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民生工程 > 他山之石

怀宁县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 尽显民生温度

发布时间:2025-02-07 08:45 信息来源:省发改委民生专题 浏览:
字体大小:

  2024年以来,怀宁县坚持发挥社会救助“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及时、有效的帮助,让社会救助的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一、强化宣传与业务培训 夯实工作基础

  高度重视业务培训工作,召开全县社会救助业务培训会,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参与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年度重点工作部署、社会救助政策法规解读、申请审核审批流程规范、信息化系统操作技巧等多个关键要点,并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积极探讨,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救助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温暖救助与爱同行”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发放社会救助宣传手册、悬挂横幅,并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答疑,确保居民对救助政策“看得见、听得懂”。开展业务培训活动2场,参加活动人员5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显著提升了救助服务水平和政策知晓率。

  二、建立精准识别体系 实现动态管理

  为确保救助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怀宁县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线上监测预警功能,结合线下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核查、审核确认等流程,建立起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困难群众精准识别体系,及时将符合条件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加大对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的认定力度,定期向医保、农业农村局、残联等部门推送名单,做好低收入人口的认定与帮扶工作。此外还开展低保、特困年度复核和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与相关单位联系进行数据比对,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予以核退。2024年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66人,特困人员140人,低保边缘家庭2029人,支出型困难家庭369人;核退城乡低保1364人,特困对象243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让每一项救助政策都能实实在在地惠及困难群体。

  三、探索多元救助模式 织密保障网络

  面对困难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怀宁县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起了一张多层次、广覆盖的救助网络。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按月及时发放救助资金,2024年,发放低保、特困资金18.04万人次9842.29万元。对低保、特困对象发放价格补贴2.96万人次88.9万元。签订分散特困人员委托照料协议,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标准,发放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3.31万人次336.26万元。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应急阀”的作用,下发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取消户籍地申请限制,实施临时救助678人次186.08万元。首次探索政府公开招标引入了社会护理服务机构,为全县2800余名特困供养对象购买住院护理服务,解决特困人员住院无人护理难题。积极推进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多元筹资,汇聚救助力量,截至目前,全县232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累计筹集社会资金360余万元,开展救助62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