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1907-0006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名称: 关于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9年上半年建设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9-05 发布日期: 2019-09-05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1907-0006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名称: 关于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9年上半年建设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9-05
发布日期: 2019-09-05
关于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9年上半年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5 00:00 来源: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9年以来,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重一创”工作要求,在宣城市委、市政府和宁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开展“质效动力变革年”和“开放合作深化年”活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一)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019年,基地继续按照“四督四保”和“三查三单”要求,牢固树立“项目第一,项目为重,项目最急”的理念,5月份开展了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1-6月,基地新建项目29个,总投资29.88亿元,已完成投资5.31亿;续建项目18个,总投资56.3亿元,已完成投资27.33亿元;另有7个储备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中,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中德智造小镇项目快速推进,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汽车底盘系统及减震降噪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产品试验、整车路试、物流和贸易的综合体,预计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该项目已被列入省级视频管理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的亚新科工业园项目厂房钢结构主体完工,现在进行内部辅房建设及内部装修;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永泰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计划总投资3亿元的梅园实业环保泵与净水设备项目二次场平和环评前期工作已完成;计划总投资2亿元凤形公司新型耐磨材料生产线绿色化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车间改造和部分生产线安装。

(二)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

目前,基地目录库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8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4家,基地已有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新四板挂牌公司10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10-20亿元企业4家,1-10亿元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1家,企业授权发明专利738件,持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主持、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74个,现有省级以上认定的有效期新产品29件。

1、从产业看,三大主导产业链条逐步健全。基地立足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领域,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环节,制定企业“招商地图”,对内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对外推进产业配套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围绕密封元器件领域,引进亚新科、库伯、威固等一批优质骨干企业,促进了密封元器件产业的集群集聚发展;围绕高端机械基础件领域,顺利承接了环创环保、施密特、蒂森五金等企业的入驻,带动了高端机械基础件产业的内部整合,提升了行业规模效应;围绕电子元器件领域,引进金瑞电子、井田机电、金鑫电机等企业,延伸了电子元器件产业的产业链。

2、从企业看,龙头及示范企业联动效应显现。一方面扶持了中鼎、聚隆、凤形、亚新科、保隆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渐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如中鼎集团获评2018年度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非轮胎类)第一位,位列“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20强”第13名、“中国汽车工业30强”第29名。另一方面,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式的协作配套企业(如安泽电工、晨光精工、裕华电器等)其销售收入每年成倍增长,实现了腾飞计划。这些企业未来如有稳定的市场、充足的资金支持,很快就能成长为5—10亿元企业,3—5年内也可能走上上市之路,园区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上市企业建成一个园区,一个领军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态势。

3、从产品看,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目前,中鼎产品已进入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广州本田等国内各大知名整车企业的直接配套范围,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院士工作站,成功跻身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亚新科公司在立足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着力研发半自动液压悬置、新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等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尖、特、优”产品,位居中国橡胶制品行业排名前5位。保隆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排气系统管件、车轮配件及车身结构件等,产品畅销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76个国家和地区,排气尾管产销规模居全球行业内前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宁国市汽车零部件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配套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规模、管理多重裂变。

(三)招商引资卓有成效

1、深化领导,狠抓招商工作调度。2月,全市工业强市暨“五个年”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全局部署;3月,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出征动员会,对产业招商工作进行再动员;4月,召开一季度“四季竞赛、五大比拼”调度会,重点调度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6月,召开招商引资暨项目落地半年攻坚活动推进会,对招商引资百日作战活动进行部署。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科博尔机床铸件和数控机床项目等一批“大好高”项目。今年1-6月,基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4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2个。

2、抢抓机遇,狠抓“以企引企”工作。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G60科创走廊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利用我市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的先行优势,全面梳理与长三角合作的企业清单,开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大走访活动,搜集目标企业及其上下游等多方面的关联投资信息,提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水平。

3、强化宣传,狠抓招商推介效果。上半年,相继在嘉兴市、苏州市召开大型招商宣传推介会,通过邀请优质客商,集中进行投资环境、扶持政策宣讲,结合投资问答方式确保招商推介活动效果。市委书记带队赴俄罗斯、德国等开展境外招商,进一步拓展招商推介途径。同时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微信公众号,修订招商画册、招商宣传片,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势,定期发布招商动态、招商政策以及载体信息。

(四)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1、深化产学研合作。基地90余家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经开区签约院校总共达26所,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今年上半年,合肥工业大学2019届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46名学生前来基地企业开展见习;安徽工业大学8名专家教授来园区开展“四送一服”产学研对接和技术难题问诊活动;与安徽工业大学宣城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科创团队,截至目前,注册落户园区创新团队8个,累计获得国家、省级扶持资金3126万元。基本形成了“引进一个团队,突破一项技术,创建一家企业,催生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态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深入开展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建立了杭州、上海、合肥、北京等4个人才工作站,建立起“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专家柔性引进机制,支持鼓励企业采取期权、技术入股、特殊津贴等激励措施,形成招才引智的“虹吸”效应。目前,基地共引进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36人。

4、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在浙江大学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升级与人才强区高级研修班,大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3月,组织20余家基地企业负责人参加浙江大学民营企业发展暨资本市场专题培训;6月,组织30余家基地企业负责人参加武汉大学2019非公经济新生代暨质效动力变革专题培训。

5、强化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宁国智谷”着力实现四个精准对接:对接国内外优势高校院所、对接优势区域科技资源、对接本市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对接国内外产业顶尖科技专家。主动出击开展四个创新:积极开展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校企合作的应用创新、对外合作的开放创新和全市各部门促进科技进步的协同创新。目前,“宁国智谷” 通过引进和自建方式,相继建设了省级耐磨材料检测中心、宁国赛宝实验室、宁国华测检测等面向全市的公共创新平台,实现三大主导产业公共创新平台覆盖;科创中心二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宁国市创新成果馆的布展工作,并与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达成共建宁国分园暨宁国双创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正在积极组建第三方运营机构,计划年内正式投入运营。汪卫华院士工作站成功入驻;集科技成果转化、专利运营、众创空间、企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

6、推进“企业上云”。成功举办“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暨企业上云业务培训会,指导企业深入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提速上云实现升级转型降本增效。2019年6月,中鼎集团联合华为、中国电信开通了宣城首个5G工业场景应用,正式揭开了中鼎5G时代的序幕。中鼎集团将继续探索和深化5G工业智能化方面应用,利用5G网络将生产设备无缝连接,并进一步打通设计、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使生产更加扁平化、定制化、智能化,从而构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网络,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五)要素保障持续优化

1、设施配套保障。大力推进道路桥梁、绿化亮化、水电配套、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环保设施建设,汪溪污水处理厂及电镀中心、南山污水处理厂一期、港口生态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德智造小镇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建设。

2、资源要素保障。以亩产、创新、绿色等指标为核心,安排200余万元资金用于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旨在打破信息孤岛,对企业进行分类综合评价,加快推动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向基地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六)工作推进扎实有力

1、严格落实资金分配方案。根据《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8年度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各切块资金责任部门按计划稳步实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1)开展2017年度(第三批)基地数字化车间项目验收工作,源光电器、永泰汽车零部件、通润汽车零部件3家企业通过验收;开展2018年度(第四批)基地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生产线认定评审工作,中鼎减震被认定为数字化车间,金鑫电机、德特威勒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数字化生产线,按程序拨付资金850万元。

(2)开展基地2018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补助验收工作,待项目通过验收后,按程序拨付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

(3)完成基地2017年度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4)完成《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三年(2019-2021年)建设规划》编制及上报工作。

2、认真落实配套政策。根据《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修订宁国市扶持产业发展“1+1+5”政策体系的通知》,2019年3月,基地开展2018年度新型工业化发展奖补政策审核兑现工作,约150家企业进行了申报,合计申报金额约5800万元。

3、持续加强开放交流。一方面,积极组织、扶持、引导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2019年3月,组织莱恩电泵等8家企业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接受了中国铸造协会对我市“中国耐磨铸件之都”荣誉称号的授牌;2019年6月,组织基地企业参加中国铸造产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基地继续组织、鼓励企业参加2019年法兰克福上海国际汽配展、法兰克福海外展等活动;组织欧凯密封件等企业参加2019年度拉斯维加斯国际汽配展;组织基地企业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欧洲市场机遇和挑战”风险论坛。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与先进发达地区战略合作。积极与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区加强合作交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创新合作的新机制。在日前召开的201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上,国家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汽车零部件)”,这为基地加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上海松江区洞泾镇结对共建省际合作产业园近期将签约挂牌;以中德智造小镇为基础,积极争创中德(宁国)国际智能制造合作产业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压力

1、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方从5月10日起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上调关税至25%,因基地内企业多数为配套协作型,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主导产业主要出口产品均在征税清单内,导致相关企业订单减少、产能下滑、利润率大幅下跌,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增大。(如中鼎密封件1-6月出口同比下降2.67%,海外新产品中标率下降8.0%,中标数下降30%)

2、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9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3.2万辆和1232.3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7%和12.4%,产量降幅比1-5月扩大0.7个百分点,销量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997.8万辆和1012.7万辆,同比下降15.8%和14%。7、8月份为传统汽车销售淡季,短期内下滑趋势将不会改变,对基地内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影响较大。(如中鼎密封件今年1-6月销售下降15.29%,利润下降约16.8%)

(二)转型升级的压力

基地内三大主导产业产品大多以零部件为主,较大部件和总成件不多,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与国内先进基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当前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基地耐磨铸造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增长乏力。1-6月份,受原材料上涨、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168家基地企业中54家企业产值出现下滑,占总数的32.1%。其中,密封元器件产业中25%的企业产值出现下滑,电子元器件产业中41.5%的企业产值出现下滑,高端机械件产业中31.6%的企业产值出现下滑。

1.要素配置不足的压力

目前基地所属经开区建设用地指标已基本饱和,可盘活的僵尸企业、闲置资源匮乏,部分已签约和即将签约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存在用地大量用地指标缺口,“项目等地”现象较为突出;同时,用能、用工等要素资源成本居高不下,招商的吸引力、承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人才资源匮乏的压力

高校院所和人才资源匮乏。因缺乏直接的研发技术支撑,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部分中小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意愿不强,缺乏主动性;院校产学研合作能力良莠不齐,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尤其是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和研发技术人才受交通等制约,人才引进难,留下更难。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基地将严格按照宣城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宣城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三年(2019-2021年)建设规划》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抓好指标监测

对照年度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分析、围绕基地三大指标(产值、固投、税收),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查找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对基地企业开展分类帮扶,争取超额完成各项年度指标任务。

2.抓好项目调度和招引

紧盯项目建设进展,实行“月跟踪、季督查”,开展国家级经开区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力争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大的工业项目。同时,紧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核心区域、G60科创大走廊等一些重点目标,强化蹲点招商,聚焦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全力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足的专精特新项目。

(三)抓好产业集群

结合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对照“一图三表”,准确把握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和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态势,重点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条,筛选一批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高端项目,制定基地招商路线图,找准关键企业,引进关键环节,延伸做强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

(四)抓好对外合作

积极主动加强与G60联席办的对接,全面融入G60科创走廊,依托其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推进全方位合作。紧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核心汽车零部件)挂牌的有利契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一是加快推进与松江区洞泾镇的友好合作及省际合作园区建设,在联合招商、项目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充分发挥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园区企业与联盟内企业互动交流、合作共赢;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助力园区企业在沪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或新兴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五)抓好科技创新

以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为抓手,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大科创团队引进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以技术革新、设备更新、产品创新为重点,加快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转换企业发展动力,提升企业发展层次。

(六)抓好要素环境

积极开展2018年度“1+1+5”奖扶政策的审核兑现工作,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新增贷款更多的投向实体经济。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倡导集约节约用地,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通过“僵尸企业”处置盘活、争取省级预留指标、对内挖潜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用地指标缺口。加大力度挖掘内部人力资源、引回本地在外务工人员、招引外地人员、留住本地就业人员,多措并举增加劳动力资源,为企业用工提供保障。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对招引项目做到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及时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