度月报送制度,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7、技术指导(2分)。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的方式,确保改厕技术指导到位。4月23日召开了全市改厕技术集中培训会议,6月28日召开现场培训会,组织全市19个乡镇街道改厕分管领导、具体经办工作人员、改厕施工队和中标单位等参加培训。同时针对日常工作巡查或是有关乡镇在改厕工作中反馈的问题,针对改厕技术掌握薄弱的乡镇和施工队再行单独指导和培训。
8、群众满意(2分)。我市在实行改厕工作中,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改厕达标验收的重要环节,在做好积极宣传讲解政策的同时,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努力让群众成为改厕的受益者和宣讲员。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8分。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准分17分,自评分17分)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及编制(2分)。2018年9月26日宁国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了《宁国市市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7-2030年)(宁城规〔2018〕158号),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规做好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规划》设计内容落到实处。
2、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5分)。我市12个乡镇政府驻地均建设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同时,2019年我市农业农村局还将12个乡镇政府驻地暨集镇建成区和31个已建省级中心村一并纳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机制管护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管护专项资金93万元。
3、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2分)。2018年我市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港口镇西村村、宁墩镇黄岗村、方塘乡上坦村、仙霞镇盘樟村、霞西镇霞西村、中溪镇石口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并于12月中旬迎接了省第七考核组验收。
4、市县级自主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1分)。我市将2018年市、县自主建设的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情况全部纳入到对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考核中,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奖补资金295万元。
5、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2分)。为保障已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今年我市财政拨付了50万元的专项运维管理资金,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由第三方公司负责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6、农村黑臭水体管理(2分)。(1)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示范。根据省生态环境厅“三大一强”行动方案要求,我市对全市乡镇进行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并确定胡乐镇、汪溪街道作为典型乡镇,开展治理试点示范,编制了试点示范乡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并完成了这2个黑臭水体点整治任务。(2)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消除黑臭水体。经查,我市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无黑臭水体。主要工作做法有:一是将黑臭水体管理纳入到已建省级中心村管护年度考核中,并核拨长效管护经费每处3万元;二是对新建省级中心村做好源头防微杜渐管理,同时核拨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每村220万元的建设经费,共计1320万元。确保消灭省级中心村黑臭水体。
7、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3分)。(1)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今年我市共安排了16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河沥溪街道长虹村、中溪镇中溪村、胡乐镇胡乐村、万家乡万家村、南极乡南极村、霞西镇石河村、甲路镇甲路村、宁镇镇黄岗村、港口镇西村村、港口镇灰山村、方塘乡潘茶村、仙霞镇杨山村、青龙乡龙阁村、梅林镇田村村、汪溪街道汪溪村、云梯乡千秋畲族村),完成了环境综合整治并验收通过。(2)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行。我市2019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行投入371.61 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257个三格式污水处理设施、5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6190.5米污水管网,维护污水处理工程管网1800米,受益人口达5947人。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7分。
(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准分15分,自评分15分)
宁国市域范围内农村其它垃圾运送至港口海螺水泥协同窑进行无害化处理,全年共产生6.5吨其它垃圾,协同窑无害化处理了6.5吨其它垃圾;处理率和收集率达100%。一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于2017年整改完毕。各村均设置和公示了有奖投诉举报机制和举报电话,据反馈,群众满意率较高。我市于2017年获全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垃圾分类工作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第三方考核验收,垃圾分类工作还于6月30日在芜湖市召开的全省会议上做了典型经验交流推广。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5分。
(四)农膜及农药包装袋(瓶)等废弃物回收(基准分3分,自评分3分)
制定了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案,且建立了较完善的农膜及农药包装袋(瓶)等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运行良好。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3分。
(五)村庄清洁行动(基准分15分,自评分15分)
1、任务完成(9分)。年初宁国市委办公室即印发了《宁国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宁办发〔2019〕24号),将“五清一改”纳入到对乡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管理考核中,进行同部署、同考核。
2、开展专项活动(6分)。按照省级部署依次开展了春季、夏季和秋冬季的“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阶段性战役,由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亲自参加并调度,实行调度通报制,在调度形式上采取了召开现场会、集中召开会议和对落后地区进行现场督导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年初,我市还将公路主干道和精品旅游路线 “五清一改” 纳入全年村庄清洁行动的重点范畴,通过一年一个村庄清洁行动市级领导重点调度的模式,逐步推进“五清一改”整治行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向出彩点、特色处推进提升。与妇联联合开展了“十星清洁户”、“最美庭院”活动,并纳入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中。尤其是在今年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中,将村庄清洁和美丽庭院等系列工作统筹纳入“田园精品区”示范区考核范围,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美丽乡村示范区“田园精品区”考核奖补资金130万元,撬动示范片区建设向由点及面推进和提升。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5分。
(六)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基准分10分,自评分10分)
1、村庄道路硬化(3分)。制定并完成了通过村组道路建设任务,全年投入1940万元,下达和建成了35.32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
2、村庄绿化美化亮化(2分)。(1)2019年精心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安排了红楼梦大观园和胡乐林场2个义务植树基地。据统计,今年全市共27.8万人参加活动,植树57万株,尽责率达97%。(2)古树名木保护。市财政每年安排50元/株、300元/古树群给于管护单位管护补助;今年己对一级古树名木23株、二级古树名木121株进行了挂牌保护,年内对我市三级古树名木845株进行挂牌。全年无群众投诉或新闻媒体曝光毁林或砍伐古树名木事件。(3)各村庄均建有公共照明设施,积极做好村庄亮化工程。
3、农村建筑风貌(3分)。积极推进设计下乡,积极向农民宣传由宣城市统一发布的农房设计图集,供农民建房选用。
4、传统村落保护(2分)。全市共获批5个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申报各级传统村落,今年,我市的云梯乡千秋村和仙霞镇仙霞村共2个村庄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无举报和媒体曝光发生。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0分。
(七)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基准分7分,自评分7分)
任务完成(7分)。今年我市的省定任务为:美丽乡村示范村为9个、重点示范村2个。完成任务情况为:1、获省第一批认定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重点示范村4个。2、申报省第二批认定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重点示范村5个,已于12月中旬迎接了省认定组考核。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7分。
(八)机制体制建设及工作推进(基准分11分,自评分11分)
1、工作部署(7分)。(1)年初宁国市委办公室即印发了《宁国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宁办发〔2019〕24号),将“五清一改”纳入到对乡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管理考核中,进行同部署、同考核。制定了《宁国市2019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活力乡村暨抗灾减灾秋季大会战实施方案》、《宁国市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宁国市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不良习惯工作方案》、《加快推进2019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工作的通知》等4个子方案。(2)开展专项活动。按照省级部署依次开展了春季、夏季和秋冬季的“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阶段性战役,由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亲自参加并调度,实行通报调度制,在调度形式上采取了召开现场会、集中召开会议和对落后地区进行现场督导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年初,我市还将公路主干道和精品旅游路线纳入“五清一改”范畴,通过一年一个调度重点的模式,逐步推进“五清一改”整治行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向出彩点、特色处推进提升。(3)印发了《中共宁国市委办公室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乡村户和帮扶社区工作的通知》(宁办发〔2019〕75号),建立了“市级领导联乡、市直单位联村,共建人居环境”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街道明确1-2名市级领导进行联系指导,每个村、社区明确1个市直单位进行联村共建,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并重、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各村自然禀赋和文化特色,分别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村一策”工作方案。成立了“宁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调度会,建立了市委书记、市长重点调度,分管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日常调度的调度监督机制和“一季度一通报一调度”的考核机制。四是印发了《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职责分工》,并落实到位。
2、工作考核(2分)。(1)宁国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宁国市2019年度乡村振兴推进年目标管理考核》(宁农工〔2019〕1号),专项占分30分(百分制)。(2)县级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在“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各阶段战役的基础上,对“五清一改”实行季度考核,全年共四次;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县市自主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和样板示范村考核、美丽乡村示范区“田园精品区”考核和已建省级中心村和集镇建成区管护等专项考核。今年还将公路主干道及精品旅游线路纳入到 “五清一改”整治重点中来,主要对道路沿线破旧房屋和旱厕所进行拆除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工作落实(2分)。多年来各乡镇均安排有乡镇级分管领导进行专人分管,各乡镇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如美丽办、农办等,设有3-7名不等的工作人员,从事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业务,各乡镇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专项工作方案等,各乡镇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的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各级交办的日常工作任务和各类评先评优活动申报,为我市的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宣城市和省级各类考核中争先争优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11分。
(九)信息报送(基准分4分,自评分4分)
1、信息(2分)。及时报送我市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在每月不少于2稿的基础上,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舆情处编制的《政务信息》第41期发布信息一篇。上报《送阅材料》2篇,并获批示。
2、报表(2分)。每月均及时报送美丽乡村建设、改厕、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报表,并安排专人负责部、省、宣城市的系统报表报送工作,确保报表报送及时、准确。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4分。
(十)加减分项(基准分±5分,自评分+5分)。
自评得分(+5分)。承办一次由住建部门组织的垃圾治理现场会加1分;在省级垃圾分类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一次加1分,一村一策和垃圾分类工作被省级媒体各采用一次加2分,被市级领导批示表扬3次加1分。共计加5分。
其他。全年在《今日宁国》县级报刊上宣传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20余篇,通过“宁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年共编制了7期《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简报》,报送至省委农办,宣城市委农办,宁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成员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局以上单位、宁国市融媒体中心。全年电视台宣传和人民网等媒体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村庄清洁行动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以上综合得分5分。
综上,宁国市在“2019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自评得分105分。
二、宁国市2019年度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自评得分(105分)
(一)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基准分45分,自评分45分)。
1、建设任务完成(40分)。规划、十项任务、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任务完成度。(1)规划。我市6个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中溪镇石口村、港口镇西村村、仙霞镇盘樟村、宁墩镇黄岗村、霞西镇霞西村、方塘乡上坦村)均编制了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且规划执行落实较好。(2)十项任务。6个省级中心村在“垃圾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通畅、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十项重点建设任务上均落实较好。(3)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乡村产业发展潜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发展特色产业。例如港口镇西村村,结合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着力打造花鼓小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模式,吸引了众多的学习参观者。例如仙霞镇盘樟村,结合仙霞镇的“一村一品”早笋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这两个省级中心村均是在结合自身特色种养产业的同时,结合我市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的发展中心村产业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促进乡村的农业、农村、农民价
值链、产业链再造和延伸,为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出了有力探索。(4)精神文明创建。2019年宁国市19个行政村均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省级中心村均建有村史馆,“一约四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较好。
2、重点任务完成(3分)。规划、改厕、污水处理按计划完成。(1)6个省级中心村均编制了中心村规划。(2)中心村改厕任务完成。(3)中心村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
3、任务权重(2分)。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宣城市共计49个,其中宁国市有6个,占宣城市任务比12.24%,高于宣城市平均8%的占比标准。
6个省级中心村已于12月接受了省考核组验收,据反馈验收情况较好。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45分。
(二)2018年度市级中心村(基准分20分,自评分20分)。
1、建设任务完成(16分)。垃圾、改厕、整治、饮水、道路等任务完成度。 宁国市2018年度宣城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11个,均全部完成了垃圾、改厕、整治、饮水、道路等任务。
2、重点任务完成(2分)。项目安排、改厕按计划完成。宁国市11个2018年度宣城市级中心村均按计划完成了项目安排、改厕等重点任务。
3、任务权重(2分)。宣城市2018年度中心村任务数58个,宁国市任务数11个,占宣城市任务比18.97%,高于宣城市平均8%的占比标准。
2018年度市级中心村已考核结束,据了解考核成绩位居宣城市前列。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20分。
(三)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基准分20分,自评分20分)。
1、规划审批(5分)。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4个(汪溪街道姚高村、仙霞镇孔夫村、港口镇灰山村、宁墩镇宁墩村)均已完成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2019年7月12日《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仙霞镇孔夫村等4个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宁政秘〔2019〕158号)同意通过。
2、支持措施(5分)。计划按照每个省级中心村不低于200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资金奖补支持。并已拨付了355万元的启动资金用于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
3、任务完成度(10分)。截止目前,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98.5%。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20分。
(四)2019年度市级中心村(基准分5分,自评分5分)。
1、项目安排(1分)。在完成宣城市级中心村任务数9个的基础上,还重点培育建设了2个样板示范村,即建设了2019年度宣城市级中心村5个(仙霞镇杨山村、竹峰街道瓦窑铺村、中溪镇中田村、方塘乡潘茶村、万家乡万家村)、培育中心村4个(胡乐镇竹川村、甲路镇枫山村、中溪镇凤凰村、南极乡南极村)、样板示范村2个(青龙乡龙阁村、云梯乡千秋村),共计11个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印发了《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市级中心村和培育中心村项目建设内容的通知》(宁农〔2019〕147号),下达了2019年度宣城市级中心村、培育中心村和样板示范村建设任务,进行建设任务同部署、同考核。
2、支持措施(2分)。成立了由财政局、住建局、文明办、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各中心村所在乡镇分管负责人等为成员的验收组,并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295万元的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奖补资金。
3、工作进展(2分)。项目建设全部完成,进行了县级自验收和宣城市考核验收。据了解,考核成绩位居宣城市前列。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5分。
(五)2019年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基准分5分,自评分5分)。
1、方案制定(2分)。8月16日印发了《宁国市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宁农〔2019〕140号),将全市划分为“田园精品区”(港口—青龙—西津沿线)、“休闲自驾区”(甲路—竹峰—青龙—方塘沿线)、“红色旅游区”(云梯—仙霞—中溪—宁墩—万家沿线)共计3大片区,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工作方针,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创建。在产业发展、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旅游开发、人居环境、村庄规划、“十星清洁户、最美庭院” 创建等方面系统整合,集中连片建设。
2、规划编制(1分)。已采购规划设计单位,出具了整体规划草稿,现进一步修改完善,经审议后定稿。
3、支持措施(1分)。计划每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奖补275万元,共计825万元。资金来源:每个示范片区安排县本级财政资金130万元,整合上级奖补资金50万元,乡镇村级或社会资金(鼓励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和当地农民参与示范区创建)配套95万元。
3、工作进展(1分)。已于11月完成“田园精品区”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县本级财政奖补资金130万元,下一步继续推进提升。并向宣城市上报了3个“宣城市2019年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项目申报书”,获批2个共100万元奖补资金,为我市的示范片区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5分。
(六)工作推进(基准分5分,自评分5分)。
1、方案制定(2分)。近年来,宁国市先后出台了:(1)市委、市政府层面出台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案、领导组。有《中共宁国市委办公室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办发〔2018〕140号)、《宁国市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宁办发〔2019〕24号),《关于成立宁国市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工作领导组的通知》(宁办发〔2017〕90号)、《中共宁国市委办公室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调整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联系乡村户和帮扶社区工作的通知》(宁办发〔2019〕75号)、《关于印发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宁农工办〔2019〕29号)等。(2)业务层面专项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县级配套奖补资金、工作方案等。
2、考核(2分)。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示范片区创建综合纳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补:(1)综合考核。印发了《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宁农工办〔2019〕63号),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示范片区建设等系列纳入到《宁国市2019年度乡村振兴推进年目标管理考核》中。(2)专项考核。在完成省级美丽乡村考核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市县自主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培育中心村、样板示范村,已建省级中心村和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建成区)管护,美丽乡村示范区“田园精品区”等系列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核拨了奖补资金。
3、报表信息(1分)。今年来均按要求及时上报了美丽乡村信息和报表,并积极做好对上衔接。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5分。
(七)加减分项(基准分±5分,自评分+5分)。
1、加分项(5分)。(1)获省级以上美丽乡村表彰的:一是6月30日,在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暨二季度农业农村工作调度会上,宁国市作为全省5个典型示范县市,围绕垃圾分类及处理做了典型发言。二是6月中旬,宣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宁国市召开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2)报送信息被省级以上或市级主流媒体或简报采用的:一是被省市级主流媒体采稿3次:安徽日报采用1次,中宣在线-宣网新闻中心、宣城新闻网等2次。二是主流网站采稿10余次:由人民网、新浪网、安徽民生工程等网站采稿。三是地方报刊宣传:《今日宁国》报刊采稿全年达20余次,《宁国论坛》制作专题宣传2期。(3)获省市主要领导批阅3次:一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舆情处编制的《政务信息》第41期发布信息一篇。二是上报宣城市主要领导《送阅材料》2篇,并获批示。(4)工作简报等日常送阅材料。一是由中共宁国市委改革办编制的《改革动态》第15期,专题发布了《乡村美景入画来——我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篇。二是编制了《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简报》7期。
2、减分项(无)。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负责报道的,被督查发现问题并通报,处理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经查,我市无扣减分事项。
以上综合自评得分+5分。
综上,宁国市在“2019年全市美丽乡村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自评得分为105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