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宁国 > 民生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2017-08-25 08:06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原标题:

“迎接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之八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等一系列热词背后,农业领域正蕴含着巨大的势能。沃野千里,满目生机。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2012-2016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值345.6亿元,其中,2016年增速居宣城市第一位。我市农业部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强主体培育   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政策发酵、资本下乡,农业正逐步成为最为热门的投资领域。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期,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结合实际,我市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助推农业经济主体结构变化,形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龙头企业上台阶。2016年,詹氏获批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千方中药、博农牧业、皖斛堂等7家企业新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恩龙、詹氏、千方中药、山里仁公司新认定为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多梯队企业集群得以构建。进一步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对11家国家级示范社进行监测,淘汰1家经营不正常合作社,重点加大对服务型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的培育。同时,以整合项目、扶持政策、考核手段等方式,重点发展家庭农场,每年评选50个本市级示范农场,每个奖补2-5万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近1000家。

  如今,我市已初步形成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延长农业产业链   推动三产融合

  走进浩林家庭农场,通过竹制的观光长廊后,就到了一片瓜果区,瓜熟蒂落正是采摘时节。此时往右边行进便是龙虾和淡水鱼垂钓区,另一侧便是儿童嬉水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抓鱼、戏水玩耍。紧挨着餐厅的便是种植的大片月季,游客在一派美景当中享用美食。餐厅一侧坐落着10个蒙古包,这是农场新引进的项目。农场负责人杨浩文介绍道:“原本我们是一家绿化公司,从2015年开始逐步转型,增加水果采摘、花卉观赏、自助烧烤等多个项目发展成为休闲观光农业。”目前,浩林家庭农场旺季一天接待游客400多人次,初加工的莲子和养殖的土鸡鸭等农场品正通过网络流向全国各地。

  三产融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破题关键,也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市农委切实抓好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紧密相连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2017年引进紫燕食品来宁建厂,鼓励詹氏与三只松鼠、山里仁与良品铺子配套加工合作,支持天行健乌骨羊精深加工、千方中药材GMP车间改造、冰洋公司脱水笋加工等项目开工投产,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在农委助推下,“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产业链不断形成,“吃、住、玩、乐”休闲农业服务链持续完善。目前,共培育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省级示范点3家,本市级示范点每年评选20个,获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3个、宣城市级特色产业村48个,农业与林下经济、农耕体验、旅游观光结合,促进休闲农业加速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结合职业农民培训,首批培训150名电商、微商,2017年计划继续培训150名电商、微商和首批50名农资经营户,推进农村淘宝、农村物流体系、农批市场项目建设,加快农业服务业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  提供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全面推动科技、信息、文化等要素融入农业,能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近年来,市农委加快技术体系建设,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计划荆虹农场开展水肥一体化立体栽培技术示范试点,在传福蔬菜合作社开展等离子水种植试验,实施茶叶清洁化、农机大院等项目。今年,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遴选173名农技人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比去年新增18名农技人员。此外,加快产学研合作机制成果转化,邀请专家学者来宁授课,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皖斛堂、明珍堂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申报专利近400个,2017年计划申报140个。(吴梦竹 张伯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