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发布文号
关键词
信息来源
有效性
信息名称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决定,现将《宁国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2019年3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宁国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两卡制”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皖政〔2019〕9号)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及时便捷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卫健委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是指医务人员通过自己全省唯一身份识别码(可认为虚拟绩效卡)登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留下工作痕迹;居民在获得服务后通过身份证、人脸识别(身份认证卡)等方式认可所获得的服务;每项服务均进行标准量化,通过居民身份认证对服务真实性和满意度进行确认,最终系统统计医务人员有效工作量,为项目经费分配提供依据。
二、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实现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两个转变”,即: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考核工作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为主”向“系统数据分析为主”转变。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到2019年6月底,完成各类信息模块、硬件设备的招标、开发、使用,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启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管理。
三、工作内容
(一)合理确定项目标准工分值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综合考虑实施每一项目的服务标准、规范和所需投入的成本、风险和难度等因素基础上,合理确定全市相对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7项工作的标准化工分值,相关文件由市卫健委下发。标准化工分值的设定本着“突出重点、适当倾斜”的原则,将乡、村两级服务内容分别设定,突出难点、重点项目和有偿签约人群项目,同一项目的工分值向村医倾斜。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可衡量比对。
(二)完善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宁国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将半年以及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系数的主要依据。质量系数作为负性评估因素,通过质量系数确保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质量系数范围为0-1,绩效考核结果全部达标的质量系数为1,考核后根据实际结果,得出相应质量系数,对同期应得工分值予以校正,得到校正后工分值。
(三)优化项目经费按工作量分配的政策
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全市统筹政策,认真核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中的实际服务细项,严格考核其实际工作量,依据校正后工分值进行分配。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的年度工分值通过信息系统获得,经过绩效考核得到校正后工分值,汇总得到全市年度校正后总工分值,由此计算每标准化校正后工分值经费额度,具体公式为:
每标准化校正后工分值经费额度=全市常住人口数×当年人均补助标准/全市年度校正后总工分值。
全市年度校正后总工分值=A机构工分值×A质量系数+B机构工分值×B质量系数+……+N机构工分值×N质量系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总工分值内分类计算。
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本机构校正后工分值×每标准化校正后分值经费额度。
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个人校正后工分值×每标准化校正后分值经费额度。
经市卫健委批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承担本辖区空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工作量按0.8系数计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总量分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取得的工分值作为其本人在单位绩效和收支节余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纳入全院职工统一考核分配,各单位具体考核分配方案报市卫健委批准后实施。
(四)建设功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健全完善已建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根据原省卫计委《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身份识别码编码规则的通知》(卫办秘〔2014〕423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身份识别码编码补充规则的通知》(卫基层秘〔2018〕251号)要求,为每位医疗卫生人员录入统一身份识别编码,确保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在全省范围内有唯一编码,并以此作为个人的绩效卡;建设人脸识别以及身份认证支持系统,实现给患者的每一次服务均通过刷证(人脸识别)来保证真实性,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完善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系统,实现对区域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各机构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各机构和个人的质量系数。
按照国家以及省级数据标准和规范,上传服务明细数据至省级平台,为省级对我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进展评估和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五)配置用于身份识别的移动终端
结合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分级诊疗工作,配置必要的移动终端,内置完善包括身份识别功能在内的基础业务系统以及省级便民服务平台移动端(APP)。通过移动终端为居民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采集健康数据上传至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个人健康档案,向居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电子健康服务券使用、认可服务真实性和满意度、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满足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查询。
(六)建设基于工分值的电子健康券功能模块
为增强居民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设电子健康券功能模块,为每个居民提供其相应群体属性的电子健康券,通过注册的手机号码发送至手机APP中,每张电子健康服务券与此项服务的工分值相挂钩。居民享受服务后,经身份认证后通过扫描该项服务的电子健康券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也同时计算此项服务工分值。实行家庭医生电子签约,协议双方签署电子签名,系统保留电子协议,打印一份给居民。
四、组织实施
1.方案制定阶段(2019年3月)
召开项目方案及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讨会,制定下发项目实施方案和有关技术文件。
2.启动试点工作阶段(2019年4月-2019年6月)
拟定《宁国市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集成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系统;制定《宁国市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工分值》;招标采购实施“两卡制”所需系统软件、平板等硬件设备;实现县级系统与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联调测试、省级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和省级便民平台的对接与数据上传工作;召开各类宣传培训会议。
3.正式应用阶段(2019年7月1日起)
正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运行,实现项目管理的“两个转变”目标。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系统巡视、现场了解等方式对“两卡制”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巩固试点工作长效、高效、稳定运行。
五、工作要求
(一)明晰职责分工。
市卫健委负责制定标准化工分值、绩效考核办法,升级完善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完成区域内基层卫生健康数据上传省级基本公卫服务信息系统,做好辖区的移动终端部署以及移动终端客户端的开发维护。
市财政局负责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及时审核拨付工作,配合卫健委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办法。
市医保局会同市卫健委负责乡、村医疗服务价格的审定公布工作,重点对健康一体机和适宜农村居民需要的医疗(含中医药)服务项目制定统一收费标准。负责积极落实国家、省、宣城市医保相关政策,支持工作推进。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积极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尤其要发挥好村(社区)卫计专干的宣传优势,提高广大居民对“两卡制”工作的知晓度,让更多居民自觉接受“两卡制”。
(二)强化工作调度。基本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试点工作作为2019年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相关部门要根据试点工作的时间进度要求,加强指导和督查,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推进工作进度。
(三)完善体系建设。市卫健委要利用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这个先进的考核体系,坚持“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原则,让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医务人员得到应有的劳动收入,杜绝各类工作造假和补助虚领、冒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