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法治政府建设> 年度报告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502-00019 组配分类: 年度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17 发布日期: 2025-02-17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502-00019
组配分类: 年度报告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17
发布日期: 2025-02-17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7 09:20 来源:宁国市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4年,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职能职责,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推动人社部门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一)健全机制,不断强化工作保障

坚持将普法工作贯穿于人社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局重要议事日程,适时研究法治建设相关工作,推进重大决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年度法治宣传重点项目,全力营造公正、透明、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继续聘请安徽皖华律师事务所周振华律师担任本局法律顾问,为我局提供日常综合性的法律顾问服务,承担行政决策事项、规范性文件以及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协助处理行政复议案件、代理诉讼案件,确保人社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仲裁院一名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在职干部兼任本单位公职律师。

(二)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法治意识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法治学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水平,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一把手”带头讲法治课,并将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集中学习各类重要法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宪法》《民法典》等基本法、党内法规等。2024年,组织8名工作人员参加执法人员考试培训,且全部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资格;根据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要求,组织本局17名公务员(含参公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本年度学法考法任务;同时,以业务练兵比武促进执法能力提升,依托“宣城市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人社窗口单位练兵比武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法律法规、理论业务学习,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开年考法、民法典主题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党内法规专项答题等各类学法考法活动,不断提升全局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三)深入宣传,营造浓厚普法氛围

积极开展以人社领域法律法规为主的法治宣传,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开展专场政策宣讲。精准对焦企业需求,紧紧围绕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联合宁国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别以社保政策、工伤保险、劳动仲裁为主题举办了3期人社政策专题分享会,从社保政策、社保网办业务实操、工伤保险的最新政策、覆盖范围、缴费标准、工伤认定流程以及企业工伤预防、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劳动合同签订及解除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累计吸引了200余家企业人力资源代表参加,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操作建议,深受企业好评。二是开展人社领域法规政策宣传活动。积极发挥本局“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的作用,联合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在保隆公司开展“三八妇女节”普法宣讲活动;联合青合青(宁国)律师事务所、宁国市浙江商会、宁国市中兴法律服务所、宁国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开展“以案释法、以案学法”优化营商环境、“江淮普法行—宁国行”普法讲座进企业活动宣讲活动,涉及企业100余户。充分利用“2+N”招聘会、夜场招聘会、创业集市活动等有利时机,结合社保扩面、创优营商环境、就业创业培训等工作,组织开展农民工维权、以案释法走基层、送法进企业等多场次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解读《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社会保险经办条例》等人社领域法律法规。

(四)立足职能,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1.落实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顺应社保征缴业务转移所带来的工作变化,平稳推进社保系统与税务系统的有效对接,设立“社保费征缴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处理企业重复退费、企业与个人重复退费、企业缴费基数调整、超龄缴费、灵活就业参保以及工程项目参保等,减少企业重复跑腿次数,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

2.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4年,新出台的《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的通知》(宁政规〔2024〕2号)、《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国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规〔2024〕13号)两个行政规范性文件,均依法依规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报请市政府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发布等程序。2024年11月24日,宁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废止一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其中,人社部门牵头起拟印发的2个规范性文件均废止,即《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创业宁国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宁政规〔2023〕10号)、《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国市“助企稳岗留工 提振市场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宁政规〔2023〕5号)。

3.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工作。2024年累计受理各类举报投诉事项1533件(其中社保投诉事项53件),完成处理1533件,为1827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902.39万元;为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报酬权益,维护元旦、春节期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抽调人社、住建、发改、公安、经开区管委会等部门组建清欠工作专班,专项处置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专班期间累计受处理欠薪投诉事项358件,为2500余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280万元;46个登记欠薪隐患,均得到妥善处置,督促相关项目单位兑付农民工工资1.2亿元;加强源头治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年收取85个新建项目农民工保证金保函4804.5万元,退还27个项目保证金436.61万元,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将宁国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予以核销,相关资金上缴市财政。

4.强化联合执法监察工作力度。2024年,我市相继开展了“春节根治欠薪回头看”、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重难点欠薪案件集中攻坚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10家用人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对全市19家在建项目开展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6份,联合公安、市场、文旅等部门对我市酒吧、KTV、台球室等新业态经营场所开展违法使用童工、未成年工使用情况专项检查。

5.认真应对行政诉讼案件。2024年,市人社局行政诉讼案件总数为25件,其中开庭审理15件,未开庭10件(再审未开庭2件,二审未开庭1件,原告撤诉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共促成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原告撤诉)件数16件。截至年底,全年未出现败诉案件。

6.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针对用工人数30人以下的规上企业,依托社区或村组织组建综合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7家,涉及规上企业163家。开展“以案释法”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活动4场次,涉及企业200余家。劳动争议案件受理400件,已结397件(调解及撤诉结案345件,裁决52件),结案率99.25%。案件调解74结案。调解成功率88.96%。在处理案件中,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向7家企业发出仲裁建议书,从提高对劳动用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管理规章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理念还需持续强化。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执法水平与依法行政的要求还不适应,部分干部职工偏重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忽视了行政诉讼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的学习,用法律法规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劳动监察力量明显不足,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且建筑领域用工情况复杂等多方面因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同时,我局工伤认定案件数量大且逐年呈较大幅度攀升。政策法规科及仲裁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政策法规科两人均非法学专业人员,不具备法审资格;仲裁员队伍总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队伍不稳定现象明显。我市仲裁院核定编制5名,目前专职仲裁员仅有3名,具有全日制本科法学专业仅1名,且受人事调整的影响,仲裁员队伍难以保持稳定。

(三)普法责任制落实方面。“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局在落实执法普法责任上尚需进一步加强,当前还存在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单一、方式不活等问题。

三、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开展学法普法活动,从制度上规范和促进人社系统干部学法,不断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推进执法人员系统培训,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结合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和人社部门实际,突出学法重点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网上学习(宣城市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水平。在后续人员招录及选调时,适时吸纳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人员或法学专业毕业生。

(三)开展多形式宣传落实普法责任制。充分发挥人社系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大板块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将普法渗透到执法和服务全过程,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202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