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宁国 > 社会

让城乡孩子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发布时间:2017-11-28 07:47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过去五年,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全球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崔然:

  为残疾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

  如果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那么特殊教育的发展,则为他们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重任,补偿缺陷,发展潜能,健全人格,回归主流,促进残疾儿童自立、自强,帮助残疾儿童成长、成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这使得我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崔然对未来特教的发展有了极大的信心。

  近年来,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其成为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残而有为”的合格公民这一原则,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已初步具备了办学条件,配备了感统训练室、语言康复室及大型户外玩具,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基础的教育教学条件。”崔然对记者说道。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他也坦言同周边县市区相比,我市的特教发展已经明显滞后。“现在我们还没有独立校址,在硬件投入方面也还有所不足。”此外,由于和普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老师则是特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目前,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依然还处于短缺状态。

  从党的十七大“关心特殊教育”,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再到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这说明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残障儿童在成长发展规律上与普通儿童是相通的,只是某些方面有特殊需要,让残障儿童融入普通人群是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将对现有课程进行生活化、综合化、适宜性改造,充分发挥普通教师、特教教师、康复技师、家长、志愿者等力量,为特殊儿童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使教学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崔然告诉记者,作为特教工作者,他们将持之以恒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把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的关爱通过学校传送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也能共享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津北小学教师臧欣雅: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臧欣雅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一直都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微信播报”“共读一本书”“手拉手”等公益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的不断提高,“有学上”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更多人对“上好学”的需求还比较迫切。十九大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臧欣雅看来,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我觉得真正高质量的教育其实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要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而在教学工作中是没有绝对公平的,因材施教就尤为重要了,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促进每名学生个性化成长,这才是更高要求的公平,而这些都是我在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外,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臧欣雅告诉记者,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对于教师的培训越来越丰富,内容包括方方面面,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臧欣雅表示,未来她仍将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充实自身,尽全力做一名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甲路初中教师刘婉珍:

  让农村孩子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能力

  “三农”问题,核心是人的问题,只有做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这篇大文章,提升农村新生代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状况依然停留在教育思想保守,育人观念落后,办学条件简陋等印象中,然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现如今农村义务教育不断进步,正逐渐缩小与城市间的差距。

  “来到农村教书后,最深的感受便是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操场上铺设了塑胶跑道,每个班级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学校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一批青年教师前往农村学校工作,和原先农村师资紧张不同,现在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大大增强,教师的专业性也在不断增强,学生们也有了专业的音乐和体育老师。”刘婉珍对记者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平等而有质量的教育。对于这句话,刘婉珍颇有感触。“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都应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能力。而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要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心中的诉求,真正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十九大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刘婉珍告诉记者,这让她对农村教育充满了期待,“相信经过未来全社会的努力,在教育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将基本消除,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中美爱心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胡寄宁:

  向高中贫困学生倾斜,加大帮扶力度

  教育是孩子最基本的权力,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每天都要为了温饱而奔波忙碌;他们的家庭屡遭变故,微薄的收入甚至无法满足日常开支;他们的学习成绩优秀,可却抵不过开学前的那一张学费单。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专门救助贫困学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十多年来,中美爱心教育发展促进会累计资助大中小学贫困生达1000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970多万元,并为全市多所农村中小学校捐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微机室等,推动了全市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各项资助制度都在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学生资助的全覆盖。”胡寄宁说道,但在覆盖面扩大的同时,总体来说资助力度,包括资助金额、名额等都还比较有限,“除了国家政策补助外,目前社会上更多的教育资助还是个人行为,像‘中美爱心’这样将社会力量集聚起来做成规模化的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少。”而仅仅依靠国家的补助对于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是远远不够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与该促进会未来的发展计划不谋而合。“相比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所需要的花费会大很多,因此这几年我们也有意识的增加高中学生资助名额和金额,下一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会把高中作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让更多困难学生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完成高中学业。”胡寄宁说道。(江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