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发展目标为导向,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获得上级荣誉情况
1.2023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得分一类县(市、区)第7位,较2022年度(第16位)上升9位;
2.入围全省2023年度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7年上榜);
3.获评全省县(市、区)亩均效益领跑者30强;
4.获评2023年度宣城市项目建设先进集体荣誉;
5.获评2023年度宁国市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党建考核二等奖、全面深化改革先进、综合考核“优秀”等荣誉。
(二)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1)省政府考核任务完成情况:针对省民营经济考核工作,实施月调度、月通报、年考核机制。1-10月,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等部分指标好于去年。民营经济税收、直接融资、民间投资等指标降幅明显。
(2)宣城市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我局共承担6项考核指标。其中,技术改造投资指标:1-11月全市技术改造投资62.5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64.5亿元,考核位次预计前4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考核位次预计第1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5%,考核位次预计第1名;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数指标: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增速25%,考核位次预计第1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指标:省厅反馈完成率66.36%,预计位次第2名;宽带用户下载速率指标:预计位次前2名。
(三)年度改革任务工作完成情况
我局承担“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改革事项,相关指标均已完成。
(四)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聚焦项目建设,凝聚发展动力。一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紧盯任务目标,全力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42亿元,保障项目用地1413.17亩,新开工项目45个,新投产项目39个。二是精准高效帮扶项目建设。累计召开工业项目调度会11次,印发重点工作提示单12期,协调解决问题事项52个。建立“一企一策”台账,合力解决审批、环保等服务难题,有效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三是加速推进重点项目杆线迁移。协调各通信运营商完成抽水蓄能电站、G329、S104杆线迁移,万家水库杆线临时迁改工作。
2.聚焦亩均改革,助力提质增效。一是选树典型加大正向激励。开展2023年度“亩均英雄”评选,15家企业获评市级“亩均英雄”称号,1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榜单,3家企业入选2024年安徽省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宁国市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在省委党校进行分享。二是优化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实施办法,完成2023年度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亩均税收和亩均销售实现双增长。三是政策助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出台《宁国市“亩均领跑”工业全域治理工作指导意见》,全年共处置工业低效土地1863.9亩。
3.聚焦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培育企业“小升规、规达专”。培育规上企业63家,总数达48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总数分别达到10家、115家。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指导获评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2家、首批次新材料企业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工业“三品”示范企业2家。三是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3家企业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1530万元。申报第一批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52个,11家企业已获得银行授信3.8亿元。四是数智赋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95座,经开区、重点工业乡镇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部分网络弱覆盖区域已完成提升。完成80家企业数字化诊断,342家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64家企业数字化改造。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企业3家、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3家,宣城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企业9家。五是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化发展。制定《宁国市铸造企业环保提升工作方案》,推动110余家铸造企业环保提升。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召开专题培训会。组织40余家企业参加高效机电设备供需对接会。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5家,华丰耐磨等7家企业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铸造规范企业”。
4.聚焦为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领。牵头制定《宁国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24条工作举措,全面激发民营经济竞争新优势。二是深入开展为企服务专项行动。成功举办2024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牵头举办惠企政策解读及申报辅导培训活动8场,走访服务企业700余家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20余个,指导144家企业申报先进制造业加计扣除补助,全年共争取省级及以上奖补资金4947.6万元。三是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3起拖欠账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聚焦行业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定期开展民爆、非煤矿行业和铁路道口监督检查。开展检查30余次,排查整治隐患25处。开展民爆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和千亩道口安全应急演练4次,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完成了千亩铁路道口拆除工作。稳步推进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6.聚焦党建引领,落实责任担当。一是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今年共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支部集中学习12次,开展集中研讨交流4次,专题党课4次。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抓好作风建设。在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坚持贯通纪律教育和党性教育,开办读书班1次,开展专题辅导2次,微党课宣讲1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宁国市看守所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在每月的全局会上观看警示教育片,对干部的效能、工作履职情况按月进行点评。三是高度重视改制企业职工相关信访诉求。全年接待信访群众120余人次,化解处置信访事项多起;四是开展丰富多彩工会活动。全年组织工会活动5次,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增强工作凝聚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五是全力开展“一科一亮点”创建活动。深化“五讲五比,助企争先”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同向发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即将开启,这是新一年的起点,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线,聚焦工信部门主责主业,从以下方面更好推动主导产业集群的链式扩张和整体跃升。
1.加快推动为企服务提升。聚焦企业需求,深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申报培训和业务指导,扎实推进“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助力企业“用好、用足”各级惠企政策。积极打造标杆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助力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2.加快推动企业“亩均”提质效。落实好差别化政策,探索创新“企业评价+宗地体检”亩均效益评价新模式,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锚定工业低效用地企业整治提升5000亩以上三年行动总目标,加快推进处置进度,力争2025年处置工业低效用地1500亩以上。
3.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5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以上;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产品创新梯次矩阵,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5个以上、新产品10个、“三首”产品3个、工业精品2个以上;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和改造服务。力争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组织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推进高耗能电机设备淘汰更新,举办高效机电设备供需对接会,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以上。
4.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当好解决问题的“先行官”,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强化与市直单位沟通对接,加强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全力服务东津特色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技术改造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快实现扩规模、促转型、增效益,力争全年完成技改备案120个以上。
5.抓好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民爆生产销售企业的安全监管和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