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010-00049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宁国市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宁国市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0-30 发布日期: 2020-10-30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010-00049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宁国市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宁国市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10-30
发布日期: 2020-10-30
宁国市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宁国市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0-10-30 16:27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会主题:2020年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发布单位:统计局、生态环境分局
  发布会时间:2020年10月30日11:00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会议中心6号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了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统计局局长李军,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叶强,主持人胡起。
  出席媒体: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会议程:统计局局长李军通报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叶强通报我市前三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市统计局通报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加快恢复,生产需求全面回升,质量效益不断改善,市场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显著增多,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277.8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比宣城市高0.7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1.0%。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前三季度,全市蔬菜总产量同比增长6.2%;肉类总产量同比增长18.1%,其中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1.7%,家禽出栏量同比增长27.3%;渔业总产量同比增长2.1%;林业与去年同期持平。
  (二)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上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宣城市高0.8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3位。从“两新”发展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7%,比上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0%,比上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亿元,同比增长0.3%,比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宣城市高1.1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2位。从四大行业销售额看,批发业同比增长9.1%,居宣城市第1位;零售业同比增长5.8%,居宣城市第1位;住宿业同比下降16.0%,居宣城市第3位;餐饮业同比下降7.3%,居宣城市第1位。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宣城市高9.1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2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3%。
  (五)金融存贷增长较快。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8.7亿元,同比增长16.8%,人民币贷款余额274.5亿元,同比增长17.6%。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加权增长17.2%,居宣城市第1位。
  (六)财政收入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37.6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3个百分点,比宣城市低0.6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2位。
  (七)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788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77元,同比增长5.4%,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宣城市高0.3个百分点,居宣城市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32元,同比增长6.0%,与宣城市持平,居宣城市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快于GDP增速。

  总体上看,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于宣城市,位次居前,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宣城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狠抓政策落实,助企纾困解难,切实增强企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市生态环境分局通报我市前三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强力推动“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建立市领导督导机制,对所有问题整改点位挂图作战,排定月度计划和进度表,市委督查、市政府督办每月进行调度,对未完成整改的下发提示单。对重点工程项目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时跟进。截止目前,“1+68”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通过宣城市验收销号20个,已上报待验收销号6个。
  (二)强力推动“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
  2020年,我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1家,均按照要求完成取缔关闭工作。
  (三)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印发《宁国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各牵头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开展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摸排登记等工作。全面完成全市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和14台2蒸吨以上天然气锅炉的低氮改造任务、完成琉璃瓦行业(7家企业9台)3米以下(含3米)煤气发生炉淘汰和司尔特公司1台煤气发生炉煤改气工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2020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按职能做好秸秆禁烧工作。2020年截止目前无省级通报火点,宣城市“蓝天卫士”视频监控发现我市火点2个,火点数较往年同期有所减少。2020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9个项目已完成8个。
  截至10月22日,PM2.5平均浓度2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0%,优良天数比例97.2%(年度考核指标: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6%)。
  2.不断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一是完成每月10个地表水水质断面、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个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开展季度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乡镇跨界断面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测。二是完成12家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工作,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开展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专项行动,完成2019年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报告,“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已通过专家评审。2020年宁国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0个工程项目全部建成,省环保督查6个乡镇驻地和1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整改完成,并上报销号。
  1-9月,汪溪国考断面和全市四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及七个地表水省、市控断面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水质断面达标率100%。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3.依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对我市涉重企业开展再排查工作,有效切断镉等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途径。二是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对我市11家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单企业,按照土壤法要求全部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并开展了现场隐患排查工作,提交了排查报告。三是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我市共7个地块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录,目前场地初步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5个地块已由宣城生态环境部门确认为未污染地块,剩余2个地块需进一步开展详调。四是加强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改造企业搬迁腾退土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我市危化品搬迁改造企业1家,为安徽生力农化有限公司,目前,该企业搬迁拆除污染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已完成编制,并上报备案。五是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及工业园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工作。配合311地矿队对我市13家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及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现场勘查和采样,为我市土壤环境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六是加强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工作,我市共有72家工业企业纳入危险废物产生申报登记,35家企业纳入一般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名单实行动态更新。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 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持以“不贰过”的决心,推动所有问题整改到位、见底清零。按照验收销号程序要求,积极向宣城市整改验收单位提交销号申请,加强对上衔接,确保问题通过验收销号备案。
  2.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继续严格按照“散乱污”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大排查整治力度,不留死角全方位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围绕“五控”,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持续推进水污染治理,围绕 “河长制”推进、 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打好“碧水攻坚战”。积极推进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按要求完成,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围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打好“净土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