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宁国市河沥溪街道桥西社区嵩合路13号迎来历史性时刻。随着吊机长臂挥舞,脚手架层层卸落,三栋小楼呈现出全新面貌。阳光映照下,洁白的墙体、黛色的屋顶显得格外清新雅致。
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里里外外十分破败的老旧小区,房屋楼龄已近50年。这个曾让居民夜不能寐的危房区,随着宁国市首个老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的实施,书写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范式。
破题之路
——业主众筹当“甲方”
宁国市原食品厂职工宿舍小区位于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建于1979年,原本是两栋楼房及若干平房,占地约1160平方米。由于年代久远,老楼破败不堪,部分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
“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因为起大风,我都不敢在楼上房间睡觉,和老伴在楼下厨房住了一晚。”居民黄绪荣的窘迫,也道出了小区其他住户的心声。这几年,他们多次到街道和社区反映情况,但问题都没有得到最终解决。“房子确实太老旧了,大部分居民也没有条件买新房子。”河沥溪街道桥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华莹说。
转机出现在去年年初。2024年1月,宣城市推出新政,按照“政府政策引导、业主自愿参与”的思路,在统一规划基础上,通过业主自筹资金在原址拆除重建的方式,实施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改造,并在各县市区选择试点先行实施。2月,宁国市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成立工作专班,该市住建、自然资源规划、发改、财政等部门参与,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这个政策好,居民可以实现改善住房的心愿,又不用承担太大的资金压力。”华莹立刻组织街道、社区开会,为争取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项目做准备。
但对于小区居民来说,“自主更新”是个新词,而资金自筹,更是让不少群众一听便心生警惕。宁国市住建局房管中心副主任黄年军笑言,最开始跟着社区同志进小区开展宣传的时候,没见过什么好脸色。“能理解,居民要掏钱的,涉及的是群众切身利益。”黄年军说。
面对群众质疑,工作专班用20余场业主会议搭建信任桥梁。去年3月底,16户居民达成统一意见,全部在申请书上签字。在居民出资方式上,因为旧房户型面积差距不大,宁国市创新推出“均等出资+民主自治”方案:每平方米2200元的统一出资标准,居民推选五位业主代表全程监督,设立共管账户保障资金安全,居民真正成为项目的“甲方”。去年6月初,每户筹集的20万元改造资金全部到位;6月底,街道、社区组织召开全体业主会议,以抽号的形式完成了选房;7月中旬,老楼轰然倒下……
小区业主当“主角”,专班单位及街道、社区则承担着各项“幕后”工作。“政府工作专班全程参与项目预审、方案更新完善及联合审查等工作。各项手续的审批流程也是尽可能简化,通过并联审批等方式,精简环节、提升效率。”据黄年军介绍,居民自筹资金占总成本的80%左右,政府补助主要对小区雨污水、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温暖实践
——齐心共建新家园
从项目启动以来,每一次食品厂宿舍小区居民开会,网格员舒秀娟都在场。在她的工作日志里,记满了温情瞬间:有业主筹措资金困难,邻居主动提出愿意借款;异地业主委托事项,大家争相代劳;选房产生分歧,大家坐下来
“大家看看现在的新楼,马上就能拿到钥匙了……”4月22日一大早,黄绪荣便在微信群里向邻居们“汇报”新房建设的最新进度。一条简短的视频,引来邻居们纷纷“点赞”。
去年4月,业主代表们组建了这个微信群,在居民的提议下,微信群取名为“为了我们的家园”。随着去年10月新房子开工建设,这个微信群便从原来的“云端议事厅”变成房屋建设的“进度直播群”。
80岁的王传兵是最“勤快”的“播报员”,也是大家公认的“工程监理”。他每天步行半小时到工地“打卡”,风雨无阻。“这就是我家的房子,比以前面积大了不少,就盼着早日搬进新房。从‘老破小’到小洋房,这个‘自主更新’项目好!”带着记者参观自家新房,王传兵乐得眉开眼笑。最让他满意的是,房子只有两层,对他们这种年纪大了的住户来说,上下楼很方便。
在规划建设方案时,不少住户提出,小区老年居民多,爬高楼对他们来说很困难。根据居民的意见,规划设计单位对原来的方案进行多轮优化,最后确定建设3栋楼,其中两栋为3层、一栋为两层,房屋面积从原来的每户70平方米左右增加到每户近95平方米。
从房子要建几层,到阳台窗户开多大,从施工单位选哪家,到外墙颜色选什么,都是居民说了算。
据项目现场负责人孙福斌介绍,5月初居民们就能拿到新房钥匙,最快7、8月可以入住。“本来可以更早,中间耽搁了一个多月。”孙福斌说。
今年元旦,房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按计划将进行外立面粉刷。但有居民担心气温太低导致墙体上冻,会影响粉刷效果,便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居民们纷纷签字同意。虽然停工一个多月损失不小,但孙福斌毫无怨言:“我们是小区业主自己挑选的承建单位,业主有什么要求,我们全力配合,居民满意才是验收标准。”
焕新启程
——破冰试点成“样板”
原地建起新楼,作为宁国市首个实施老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的小区,食品厂职工宿舍小区的改造,也引起了其他小区居民的关注。
“这房子建得漂亮。以前这一块真是脏乱差,但现在环境提升了不少。”胡锡明家住附近,以前每次路过食品厂宿舍的时候都绕着走,现在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多看一眼,“这个项目好,不仅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市容市貌。”
4月初,食品厂职工宿舍小区还迎来了一批组团而来的参观者,他们是宁国市西津街道城西社区原农科所宿舍小区的住户。
“听说食品厂宿舍小区新楼建得差不多了,过来看看。我们农科所宿舍与这个小区情况差不多,建得早,房屋老旧,很多房子都成了危房,大家都盼着能早日住上新房。”居民刘军说,看了食品厂宿舍的新楼后,她对“自主更新”更期待了。
2025年,宁国市委、市政府将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工作纳入深化改革创新事项予以推进,继续在城区选择改造意愿强烈的区域开展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房龄超50年的原农科所宿舍小区初步被确定为新的试点。
据城西社区“两委”委员、网格员陆璐介绍,今年3月下旬,专班单位及街道、社区已经组织全体业主召开了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启动会,目前16户中已有15户业主明确同意签署申请书,大家都在等建设的设计方案。“农科所宿舍小区地段好,学校、医院等周边配套都不错,大家不想离开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又盼着能改善居住条件。食品厂宿舍小区原址拆除重建,居民出钱不多,但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提升明显,这很符合居民们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期待。”陆璐说。
从一个破冰“试点”,到一个经验“样板”。宁国市正积极总结食品厂宿舍老旧房屋“自主更新”的经验,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优化各项工作流程,更好解决老旧小区居民“不愿搬、搬不起”的现实问题,让更多危旧房屋实现“原地重生”,也为宣城市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提供更多“宁国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