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申报2025年宁国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点位,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建设。持续提升“三馆”服务质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组织开展“春节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三月三歌会”“农民丰收节”“端午龙舟赛”“艺术化宣讲基层行”等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高品质完成“送戏进万村”102场演出任务,努力实现“群众点单 送戏上门”。举办“阅享妈妈”“共读经典”“亲近自然”等品牌阅读推广活动100余场次,全面深化“书香宁国”品牌建设。
完成情况:积极申报工会书苑、燕津书苑、港口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胡乐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溪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为2025年宁国市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升点位,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提升工作;组织开展安徽省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活动、“好戏连台演 欢喜过大年——送戏进街区走进宁国市河沥溪老街”首场演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次。完成“送戏进万村”8场演出任务;开展“书香宁国·阅享之旅”“共读经典”“慢阅”读书会等活动共68场次。
2.重点突出乡村振兴、非遗文化、身边好人、廉政文化等内容,继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创作采风活动,组织全市各类文艺创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一批“接地气”的文化文艺精品。积极组织优秀剧目作品参与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推动实现本地特色剧种的可持续性发展。
完成情况:新创作皖南花鼓戏小戏《生在福中》,该小戏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题材,聚焦独居老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充分展现了基层公益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民意反映渠道的日益畅通;拟申报2025年度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
3.积极做好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加强非遗项目产学研合作,鼓励在学校设立以非遗为主题的特色社团、兴趣小组,在企业开设非遗项目培训新课程。组织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持续加大非遗文化宣传力度。深入推进“非遗+旅游”,将非遗项目、非遗产品融入河沥老街等景区景点,实现全环节非遗要素植入。加大非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探索建设非遗工坊。
完成情况:参与组织开展宣城市第三届民俗文化季“皖南川藏 多彩宁国”非遗专场巡演活动;完成2024年度省级非遗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开展非遗专项金融服务需求调查摸底及上报工作;完成宁国非遗企业调查统计及上报工作;常态化开展竹篾编制、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等非遗项目进课堂教学;加强非遗项目资源的挖掘,积极做好第七批非遗项目储备工作,目前整理新增项目1项。
4.持续做好宁国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做好博物馆新馆免费开放、藏品管理和研究等工作。加大项目储备,积极对上争取专项经费。全面完成东山渡桥本体保护维修二期工程,并通过验收;全面启动毛竹山官山遗址安防工程、千秋关修缮工程和东山渡桥本体保护维修三期工程。常态化开展博物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打造博物馆宣教品牌。
完成情况:宁国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正在开展内页信息数据整理和平台录入上传工作,已完成150条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录入上传;完成库房3290件(套)文物搬迁;东山渡桥本体保护维修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毛竹山官山遗址安防工程完成采购意向公示。
5.深入谋划“两新”及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加强2025年文旅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及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摸排。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着力推进青龙湾文旅设备更新、龙门滑雪场冰雪旅游设备购置等设备购置更新项目申报,积极谋划推进公共文化美术场馆、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专项债项目申报。
完成情况: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对接发改和财政等部门,进一步谋划符合文旅领域的“两新”及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参与“两重”、“两新”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政策指导培训会议。
6.落实宣城市“2+3+4”产业链发展举措,深度洞察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精准聚焦高星级酒店、康养度假、民宿集群、景区提升等6大板块,全力推进15个重点文旅项目招商工作。更加注重投入低、创意新、引流强的文旅项目招引,吸引更多中小规模但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企业来宁投资。持续加大文旅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市文旅产业丰富度与竞争力。
完成情况:围绕盘活红楼梦文化园、畲族风情园以及招引旅游综合体等招商工作,外出招商、接待客商共计7批次;完成宁国市文旅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册的动态更新工作,动态更新24个文旅招商项目。
7.以总投资30亿元的青龙湾EOD项目为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其在水旅融合、生态观光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坚持皖南川藏线核心IP,加速推进皖南川藏线东西沿线龙门四季运动旅游、西林雲间水韵、万家康养旅游综合体等3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城区希尔顿花园酒店、开元名庭大酒店、亚朵酒店、艺龙酒店等城区品牌酒店建设,不断提升我市综合接待能力。
完成情况:2025年新开工项目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53亿元。其中,青龙西林雲间水韵项目的游客中心、漂流池、河坝正在同步建设中;方塘丫溪谷越野营地项目正在建设;万家仙人洞康养旅游项目进入土地农转用报批流程;乡村振兴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施工建设并投入使用;皖南川藏线商业布局及配套提升项目完成商业布点及配套建设规划编制。2025年续建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6.08亿元。其中,龙门滑雪场项目正在正在进行具大厅内部装饰及室外管道铺装;希尔顿花园酒店项目正在建设主体大楼;青龙湾水生态治理及乡村振兴发展EOD模式项目已完成EOD项目招标。
8.着眼“微改造、精提升”,推进恩龙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山门景区提档升级,全力推动板桥村、龙阁村等村庄景区化建设;积极培育安徽省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等特色旅游品牌;支持千年龙窑研学场景的打造与升级,指导龙窑旅游商品开发与运营。
完成情况:启动恩龙及青龙湾省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山门乡村记忆馆的内部装修,正在打造网红小院和螃蟹乐园;完成龙阁村整体提升提升项目设计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畲族农家乐集群”提档升级工程目前改造了4户,其中2户完成庭院整治和灯光亮化,另外2户正在进行灯光亮化工程;金牛山陶业龙窑主题餐厅建成并对外运营。
9.依托南部乡镇东西向通道建设,按照“两线并一线”思路,推进全域自驾大环线建设,着力打造“全域宁国 自驾之都”。出台云梯至方塘旅游廊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胡路景观节点、“皖南川藏线”美丽公路三期工程等建设,沿线计划新改建旅游驿站1个、观景平台2个、景观节点10余个、停车位400余个,同时更新完善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全面提升“皖南川藏线”旅游廊道品质。
完成情况:启动云梯至方塘旅游廊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南极乡、万家乡、甲路镇等部分乡镇调研摸底工作;正在进行“皖南川藏线”葛村-板桥段拓宽,板战路沿线环境整治,沿路亮化正在实施;方胡路方塘入口驿站土地报批工作已启动。
10.强化媒体资源整合,积极对接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与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构建“官媒+网红+文旅企业”联动、线上线下一体的全媒体矩阵,让宁国“美景、美食、美宿、美物”更好出圈、更高曝光,力争实现全年全平台曝光度达2亿次。
完成情况:以“皖美冬日”“春游江淮”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活动,紧扣时令节气,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赏花、村咖、滑雪、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两微一抖”平台发布信息580余条;元宵非遗展演、树博园梅花、乐利峰樱花等获新华社、新闻联播、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宣传。
11.聚焦宁国城市名片和龙头IP,围绕“非遗民俗、自驾越野、登山露营、高山滑雪”等策划举办系列活动。围绕文旅体融合,开展自驾越野场地赛、自驾游大会、健行徒步大会等赛事活动。紧扣传统节日,深挖宁国文旅资源,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端午龙舟赛等节庆活动。强化部门联动,开展大学生推荐体验官招募、宁国疗休养基地推广等活动,充分激活文旅消费潜力,实现品牌高频亮相。
完成情况:聚焦传统节日,开展“非遗贺新春·民俗闹元宵”龙狮巡演暨非遗民俗展演活动、方塘乡2025年乡村过大年活动、“江畔欢歌·情醉胡乐”系列活动、皖南川藏线·大村赶大集活动、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跨年夜活动。
12.借势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及宣绩高铁、沪苏湖高铁开通契机,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加大与高铁沿线城市旅游协作联动,赴我市主要客源地中心城市举办(参加)文旅招商推介活动5场次以上,共推产品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完成情况:赴长三角地区举行“太湖有约 驾游宁国”2025宁国文旅资源及招商项目(无锡)推介会、“宁国秘境 杭州之约”2025宁国文旅资源及招商项目(杭州)推介会;参加“融入大杭州,踏上共富路”助推宁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暨驻杭宁国籍人士2025年迎新茶话、安徽省旅游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宁国市入选安徽省旅游协会2024年度“十佳自驾游目的地”。
13.强化播出管理,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安全播出零事故。提升应急广播系统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提高终端设备在线率,确保应急信息有效播发,积极服务防灾减灾、政策理论、科普宣传等教育。继续做好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及“黑广播”整治工作,维护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强化广电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配合做好播出机构传播体系及文旅广电联通工作机制建设,做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精品节目推优工作。
完成情况:着力做好应急广播日常设备维护工作;播放党的理论宣传、乡村振兴、气象灾害预警、道路交通安全等日常宣传信息3000余条,应急类信息47条;对应急广播系统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巡检,做好系统稳定。大力开展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浓厚的抵制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氛围。共组织集中专项检查49次,对全市126处各类场所进行了检查,共拆除非法设备34套。紧抓安全播出不放松,实行领导带班制确保春节、两会期间广播电视有序平稳播出,实现了季度安全播出零事故。
14.探索文旅市场执法监管联动机制改革,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部门联动,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大力推进文旅市场秩序整治。以维护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集中打击高频违法经营行为,重点开展营业性演出市场专项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线上文化市场和无证经营场所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文旅新业态监管,深入开展新业态专项治理行动,全力营造平稳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
完成情况:制定并下发《宁国市文旅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文旅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新业态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等文旅新业态,不断加大剧本审查监管和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日常检查,持续加大旅游市场检查整治力度,有效维护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一季度,联合宣传部、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开展文化市场联合执法行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61人次,检查文旅企业287家次,共查办案件9起,办结5起。
15.坚持以赛代训,积极组织星级饭店、民宿管家等参加行业服务技能大赛,探索建立民宿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按照旅游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促进民宿集聚发展,争创1个“皖美民宿”集聚区,申创不少于2家“皖美民宿”。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及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安徽文旅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文明旅游品牌。
完成情况:联合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发布《致全市餐饮、住宿行业关于做好旅游高峰期服务保障工作的倡议书》;发布《2025年清明假日温馨提示》《户外登山安全提醒》;结合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开展“人人都是迎客松”安徽文旅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文明旅游品牌。开展宁国市2025年度导游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宁国市导游参加宣城市“家乡美 游你说”2025年宣城市导游大赛。
16.严格落实文旅行业安全生产、防灾救灾、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断压紧压实文旅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围绕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燃气电气、自建房安全、水上旅游项目监管及文化和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开展文旅行业市场管理,持续加大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抓得牢、做得细、无遗漏、无隐患。
完成情况:印发《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规范经营的工作提示单》,开展宁国市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和校外托管机构安全自查工作。组织全市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参加“全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培训”,巩固培训机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开展文旅行业森林防火宣传及检查工作,落实联动机制,加强风险提示预警预报。及时关注极端天气预警预报信息,通过公众号、微博、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旅游安全提示信息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督促A级旅游景区、漂流企业等旅游企业主动接受预警信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巡逻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