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009-00047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主要负责人解读】关于宁国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9-30 发布日期: 2020-09-30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009-00047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主要负责人解读】关于宁国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9-30
发布日期: 2020-09-30
【主要负责人解读】关于宁国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30 09:24 来源: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9月18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小陆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会议报告我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并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宣城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五个年”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的态势。


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完成值

增幅

年初人代会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

177.8亿元

1.3%

增长8%以上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

增长9%以上

3

财政收入

26.73亿元

-9.6%

增长3%左右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2%

增长10%以上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5亿元

-3.5%

增长10%以上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799

4.2%

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137

4.1%

增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强化责任担当,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1.疫情防控铁腕推进。疫情苗头倾向出现后,我市立即围绕交通、重点人群和场所做好管控,精准摸排来宁人员并动态跟踪,同时强化防控物资保障,稳定市场供应链,做好新闻舆论宣传,打赢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
  2.复工复产走在前列。出台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不断落实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四送一服”,“错峰分批”推进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全市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已基本恢复,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社会消费品零售业逐步回暖,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全市复工复产工作成效明显。
  3.市场供应基本稳定。开展我市首届农副产品网络公益销售和主题直播,帮助销售滞销农副产品。面向社会发放消费券,累计参与商户14382家,直接带动消费近千万元。全面做好家禽家畜保供工作,稳定市场信心,上半年全市家禽饲养量2688.4万羽,其中出栏1997.4万羽,生猪饲养量9万头,其中出栏3.8万头,存栏5.2万头,生猪存栏量居宣城市第2。
  (二)狠抓项目建设,有效投资不断扩大
  1.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9亿元,宣城市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4亿元。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研阶段三大专题通过评审,万家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顺利通过省水利厅技术审查,中德智造小镇中鼎橡胶减震制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迁扩建项目已完成厂房外部钢结构建设,正在进行内部工程施工。
  2.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抢抓长三角一线城市“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机遇,招商引资逆势上扬。上半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248.9亿元。吉利科技产业园签约并启动一期项目试产,浙江长盛工程机械精密基础件生产项目一期竣工,山虎大型环保成套破碎设备制造项目成功签约,温州永电控股汽配城项目完成用地招拍挂。
  3.要素保障持续跟进。扎实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纳入2020年“僵尸企业”名录企业9家,上半年完成处置3家,盘活土地44亩。全力开展对上争取工作,上半年农林水、城市建设、技术改造、“三重一创”、科技研发等领域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近2800万元。积极谋划专项债项目,宣绩高铁等4个项目共发行专项债12.54亿元。担保公司上半年在保余额18.93亿元。
  (三)加快动能转换,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1.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材料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全省建设成效评估中位列第2,经开区列入全省“标准地”改革试点,中鼎集团荣获“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称号,入围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累计增长1.6%,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6.5%。
  2.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组织企业参加网络销售、电商直播,解决疫情期间产品滞销难题,上半年全市实现网络交易额23375万元,较去年相比增长25%,新增54家电商经营主体。积极组织企业挂牌上市及直接融资,上半年在安徽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新增2家企业,锦洋新材完成三板转创新层工作,正推进赴精选层挂牌。
  3.文化旅游亮点纷呈。积极探索促进旅游发展新模式,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自驾游网络直播和景区游览网络直播,“皖南川藏线”最美宁国段被人民日报、人民文旅评为“2019中国文旅营销案例典范”,港口镇被推荐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云梯乡千秋村、港口镇西村村被推荐为省级特色旅游村。青龙湾风景名胜区启动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4.5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87亿元。
  4.创新驱动持续增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宁国智谷建设,招引5家科技型初创企业和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强化科技团队招引,深化产学研合作,上半年共有3家团队获省扶持。积极开展高企推荐上报工作,上半年新认定高企5家,新增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6.4%,总量占宣城市比重为32.1%,居宣城市第1位。
  (四)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金桥路大桥结构工程已完成,凤凰路、金桥路、汪溪路部分路段竣工验收,小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四期)正在进行初期建设,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星河)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城北污水处理厂、农贸市场清淤工作正在推进。完成20个老旧小区的招标工作,15个老旧小区已进场施工。启动牛头山公园工程建设。
  2.美丽乡村成效显著。“三变”改革加快推进,新增“三变”项目54个。积极开展农村闲置抛荒土地合作利用改革,探索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形式。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土地流转7.6万亩。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试点示范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成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启动4个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完成改厕5100座,完成率63%。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9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建设进度75%,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和2020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方案完成编制。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东津河双河东堤、中溪段防洪堤、中津河防洪治理工程并验收。完成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宁国段防控治理可研报告、汪溪段治理工程规划许可等专题研究。完成20座农村危桥加固重建及43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
  4.农业发展稳中向好。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山核桃产业获得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完成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认定。安徽云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值53.7亿元,增长9.9%,总量占宣城市40.2%,居宣城市第1位。
  (五)攻坚三大目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污染防控持续发力。扎实推进“三大一强”攻坚行动,推动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涉及我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19个,完成验收销号3个。PM2.5平均浓度2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6%,优良天数比例96.6%。水质断面达标率100%,三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2.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开展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方塘乡建成全省第一个河长制示范乡,被人民网及《安徽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积极组织西津河申报省级示范河湖。强化同毗邻县市区联防联控,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对重点水域实施禁捕。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上级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精神,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上半年全市未新增一笔政府隐性债务。积极调度预算资金,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认真组织开展闲置国有资产清查,完成老汽车站等5处资产处置、划转工作。
  (六)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不断加快
  1.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宣绩高铁(含改线工程)正在开展用地报批及宁国南站站房设计,即将启动征迁,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完成可研报告批复,预计四季度正式开工。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完成施工图设计,隧道维修加固工程完成50%,桥梁维修完成招标。胡乐大桥改造项目正在施工。
  2.区域合作水平提升。积极引进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谋划市人民医院与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与上海市中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成功引进优质民办教育江苏教育集团来我市合作办学,举办民办非营利性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与我市公办学校同步启动2020年秋季学期新生报名工作。
  3.外贸外资稳中有进。积极开展包保服务,持续促进外向型企业发展,松岭电力获得宣城市第一张省级不可抗力证明书,上格照明、炫弘科技等5家企业争取中信保赔偿金400万元,吴越医药进入商务部认定的口罩出口“白名单”,为宣城市首家。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7亿美元,总量居宣城市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1.5%,总量居宣城市第1位。
  4.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事项即办”,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509项,“一证通办”事项161项。优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首批办理服务事项49项。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行事项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今年以来新设企业网办率达99%以上。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今年以来参与“证照分离”改革的企业已达167户。
  (七)守牢民生底线,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1.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项目,33项省定民生工程总体进展顺利,上半年到位资金5.04亿元,到位率59.7%。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96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92.8%,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60人,完成目标任务41.8%,荣获省B类县(市)创业就业绩效考核第四名。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82%。
  2.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持续深化“五维共治”基层治理模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成功破获“3.04”网络诈骗案和“5.13”涉黄专案,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社会风气进一步净化。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化解信访矛盾,上半年信访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9.56个百分点,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灾后重建稳步开展。加快推进“利奇马”台风水毁设施重建工作,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工作,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社会事业等领域合计14个项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2300万元,目前南极乡卫生院、宁墩初中灾后恢复重建等6个项目已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4.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和发热门诊项目。仙霞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建设(一期)即将建成,完成城南学校改造招投标工作,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楼基本完工,启动城北幼儿园项目规划选址。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防教育和动员、军民融合、人民武装和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移民、民族宗教、红十字和气象、地震、防灾减灾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020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受中美贸易摩擦叠加疫情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市场主体投资节奏放慢,同时沪苏浙地区加大稳企力度,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加大,招引项目体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新签约项目较去年相比未能实现突破性发展,持续发展动力不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落实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受实体经济下滑影响,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同时2019年“利奇马”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资金缺口较大,财政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要素制约问题仍然存在。我市当前大量土地、产能等要素指标仍被低产、低效企业乃至“僵尸企业”占据,且处置流程复杂,处置事件持续较长,一批项目由于产能制约、用地指标不足等因素影响,开工时间推迟,或需分批报建施工,进度迟滞。
  二、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疫情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聚焦“六稳”“六保”,以保促稳求发展
  1.全力保居民就业。继续实施好省定民生工程,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集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强化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00个,失业再就业人数1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全力保基本民生。推进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
  3.全力保市场主体。继续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面落实上级扶持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力争全年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200户以上,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10家以上。
  4.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抓好优质水稻示范区建设和秋收秋种工作,落实冬闲田扩种油菜生产任务,支持新建保障性设施蔬菜基地,确保粮油蔬菜供应充足。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力争年底生猪养殖产能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切实加强煤电油气运行监测和能源设施保护,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5.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已出台的财政、税收、金融、用工、物流等各项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突破制约瓶颈,优化供应链体系,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
  6.全力保基层运转。积极应对税收低位增长和新冠疫情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统筹上级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强化对上争取资金支持,积极组织收入,妥善调度资金,坚持有保有压,先急后缓,保障重点支出,增强基层保运转能力。
  (二)聚焦创新创优,精准发力求发展
  1.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契机,深入分析我市“十四五”发展内外部环境、发展基础及优势、重点任务,坚持“工业强市”在“十四五”期间的核心位置,围绕“一首两翼三主导”现代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进一步激发我市产业优势,补齐短板,编制出质量高、接地气、符合宁国实际的规划。
  2.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推进高铁新区、东部新城等布局。加快牵动性项目进度,力争宁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年内完成核准,万家水库项目年内完成可研阶段各专题报告编制,加快推进奥特莱斯购物小镇前期工作,中德智造小镇力争设备进场。狠抓项目谋划争取,紧盯国家政策导向,谋划、包装、申报一批项目,强基础、补短板。加大项目调度推进,继续落实“1+3+8”分层分类联系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节点推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一首两翼三主导”千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融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实行“亩均论英雄,”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力争引进和培育行业“单打冠军”“小巨人”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
  4.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振社会消费品零售行业,加强电商企业主体培育。进一步利用线上平台等新媒体,强化推介招商,打响我市文旅品牌,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毛竹山、官山遗址保护性设施改造工程。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8亿元。
  5.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做好创新型县(市)验收工作。开展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7家。做好意向入驻科创中心孵化器企业对接服务,力争确定第三方运营机构主体入驻科创中心。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力争下半年招引1-2家团队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进入宣城市前4位,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项指标进入宣城市前2位。
  6.扎实做好要素保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做好项目要素保障。扎实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力争全年完成10家僵尸企业处置。积极对接长三角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全年新增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0家,新型政银担新增8亿元,税融通累放额4.7亿元。
  (三)聚焦乡村振兴,城乡协调求发展
  1.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抢抓上级扩大投资、刺激增长政策举措,聚焦“两新一重”,全力做好城市防洪、内涝治理、防灾备灾体系项目谋划申报。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小南河四期、星河黑臭水体、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五峰山郊野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水阳江汪溪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完成“8.10”水利基础设施水毁修复工程验收及交付,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完竣工验收。
  2.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畜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力争农产品加工值增长12%以上,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2个,宁国市级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个,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9个。
  3.提升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和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土地股份合作试点、抛荒地合作试点以及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改革,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全面消除薄弱村。压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成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并验收,完成改厕年度工作任务。
  (四)聚焦“三大攻坚”,提升质量求发展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调度预算资金,全面完成年度隐形债务化解计划。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确保国有资产、资源安全完整。突出做好对“7+4”类机构的行业监管与风险防范,切实加强对“非法集资”、“资金霸”违法活动线索排查与综合整治, 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见底”。
  2.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持续推进“三大一强”攻坚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五控”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扎实开展水污染治理,力争年底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开展29个重点地块初步采样和风险分级工作,打好“净土持久战”。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完成西津河宁绩交接柏山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3.持续推进居民增收。全面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举措,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发挥好稳就业补贴政策正向激励作用,积极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稳定企业发展,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确保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发展水平。
  (五)聚焦开放融合,激发活力求发展
  1.全面打通交通节点。继续推进宣绩高铁项目进度,做好宁国南站站房、站前广场设计,谋划好专项债项目。加大衔接力度,力争我市纳入“宁杭二通道”过境城市,同时谋划与杭州临安的城际铁路线路。全力做好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征收征迁。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深入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构建高效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
  2.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聚焦杭州湾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上海产业圈,瞄准长三角重点城市刚性转移区域,依托“一站一谷一园一镇一基地”,全力打造“长三角跨省同城示范区”宁国模式。依托重点企业和专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驻点招商、深耕细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主要产业延链补链进程。
  3.继续稳定外资外贸。紧盯重点企业订单动态,鼓励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做好报关流程、海外认证等包保服务。协助企业疏通物流通道,强化政策扶持、部门联动,确保海外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期调节作用,支持企业保订单、保市场、稳出口,争取贸易救济政策补贴。
  (六)聚焦民生保障,补齐短板求发展
  1.扎实开展防灾减灾。继续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巩固防疫成果。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程建设,做好受损道路、水利设施、公益设施恢复建设,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实质成效。做好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开展重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事中、事后监管。
  2.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六级”组织治理体系,推动“1311N”村(社区)组织体系向各领域延伸,真正使党组织力量覆盖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六清”行动,确保收官之年取得全胜。加快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创新打造群众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全链条解决”模式,努力实现“最多跑一地”。依托长三角警务大数据中心,加快社会治理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全域通办”向“一网通办”升级。
  3.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做好深化综合医改工作,推进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建设,谋划中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完成仙霞小学迁扩建(一期)、汪溪中心幼儿园附属工程、城南学校改造建设项目,城北幼儿园力争开工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好爱国卫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统计、地方志等工作。


《计划报告》名词解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一首两翼三主导”千百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一首即一个千亿首位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两翼即两个战略引领,引领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引领高端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三主导即三个百亿主导产业集群,耐磨铸件和精密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食品及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4.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5.“标准地”改革:按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等至少五项基本指标进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6.“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
  7.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8.三大一强: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9.五控:控污、控煤、控尘、控油、控车
  10.一站一谷一园一镇一基地:一站即未来科技城宁国创智服务驿站;一谷即宁国智谷海邦数字飞地;一园即中德小镇海邦数字产业园、国际平行产业园;一镇即青龙湾特色小镇;一基地即长三角浙商产业转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