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8976356562392/202404-00035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本级文件】关于印发《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4-25 发布日期: 2024-04-25
索引号: 113418976356562392/202404-00035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本级文件】关于印发《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4-25
发布日期: 2024-04-25
【本级文件】关于印发《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4-25 16:40 来源: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街道,青龙湾管委会,中心各科室、所属各单位:
  《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经研究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2024年4月25日

《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夯实林业行业安全生产基础,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按照省林业局《安徽省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一2026年)》和市林业局《宣城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有关要求,结合宁国市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宁国市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治本攻坚,各地及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消减重大安全风险、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严守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安全两条底线。聚焦林业安全生产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点时段,突出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林业重点乡镇、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场所等重点单位,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体系,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抓好各项防范措施,大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解决影响林业行业安全生产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确保全市林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建设绿美江淮守好生态安全底线。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林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行动。各乡(镇、街道)、中心各科室及所属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执法,把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建立科室安全责任清单和隐患清单管理,加强对口业务工作指导。督促指导林业经营主体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至少开展1次检查。督促宁国市林业经营主体、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管理单位等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保障、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应急值班值守等,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督促落实网格员、网格负责人责任,以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示范乡镇为抓手,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二)实施林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行动。全面总结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经验做法,针对林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林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行动,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抓好《林业行业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手册》的宣传贯彻,完善配套文件,规范隐患排查机制,切实提升排查整治效果。建立隐患清单,要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求,跟踪督查整改到位,提升排查整治效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推进隐患“清零”。
  (三)实施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速行动。督促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严把审查验收关。严把涉林危化品管理、粉尘防控、用电用气防护安全等环节。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做好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公众展示展演场所防逃逸设施建设。注重用科技引领提升林业灾害防治能力,加快实施宣城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推进视频监控、无人机、语音提示杆、先进防扑火装备等应用,提升预警监测水平,实现火情早预警、早发现、早报告,加强重点林区生物防火阻隔带、消防水池建设,开展“以水灭火”和“个人防护”装备现代化升级。
  (四)实施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技能提升行动。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林业系统领导干部培训内容,组织开展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各乡镇要督促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保证从业人员牢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熟悉野外作业风险和防范措施,提升营造林、木竹材采伐、疫木处理、野外调查监测、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等作业人员,森林消防专业和半专业伍,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公众展示展演相关人员的安全技能和能力。要常态化开展安全事故处置演练,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高危行业每半年至少一次),确保全体从业人员熟知应急处置要求。
  (五)实施林业系统安全宣传教育普及行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安全宣传咨询日、森林防火宣传月等活动,因地制宜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集中宣传林业行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安全知识和避险逃生技能等科普知识。深入推进案例教育法,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引导从业人员深刻汲取事故教训。
  (六)实施林业系统安全生产违规行为治理督导行动。紧盯春节、“两会”、清明、五一、中秋、国庆等关键时期和重要节点,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聚焦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精准督导帮扶,督促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严查林业生产经营主体森林防火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未严格执行“五个不批、五个不烧”野外特殊用火审批制度等行为,持续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加大现场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惩处违规用火行为。坚决整治林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自然保护地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未建立健全、应急装备、物资等配备不完善的,自然公园保护地景区景点内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缺失、旅游安全责任制度不规范等行为。
  三、进度安排
  自即日起至2026年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24年4月)。林业中心、各乡镇街道根据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进度、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全面部署、宣传发动林业行业三年攻坚行动。
  (二)专项治理阶段(2024年5月至2025年12月)。有序推进治本攻坚行动,对属地、林业行业领域和重点单位场所、关键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6年1月至2026年9月)。动态
更新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针对重难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亮灯提醒,责令加强管控、限期整改,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持续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总结评估阶段(2026年10月至2026年12月)。全面总结各地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推动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夯实林区安全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高政治站位,认真研究所属地区林业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与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抓好责任落实。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动员部署,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分管负责人及时研究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并经常性开展督导调研。
  (二)加大安全投入。各地要主动了解本地区林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展情况,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要督促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三)加强正向激励。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将定期调度全市林业系统三年行动工作情况,梳理各地典型经验及做法,探索将有效经验转化为制度性成果。强化正面典型引导和示范引路,通报表扬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地区,以点带面推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四)及时总结上报。各乡(镇、街道)、中心各科室要认真梳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情况,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至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森林防火科处。其中:4月底前报送动员部署情况;从4月开始,每月底前报送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隐患清单表(附表1)及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填报表(附表2-6),每半年报送一次工作总结。

  附件:1.宁国市林业系统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隐患清单表(附表1)
     2.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填报表(附表2-6)
     3.林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手册
     4.林草行业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5.森林火灾隐患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