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1802-0000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2-01 发布日期: 2018-02-01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1802-0000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名称: 【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2-01
发布日期: 2018-02-01
【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8-02-01 00:00 来源:宁国市农委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宁国市农委

2018年1月23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宁国市农委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指标: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值58.17亿元,增长7.97%。完成禁养区关闭或搬迁,农产品“三品”认证13个。2017年新增5家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1家省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农场,林苑公司获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称号。

1、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员会以来,我委迅速行动,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广泛开展创建培训、宣传工作,提升农业主体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和诚信守法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市、乡、村、企“四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以市级检测为龙头、乡镇检测为骨干、生产主体自检为补充的“三级”检测体系,构建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地准出要求相配套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推进了以茶叶、蔬菜、畜禽产品等一批优势产业为试点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成功打造以“信息化监管、网格化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有效的提高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2、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为加强农业项目管理,经编办批复,设立委项目办,成立农业项目专家库,进一步规范项目评审程序。出台农业项目帮办服务办法,积极做好项目跟踪服务,2017年7个农业项目被列入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8亿元,目前开工建设6个,序时进度达到87%。2018年谋划了8个农业重点项目,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4个。

3、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积极开展“三下乡” “3•15” “三夏 ”“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散发各类技术资料40000余份,发放科技书籍2000余份,入户科技指导服务18000余人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全市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4.993万元,拉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540万元。实施“农机上山”行动计划,先后举办山核桃林区机械化植保和割灌除草现场会、宁前胡机械收获暨播种、山核桃采摘现场会,加快山区农机化进程。

4、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动态监测和宣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宣城市示范农场和合作社申报工作,国家合作社复审合格10家、淘汰1家,宣城市级龙头企业淘汰18家、新认定24家,宣城市级示范社新认定4家、宣城市级示范农场新认定22家。保证了示范经营主体运行质量。已注册家庭农场1225家,超预期进度完成任务,围绕“农业+”理念,按照安全放心、高品高效、休闲观光目标,培育一批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启动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盟。

5、实施休闲农业升级行动。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加快休闲农业全面融入“安徽川藏线”最美宁国段,融入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组织编制了“安徽川藏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举办了“三月三·茶旅欢”黄花云尖采摘系列推介活动。指导申报第十批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建设。推广山泉流水养鱼、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6、落实种植业清洁生产。一是认真落实减药减肥工作。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0亩、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2000亩、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500亩、中药材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完成8个肥效试验。二是推广绿色增效生产模式。大力推广稻鸭共生、稻渔共生,病虫害生物防治、机插秧技术,全市示范基地面积1350亩,辐射带动农户绿色种植面积6万亩,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7、全力做好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在库区乡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全面落实新建养殖场选址三级审批、“三同时”、禁养区内一律不允许新建养殖场等制度。三是全市调整禁养区总面积为20829.3公顷,涉及17个乡镇,绘制了禁养区平面图,禁养区共有养殖场(户)106个,关闭或搬迁全部完毕。

8、狠抓菜篮子保障工作。一是完成3000亩保障性蔬菜挂牌保护工作。二是做好香菇转型升级行动,开展香菇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形成政务参阅——《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香菇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建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菇农远赴浙江、河南等地学习先发地区经验,提升菇农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促进我市香菇产业转型升级。

9、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在2016年完成颁证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回头看”,认真做好颁证有关问题整改工作,全市共累计纠错证书513本,并完成了颁证档案整理和进馆收藏工作。同时全市确权数据已通过农业部审核,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平台已建立。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稳步开展。按照省、宣城市总体部署,指导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共完成了19个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6个村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二、2018年工作重点工作

工作思路:2018年,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安全放心农业、高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三大主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积极谋划发展新常态下的田园农业和山区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宁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层次。

主要目标:粮食、蔬菜自给率稳定增长,新增农业“三品”农产品认证不低于10个,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55%,新建农业物联网示范点2个以上,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0亩,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5000亩,全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

(一)以打造安全放心农业为核心,全力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强市

1、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实现“农安”民生工程快检项目乡镇(街道)全覆盖。强化信用分级管理,率先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可追溯,全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在98%以上。

2、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广绿色防控面积5000亩。加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3、突出抓好养殖业污染治理歼灭战。巩固禁养区关闭或搬迁成果,大力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推进“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的“家庭农场”等模式,突出发展草食性动物、中蜂、土鸡养殖等绿色生态型畜牧业。继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继续在全省考核领先。

4、突出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紧紧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内涵,突出资源投入节约、生产过程减量、废弃物循环利用、产品安全优质等要求,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广稻鸭共育、“一肥(绿肥)一稻(有机水稻)”、“一药(前胡)一稻”、“一菜(山蕗菜)一稻”等模式应用面积2000亩以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亩均千斤粮、户增千元钱”,加快形成我市山泉流水养鱼的特色,促进渔业产业提质增效。

(二)以发展高品高效农业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1、强化主体带动。对全市2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宁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体名录库,重点扶持名录内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型合作社、种养结合生态观光型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利用的产业化联合体。

2、促进园区聚集。以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为契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约发展。继续加快河沥园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向产业园区转型,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藏农于地、藏农于技、藏农于园。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加大“三品一标”创建,新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10个,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55%。

4、加强改革创新。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完成全市剩下82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38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1、创新驱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农业电商培训。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创新研发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全市新增50家农业经营主体线上交易。

2、三产互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体育,抓好詹氏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大食品产业,加大省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力度。

3、科技联动。以实施应用物联网项目为契机,加快物联网示范点建设。18年新增应用物联网示范点2个以上。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年培育农业电商人才50人以上。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完成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站点建设任务。

4、拓展业态。以“三产”融合和为导向,加快发展六次产业,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中药材等休闲养生农业产业。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兴建一批以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示范休闲农场,打造田园旅游传统农业景观,提升农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