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2024年所获荣誉
1.1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承办政协提案先进单位”;
2.2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征收征迁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3.2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征收征迁工作协保先进单位”;
4.3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5.4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
6.5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7.6月获“宁国市2023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8.获得2023年度宣城市建设工程“云岭杯”奖项9个;
9.完成宣城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小区)创建6个。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1)路网建设持续完善。建成通车站前路、胡乐司路2条道路,道路全长3.0公里。完成宁国大道改造工程,改造全长1.7公里,涉及地下管网改造、人行道修复等内容。持续推进龙潭路建设,启动金桥路延伸工程,持续推进长乐路、南山东路2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2)民生工程稳抓落实。完成站前广场建设工程,保障高铁南站如期投入使用,实现公铁交通无缝衔接。完成宁阳学校河沥校区初中部建设,并于秋季学期正常投入使用。持续推进智慧中心、市医院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74户居民,持续推进杨家巷等18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
(3)片区更新着力推进。完成河沥溪片区、高铁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前期谋划工作,正在积极推进项目融资。有序推进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完成启动区及小溪口片区风貌整治与更新利用工程,河沥溪老街开街活动赢得市民广泛赞誉。
2.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1)强化防汛措施。制定城区防汛排涝应急预案并演练,成立60人组成的联动防汛排涝队伍,落实日常防汛排查、巡查,组建200余人的建筑业协会防汛志愿服务队,开展包保降雨期间路段检查排查;完成城区所有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及三条内河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雨水检查井清疏6095座,管道疏通15960米。储备各类防汛应急物资和设备,全力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2)常态化市政设施维护。完成道路及人行道维修15782平方米,更换止车柱116根,更换各类市政井盖245套。防撞桶更换238个,LED柱帽更换416个,新增及整改标线施划2235.41平方,护栏更换118米,柔性防撞柱276根,清除不合理标线256.2平方,新增标志牌183块,减速带维修更换106米。对道路交安设施及信号灯实施整改,完成十余件交通联席办件问题处理,切实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今年以来,累计处理生活污水1951.42万吨,污泥产生量为8469.9吨(按60%含水率计),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
(3)紧抓燃气工作。召开宁国市城镇燃气管道”代病运行”专项治理培训暨工作布署会,牵头出台《宁国市城镇燃气管道 “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全面推进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及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执行液化气配送和随瓶安检标准,加大对末端用户(居民户和小餐饮)灶、管、阀等的检查并建立台账,共排查隐患434个,并全部完成整改。加快管道更新改造,金桥湾、汇丰花园小区、上城小区整改工作已完成。
3.城乡人居质量逐步改善
(1)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一是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2024年1715户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审核工作,完成81套空闲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工作。完成按月计提职工住房补贴支取395起,支取金额428.52万元。二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印发《宁国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共受理申请购房补贴687件,申请补贴金额1482.26万元。三是推进老旧房屋“自主更新”试点工作。摸排确定河沥溪街道食品厂宿舍房屋为“自主更新”试点,现正在建设中。四是强化白蚁防治工作。2024年共办理白蚁备案约107万㎡,现场预防灭治施工360余次,预防面积33㎡,灭治面积5万㎡。
(3)城市环境全面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滨河绿道贯通,完成绿道建设1.3公里。加强开放空间建设,完成牡丹园垂直绿化、仙霞北路西侧百日草花海等景观节点工程,推进凤形公园建设。完成汪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城区排涝通道,完成一排沟建设,减轻汛期高铁片区行洪压力。落实污水管网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城东污水干管等工程。强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管养绿地面积共计246.2万㎡,行道树4万余株。补缺补差补植行道树乔木等100余株,撒播花草籽覆盖黄土裸露地块6000平方米,补植色块、草坪2000余平方米,公园绿地色块修剪30万平方米,割草拔草45万平方米,持续落实常态化养护要求。
(3)乡村振兴任务全面落实。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24年上级下达危房改造任务10户,目前已开工57户,竣工57户,并完成危改验收工作,发放补助资金109万元。二是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完成1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日中转压缩能力1040吨,全市配备垃圾桶2.01万组,保洁清运人员992名,收运体系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摸排,编制“一张图”;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春季攻坚行动,指导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分组分片区督查。
4.行业发展健康规范
(1)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成2024年度房地产统计数据调度工作。完成对各房地产项目销售现场公示检查工作,处理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129起。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全市已备案房地产中介机构63家。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完成存量房交易登记税务“一窗受理”,与不动产登记等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存,通过电子签名实现交易不见面办理,积极推进带押过户,减轻群众负担,共办理带押过户100件。
(2)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175个住宅小区,已完成物业服务和小区(网格)党组织覆盖,覆盖率100%,组建小区业委会(物管会)数167个,覆盖率95.4%。一是做好物业管理纠纷调处。开通“物业110”热线,实行物业项目经理、小区网格员首问负责制,2024年以来,成功调处物业纠纷337件。二是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定《充电更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疏堵结合”,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1121个,新增充电端口1034个。三是加强物业管理保障水平。对全市物业项目经理、客服、消防操作员等物业行业从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
(3)找好痛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2024年办理施工许可证39份,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完成竣工备案120项工程,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完成市区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季度开展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及混凝土生产企业检查工作,开展质量巡查39次,开出整改通知单76份,开展安全巡查或专项督查 26次,开出整改通知单50份。开展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巡查工作,共计开展施工现场扬尘条件核查及扬尘防治专项检查20次,开出整改通知书16份。
(4)信访矛盾纠纷积极化解。2024年以来,共受理交办信访事项89件(受理量全市第一),主要涉及物业管理、市政建设及房屋质量等相关投诉。其中主办56件,协办33件。共受理网络信访平台交办事项20件,其中省级4件、国家级7件,均已按要求按时完成办理。共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1348件,政民互动74件(其中含省热线16条件),网络舆情169条,按时办结率100%。
5.加强党风廉政(作风)建设
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及我市责任清单,做好党员干部职工廉政教育和作风建设,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堵塞监管漏洞,防控“微权力”腐败,着力提升机关效能、办事效率和为群众服务能力。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实行“人选岗位、岗位选人”的双向选择。大力营造勤学善思、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局干部做到了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干净担当和奋发有为。
6.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常抓不懈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我局认真履行班子集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讲话精神,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城乡建设和住房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同时我局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并将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的落实。
(三)存在问题
1.市政维护方面:一是设施维护资金缺口较大。我市老城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老化,市民对拥堵、停车难和排水设施不畅等城市顽疾现象反应突出,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推进改造,但因老城市面积大、范围广,城市基础设施老旧化多,老城区普遍存在排水不畅、拥堵、停车难等顽疾现象。二是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虽投入大量资金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提质增效改造,但仍存在污水进水浓度低、收集率不高等问题。 三是燃气及市政设施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2.住房保障方面:保障房存在租金收缴难、房屋清退难和部分小区运营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
3.房地产管理方面: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个别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不足,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导致逾期交房(如龙记观园),同时引起相关信访矛盾增多。
4.物业管理方面:物业管理标准化服务意识差,物业服务招投标程序需进一步完善,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管理能力薄弱。老旧小区基础条件差,房屋附属设施(排水管网、小区道路、围墙等)亟待改善。部分小区或楼栋单元维修资金面临不足,维修资金后期续筹难。
5.园林绿化方面:目前我市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存在绿化修剪频率低、管护面积大、管理人手短缺等问题,需加大投入。绿道连通待完善,近年来,我市依据《宁国市城市绿道网规划》不断高品质规划建设绿道工程,但绿道与绿道之间存在断点,没有形成贯通连续的城市绿廊,将零散的城市绿道串联成线、连线成网,提升绿道通达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列入宣城市、宁国市政府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重点工作以及承担省、宣城市政府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一)列入宣城市政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城乡建设管理(包括城市更新)(打包指标):根据2023年考核细则,着手准备考核软件材料;对各考核场所进行实地查看,确保考核无扣分;
(2)建筑业总产值:三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完成上报48.03亿元,同比增速8.4%;
(3)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完成率:已完成33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11户,发放金额52.95万元;完成城市危旧房改造38套;
(4)物业管理(打包指标):根据《宣城市物业管理目标考核细则》做好对标达标;
(5)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黑臭水体治理(打包指标):根据考核细则,搜集整理相关佐证资料。。
(二)列入宁国市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建成通车站前路等2条道路,完成宁国大道改造,启动独山路改造,启动金桥路延伸(铁路段)建设,加快建设龙潭路:建成通车站前路、胡乐司路2条道路,道路全长3.0公里:完成宁国大道改造工程,改造全长1.7公里,涉及地下管网改造、人行道修复等内容。持续推进龙潭路建设,启动金桥路延伸工程,持续推进长乐路、南山东路2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2)扎实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启动建设取水扩容工程。实施城区燃气管网更新改造7.9公里:目前,城市污水管网整治-排水管网提质增效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取水扩容工程因专项债未发行暂无进展;已完成上城花园、惠丰花园、金桥湾小区燃气管网改造6.1公里,格林春天小区2公里管网改造已进场施工,预计11月底前完成。
(3)实施城市节点“绣花”式、特色化微改造,启动凤形公园和1个口袋公园建设:宁国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节点‘绣花’式、特色化微改造,建成凤形公园和1个口袋公园,新增城市绿道5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等工作。
(4)加强物业服务建设,提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工作水平,完善物业管理服务考核、信用评价、纠纷化解机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个、背街小巷整治10条:已完成2023年度物业服务信用信息评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物业服务招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联合消防救援局对全市69个高层住宅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完成第三季度物业服务质量测评。开展“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建设,4个小区被评为2024年宣城市“美好家园”示范小区。通过专业化物业服务、业主自治、环卫一体等多种方式,我市438个住宅小区已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其中147个小区为专业化物业服务。目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5%
(5)建成文创中心、智慧中心、研学中心,加快建设文体中心:目前,文创中心土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99%,装饰装修已进场施工,附属工程已完成设计;智慧中心完成装饰装修、附属工程总工程量的50%;研学中心土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90%,装饰装修、附属工程已进场施工;文体中心完成总工程量的40%。
(6)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动态监测,改造危房45户:完成改造53户发放资金109万元,开工率100%,竣工率100%。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等发展理念,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突破,以精细管理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生态文明现代化美丽山城。
(二)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
1.深化城区路网建设。加快打通一批城市“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继续推进城区交通互联互通、完善城区路网。加快建设金桥路延伸工程(皖赣铁路段),启动明德路、鸿门路等4条道路建设。
2.开展民生保障工程。巩固深化老旧小区现有改造成果,启动高铁片区、河沥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文体中心、市人民医院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市民幸福生活。
3.推进片区更新改造。启动河沥溪片区、高铁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推进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东段及东入口建设,全力打造集生活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4.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落实“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建成凤形公园,启动东津河绿道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污水管网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开展城区排涝通道建设工程,启动二排沟建设。
5.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根据上级部门的新政策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制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方案。按从严、从高标准查看申报预售许可和申请拨付重点监管资金的楼栋的工程进度,对不符合批准预售形象进度的一律不予批准预售和拨付重点监管资金。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项目台账,保证各项目顺利交付。针对各项目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介入,妥善处理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问题。
6.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全力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城镇燃气安全、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高层住宅消防安全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直管公房与公租房管理,定期到一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加强物业智慧化建设和小区安全管理,积极探索推进小区公共资金“业账社管”,深入推进物业纠纷源头治理,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8.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对全市6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进行动态排查,指导乡镇加大动态监测户巡查力度,做到应改尽改。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三年行动,保障合规稳定运行。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加快推进传统建筑测绘建档,整治修缮,挂牌保护,做好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试点工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不断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
9.全面完善“12345”热线及信访投诉处置。高度重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完善热线处置流程,努力提升“实际解决率”和“市民满意率”;全力抓好信访投诉处置工作,面对面倾听百姓心声,现场化解矛盾问题;推进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实行分管领导包干制,制定矛盾化解预案,争取各个击破,逐项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