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教体局>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第三幼儿园> 校园安全> 安全管理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503-00054 组配分类: 安全管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第三幼儿园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3-21 发布日期: 2025-03-21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503-00054
组配分类: 安全管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第三幼儿园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3-21
发布日期: 2025-03-21
宁国市第三幼儿园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5-03-21 10:21 来源:宁国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备课:教师需充分备课,根据幼儿年龄、体能、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等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活动流程、使用器材及安全注意事项。严禁开展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高风险体育活动。

2.场地检查:上课前20分钟,教师应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全面检查。清除场地内的杂物、积水、尖锐物品等危险因素,确保地面平整、防滑。检查场地周边环境,避免活动区域附近有危险设施或障碍物。
3.器材准备与检查:根据课程内容准备适量、完好的体育器材。在使用前,仔细检查器材的安全性,如检查球类是否漏气、破损,攀爬架连接是否牢固、有无生锈,跳绳是否有断裂迹象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及时维修或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器材。
二、课堂组织与管理
1.幼儿着装要求:要求幼儿穿着舒适、便于运动的服装和运动鞋,避免穿着带有绳子、尖锐配饰的衣物,防止活动中发生缠绕、划伤等意外。
2.热身活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带领幼儿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热身内容包括全身关节活动、简单的跑跳练习等,帮助幼儿活动肌肉、关节,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
3.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依据幼儿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强度和密度。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幼儿过度疲劳或承受过大运动负荷。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发现幼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体力不支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安排幼儿休息,并给予适当的照顾。
4.教学方法与秩序维护:教师采用正确、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幼儿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和动作要领。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动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防止幼儿因推挤、打闹等行为引发安全事故。合理分组开展活动,控制每组幼儿人数,便于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
5.关注特殊体质幼儿:对于有身体不适、疾病史或特殊体质的幼儿,教师应提前了解情况,并在体育课上给予特别关注和照顾。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内容或降低活动强度,必要时可安排其在旁休息,避免因体育活动加重身体不适。
三、器材使用与管理
1.器材使用指导:在使用体育器材前,教师应向幼儿详细讲解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幼儿清楚了解如何安全地使用器材。示范动作要规范、准确,让幼儿能够直观地学习。
2.器材取用与归还:组织幼儿有序地取用和归还体育器材,避免因争抢器材而发生碰撞、摔倒等意外。规定器材的摆放位置,要求幼儿使用完毕后将器材放回原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同时便于教师对器材进行整理和检查。
3.器材定期维护与更新: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建立器材维护档案,记录维护时间、维护内容和维修情况等。根据器材的磨损程度和使用年限,及时进行更新换代,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四、课后整理与总结
1.放松活动:体育课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通过深呼吸、缓慢的拉伸动作等帮助幼儿缓解肌肉疲劳,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2.场地与器材整理:组织幼儿协助整理体育器材,放回指定位置,并对活动场地进行清理,保持场地整洁。教师再次检查场地和器材,确保无器材遗漏、无安全隐患遗留。
3.课堂总结与记录:教师对本次体育课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幼儿表现及存在的问题。记录课堂中发生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幼儿的身体不适、意外事故等情况,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后续教学中改进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