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人社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人社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502-0000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06 发布日期: 2025-02-06
索引号: 1134170255631526X5/202502-00009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名称: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06
发布日期: 2025-02-06
宁国市人社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2-06 16:04 来源:宁国市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现将我局本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就业优先,保持创业良好态势。

一是就业工作显成效。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8335人,完成率108.25%;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6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71.1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3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98.98%;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718人,完成率104.92%;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4259人,完成率179.70%;新增技师、高级技师人数74人,完成率123.33%;其中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980人,徽菜技能培训235人,新增徽菜师傅235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工作:任务数654人,已完成652人,完成率99.69%,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33%。青年就业见习任务数435人,完成数692人,完成率159.08%;大学生实习实训任务数1600人,完成数1635人,完成率102.1%。2024年我市三公里就业圈及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获省级激励表彰,宁国市技工学校成功申报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我局荣获宣城市大学生实践实习实训优秀组织奖。

二是创业工作有成果。积极落实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根据宣城市人社局工作部署,10月份启动创业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9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37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6014万元,直接扶持200 名创业者,带动400余人实现就业;为20家小微企业发放贴息贷款3523万元,稳定就业373人;深入落实《创业安徽行动方案》和《推进创业宣城建设行动方案》要求,举办创业创新系列活动,不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8月中旬举办我市首届创业大赛、第二届创业集市活动,吸引来自工业制造、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领域优秀创业人士积极参与,并联合今日宁国等媒体以专题形式加强宣传报道,树立优秀创业典型、带动创业示范引领,优化创业营商环境。2024年度首届“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高级工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市各相邻近职业工种参训学员37人。培养一批具备高水平、专业化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老年人能力评估的需求,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招聘工作稳推进。落实《宁国市“助企稳岗留置工提振市场活动力”若干措施》(宁政规〔2023〕5号)文件。春节期间线上线下同时举办“宁国市2024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会活动”,同步开展“就在宁国”返乡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和外来务工人员“迎新送暖”六项活动,春节期间向外来务工人员线上派发新春礼包近5万元,为92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新市民”奖励46万元,发放留宁留岗过年补贴57.84万元、春节期间交通返岗补贴34.34万,兑现稳岗留工补贴127.39万元。以暖心服务助企稳岗留工;聚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开展订单式企业专场招聘会、乡镇巡回招聘会、夏季特色夜场招聘会等,打通劳动力供求双方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402场,服务企业442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0100个,达成就业意向41432人,为企业解决用工共4792人。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清丰县,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魏县,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冠县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签订两地劳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劳务协作“朋友圈”。组织企业陆续到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安徽工业大学、银川科技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同时开展“人社局长高校行”、高校来宁访企拓岗、实习实训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校地企间合作交流。

(二)坚持社保为民,强化社会保障兜底。
      一是推进政策精准化提升养老待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数据找人”工作,精准宣传和引导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和城乡居民续保提标政策;全年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及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含领取待遇)分别达17.61万人、8.78万人、11.52万人、1.36万人、16.92万人。积极落实养老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200余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提高至300元/月。
      二是落实惠企政策助企纾困。贯彻执行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实行无需人工申请、系统自动设置、企业静默受益;全年减轻企业负担约2614万元。实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一次性扩岗补助“免申即享”经办模式,全年返还3163家企业及用人单位2068.7万元,惠及职工8.8万人。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拓展社保服务从过去的以上门服务为主向主动适应群众期待为主转化,推行社保经办、资格认证等向数字化、信息化、无感化转型。依托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数据互联互通,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社保便民服务圈”,全市建设57个社保业务“就近办”银行网点及10个基层服务网点;设置社保卡“一站式”服务网点60个,社保卡持卡数为36.81万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三代社保卡31.71万张,占总卡数的86.15%,社保卡已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全流程就诊、食堂就餐、资金发放、政务服务、文化旅游、图书借阅等场景;市区公交、城乡公交和宁国至宣城的城际公交均已实现一卡通用。
四是构建内控基金监管强大合力。持续加强社保政策“四进”宣讲活动,举办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培训班;以落实《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为主线,持续开展社保领域典型案例宣教、风险防控专题培训、经办人员警示教育研讨,全面排查业务经办风险点,规范社保业务三级流程,构建事前预防控制、事中在线核验、事后稽核检查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社保违规资金的追缴力度。目前共追缴50人,入库47.74万元,不断织密扎牢经办风险防控安全网,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夯实人才根基。

一是积极做好人才补贴兑现。优化我市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宁国市“人才强市30条”,兑现人才薪酬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激励奖励和引进人才奖励。配合市委人才办宣传人才政策推广应用人才码,2024年审批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19人,审批入住人才公寓46人,兑现2023年度企业人才薪酬、购房、租房以及企业引才、博士后建站奖励等各项补贴共计618.45万元,涉及120家企业近1800人次。畅通高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称评审通道,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

二是积极壮大专技人才队伍。今年,完成高层次人才引进163人;新招引博士后3人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织1000余人申报安徽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评选工作,组织推荐45人申报乡村振兴高、中、初级人才评选,16人获评乡村振兴中级人才,10人获评乡村振兴初级人才;继续开展了工程、农业、教育系列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其中,工程系列初级职称申报476人,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创历史新高;推荐桑尼泰克、红桥金属申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桑尼泰克于2024年11月底成功获批;建立了港口镇乡级人才驿站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三是积极扩大技能人才队伍。今年,举办六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汽车维修、植保行业、物业管理、工业主导产业、家政服务行业(养老护理员)和文旅行业等六大行业12工种的竞赛,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2024年推送选手参加第四届全市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选手获得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荣誉称号。我市新增技能人才597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259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74人;我市已建有10家宣城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申报1家安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建设技工强市夯实基础。

四是积极做好人事管理服务。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印发《宁国市人事考试管理规定》《宁国市人事考试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宁国市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和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全面做好新一届面试考官培训工作;顺利完成2024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面试考务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开展面试工作近10余场;“三支一扶”工作人员上岗7人,完成率100%,协同市委编办做好“三支一扶”工作人员期满安置工作,共安置人员11名;配合组织部门完成我市第四轮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核准4家事业单位新的岗位设置方案;配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退役士兵10名;市内外交流调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7名;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2023年度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审核发放工作(共3182人,计1547万元,人均4862元);完成机关工作人员2023度年终一次性奖金审核发放工作(全市约1970人,人均3467元);完成离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共20人,人均835元);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补贴翻档177人(人均68元),教护龄津贴翻档277人(人均3元),乡镇工作补贴翻档93人(人均70元);完成核定各事业单位(不含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工作;完成2024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工作(全市应晋级、晋档、晋升薪级共计7300余人(事业单位薪级晋升人均增资89元/月;公务员晋升级别人均增资51元/月,公务员晋升级别档次人均增资118元/月));完成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未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人员(解聘、退养民师)2024年调待工作(含机关工作人员10人,人均67.6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7人,人均105.5元);完成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及从2024年7月以来的补发工作(共约8744人,计约2486万元)。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化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针对用工人数30人以下的规上企业,依托社区或村组织组建综合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7家,涉及规上企业163家。开展“以案释法”为主题的普法宣讲活动4场次,涉及企业200余家。劳动争议案件受理400件,已结397件(调解及撤诉结案345件,裁决52件),结案率99.25%。案件调解74结案。调解成功率88.96%。在处理案件中,针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向7家企业发出仲裁建议书,从提高对劳动用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用工管理规章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是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工作。2024年累计受理各类举报投诉事项1533件(其中社保投诉事项53件),完成处理1533件,为1827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902.39万元;为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报酬权益,维护元旦、春节期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抽调人社、住建、发改、公安、经开区管委会等部门组建清欠工作专班,专项处置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专班期间累计受处理欠薪投诉事项358件,为2500余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280万元;46个登记欠薪隐患,均得到妥善处置,督促相关项目单位兑付农民工工资1.2亿元;加强源头治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全年收取85个新建项目农民工保证金保函4804.5万元,退还27个项目保证金436.61万元,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将宁国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予以核销,相关资金上缴市财政。

三是强化联合执法监察工作力度。2024年,我市相继开展了“春节根治欠薪回头看”、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重难点欠薪案件集中攻坚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10家用人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对全市19余家在建项目开展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6份,联合公安、市场、文旅等部门对我市酒吧、KTV、台球室等新业态经营场所开展违法使用童工、未成年工使用情况专项检查。

四是严格把关工伤认定鉴定流程。坚持以提高工伤认定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市司法局、法院、公安等部门和法律顾问的沟通联系,持续提高法律法规运用水平,确保工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2024年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837件,工伤认定1775件,报送劳动能力鉴定申请1218件。

五是做好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工作。2024年,收到行政复议案件5件,审结5件,从审理结果看,作出维持决定1件、终止4件(申请人自愿撤回);行政诉讼案件总数为25件,其中开庭审理15件,未开庭10件(再审未开庭2件,二审未开庭1件,原告撤诉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共促成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原告撤诉)件数15件。

(五)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机关作风建设。

一是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抓好党建引领作用,及时研究制定党建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固根本、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及时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完成党总支及下辖机关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机关党务干部,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体系建设。聚焦党纪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在作风建设上,紧扣“六项纪律”,围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组织全局党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于行。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全局工作重点任务,根据局总体安排部署,找准党建工作与人社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推进党员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重点工作上建功立业担当作为。全年编发人社专报8期,涵盖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领域,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件。

二是优化提升为企服务。充分利用“2+N”招聘会、夜场招聘会、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开展政策宣传,举办多场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市场”政策宣讲。全年提供3条有效招商引资信息,其中1个项目已落地中溪镇。优化调整本局创优营商环境工作组,持续推进“5+N”工作机制常态化做好为企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完成143件企业反映问题的办理反馈工作,其中,上级交办件92件,本局自办件51件。

三是加快完善窗口建设。优化窗口布局,调整为“3+3”即综窗+专窗的设置,针对社保征缴高频业务,我局与税务、医保联合打造“社保费征缴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按照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要求,完善窗口“五制四公开”等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学习型窗口。深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今年重点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测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及“全省通办平台”事项线上流程,目前已畅通10类“一件事”,并实现线上办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行风建设,优化便民惠企服务举措,通过“换位体验走流程”“人社局长走流程”活动,疏堵解难,优化服务流程,人社综合窗口多次荣获市民之家“红旗窗口”称号。

这一年,工作虽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但依然存在很多短板及不足,如行政诉讼和信访高位运行、工伤保险基金缺口依然严重、基层服务力量不足、历史遗留事项较为复杂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2025年,我局工作目标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目标、创新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剖析,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人社事业实现新提升。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保稳定”为主线,落实到人社各项工作中,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全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力以赴稳就业。

一是抓好就业民生,铸牢就业保障。充分发挥稳就业政策的激励效应,激发活力推动就业提质扩量,坚持稳中求进和问题导向,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持续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地就近“家门口”高质量充分就业。扎实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坚持公共就业动态监测制度,为企搭建多渠道人力资源对接平台,实施好“2+N”招聘活动。运营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企业招工引才需求。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服务平台,按照“1+N”模式建设县级标准化零工市场和多元化零工驿站。

二是落实重点帮扶,提升就业质效。抓好当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就业见习等重点考核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引导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群体见习的高质量岗位,帮助重点群体提高就业能力,切实提升就业率、帮扶率。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文件要求,及时做好务工10条、人才强市30条、就业见习补贴、基层特岗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是加大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经济情况、产业方向、人文风俗及村民就业生活状况的摸底调研,对各行业人员的创业培训需求、创业兴趣、创业方向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开展内容丰富的创业培训班,强化课堂秩序管理,让培训更加紧凑和高效。继续保障全市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生产经营稳定,及时了解企业运行、个体经营户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的融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循环。对标沪苏浙拓宽增收渠道,认真研究城镇居民增收政策,严格按照上级指导部门落实好各项指标要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二)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实施“数据找人”计划及“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数据集中比对精准锁定未参保和中断缴费人员。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机制。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加大延退政策宣传力度,按照部署严格贯彻落实延退政策。引导广大参保对象早参保、高档次、长缴费,不断提升全市人均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推进我市国有、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构建多层次工伤保障体系,推动由商业保险承办补充工伤保险。

三是加强社保经办服务。全面实施“业务流程规范提升年”活动,结合“局长走流程”活动,直击“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进社保服务由以做好服务群众上门为主向以主动适应群众多元化便捷化服务需求为主转变。持续做好社保卡服务银行“一站式”服务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存量二代卡人员更换三代卡以及无卡人员申办工作;深化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工作,推进综合窗口和“不见面”办理,促进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

四是促进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围绕安全规范目标,建立完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巩固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疑点信息核查;加强提前退休、补缴费情况等监督检查。不断强化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织密扎牢社保经办风险防控安全网。

(三)强化人才引领,探索创新改革。

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导规上企业积极申报省级创新平台力度,做好企业宣传,完成新增博士后及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目标任务;招引博士后2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60人,力争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达到12500人,乡级人才驿站积极发挥其引才聚才育才服务人才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技工强市计划。依托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紧跟就业市场及产业需求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制定全年培训计划,2025年,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00人,技工院校招生300人;新增技能人才人数336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70人,技师、高级技师60人。积极推动宁国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科学规范人事管理。持续做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工作。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人事管理监督等制度;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进一步加强人事考试安全工作部署,做好标准化考点建设,强化忧患意识,严格考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各项人事考试安全顺利组织实施。

(四)维护劳资合法权益,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造。完善协商协调机制,深化“千户企业培训行动”,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推广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加强劳务派遣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企业薪酬调查。

二是规范调解仲裁工作质效。推进“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建设,创新仲裁工作举措,建立健全“调、裁、审”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多部门参与的处置劳动争议的联动工作机制。

三是持续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严格落实部门、属地监管责任,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紧盯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欠薪行为,保持对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四是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指导用人单位完善规章制度,继续实施审慎包容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加强业务指导,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用工环境保障,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五)强化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新提升。

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紧密结合单位工作职责,坚持“阳光做人、阳光办事、阳光用权,服务态度争先锋、服务能力争先锋、服务成果争先锋”的理念,打造“阳光人社 服务先锋”党建品牌。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吸引培养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激励人社干部拉高标杆、求真抓实、苦干担当、奋勇争先,实现“人社业务基本功”和“服务发展硬功夫”双提升,推动就业工作稳中向好,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五是局党组切实履行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通过民主生活会,对班子权力行使中出现的问题深刻剖析整改,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风险点,加强基金运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