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港口镇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36XQ/202505-00022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港口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洞”见千年文脉,“村”就共富传奇----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解码皖南乡村振兴诗意样本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5-09 发布日期: 2025-05-09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36XQ/202505-00022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港口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洞”见千年文脉,“村”就共富传奇----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解码皖南乡村振兴诗意样本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5-09
发布日期: 2025-05-09
“洞”见千年文脉,“村”就共富传奇----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解码皖南乡村振兴诗意样本
发布时间:2025-05-09 10:34 来源:港口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山门村位于宁国市港口镇西南部,皖南川藏线北入口,村域总面积为24.4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村庄人口4550人。山门村是中国美丽宜居乡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称号。山门村现有茶场2000余亩、年产茶5万斤,毛竹林场1000余亩、年产毛竹2万吨,梅花鹿、黑毛猪、山羊等特色养殖1000余头,村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摩崖石刻”、灵岩禅寺、洪潮艺术馆、银杏古树群等人文资源。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凭借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以及基础条件,确立“福隐文脊,诗境山门”的目标定位,以凸显山门特色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创建生态宜居、山水秀美、文旅融合的AAAA级景区村庄为目标,打造“水美、文美、乡风美”的安徽省级乡村振兴样板。

2024年,山门村实现旅游接待量20万人,综合收入7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00元。

以水为脉,精绘“生态画卷”。结合洞群环境和流动水景打造“山隐灵境”主题休闲洞群景,规划对溶洞环境进行微提升,建设架空平台与灯光设施,植入山洞茶吧、咖吧等新业态,打造山洞休闲体验场所环境。完成七山路1公里道路白改黑基础提升项目以及水美乡村景区内2公里河道水系景观带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景区河道水系治理,新建护岸约 1.59km,加固堰坝3座,生态节点治理2处。打造“岁月长河,时间记忆”叠水景观带,引入合并山门河的河水与古泉眼的泉水,打造节点景观面积760平方米,其中硬质铺装185平方米,绿化面积375平方米,树池1个。


以美为韵,雕琢“全域风景”。坚持以景点塑造项目,特邀专业设计公司进行规划,大到村庄布局、水系设计,小到景观塑造、庭院改造,避免了大拆大建、不伦不类,既实现了自然美,又构建了整体美。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放,采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的方式完成新屋里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和5组8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完成山门铁路桥至小九寨乡村路域环境提升项目和山门铁路桥入口至新屋里路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路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以美为韵,雕琢“全域风景”。坚持以景点塑造项目,特邀专业设计公司进行规划,大到村庄布局、水系设计,小到景观塑造、庭院改造,避免了大拆大建、不伦不类,既实现了自然美,又构建了整体美。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放,采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的方式完成新屋里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和5组8组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完成山门铁路桥至小九寨乡村路域环境提升项目和山门铁路桥入口至新屋里路域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路域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以文为魂,深铸“文化名片”。以点带面深挖山门文化资源,结合“隐士文化、诗词文化、禅修文化”打造灵境山门景区片,依托“摩崖石刻、溶洞风貌、银杏树群”构筑山门乡村游廊环线;出版《山门诗文集》之“山门诗歌”,摘抄记录诗词文献300余首,后续将陆续出版“山门文赋”、“山门隐士”、“山门风华”三部曲。建立乡村记忆馆,陈列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特色农产品,在“记忆”中传承乡土文化。开展山门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打造建设精品民宿集群和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以创为擎,激活“共富动能”。山门村通过构建“村运营公司+乡创人才+原住村民”合伙人模式进行整村景区化运营,村集体组建运营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与日常管理。目前青年创业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待建设完成后,计划招募下乡创业团队入驻,完善景区功能业态植入,同时开展新农人技能培训,通过联农带农为村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实现全民参与、全村共建的山门景区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