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教体局>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西津小学>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10-0003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西津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度)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0-16 发布日期: 2024-10-16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10-0003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西津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度)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0-16
发布日期: 2024-10-16
宁国市西津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度)
发布时间:2024-10-16 10:07 来源:宁国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状况:

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二千四百余人,教职工一百三十余名。拥有地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38名。学校培根固土、继往开来,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养正立德,润泽人生”的办学理念师生恪守“养正、博学、健美、和谐”的校训积极实践“养正”教育思想。重视依法治校、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  

在宁国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同仁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了“宣城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宣城市2020年示范家长学校”、“宁国市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优秀奖”、“宣城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更连续十年获评“宁国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优秀学校”。学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学校首位,全体教师比学赶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学校坚持把孩子放在学校发展“正中央”,创设平台,落实“三全”教育。孩子们在体育、科技、征文、诵读、演讲、艺术展演等比赛中的获奖更不胜枚举。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1、学校发展的优势。

①办学理念系统。倡导教师做“敬业、博爱、儒雅”的教师。不断强化制度意识,从而形成自我的约束力,逐步完善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崇德厚学,守正创新,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融合

②教科研成果领先。课题立项、结题数多,层面高,论文发表获奖广,学校科研氛围浓,参与人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科研整体水平一直排宣城市前列。

德育工作出色,素质教育活动多彩。学校少先队是“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也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学校”。少先队活动特色鲜明,成效卓著,以少先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活动全省有名。小交警为山城亮点,小手球为省四个小手球基地之一。

④有一批高素质的优师中坚力量。宁国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三十余人,这占专业教师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基本上能身为表率,起着龙头示范作用。

2、学校面临的问题:

①学校范围小,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严重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②学校规模大,班额过大,给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安全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带来严重的压力和诸多难题。

③教师补充严重不足,现学校借用、自聘教师十人,三年中教师还将退休十余人,大病不能上岗或不能满工作量的近十人,平均年龄超45岁,若得不到补充,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将面临严峻考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发展急需培养和引进,主要是年龄偏大,学科带头人分布不均衡。

④学校虽有特色,但理念、内涵仍必须着力挖掘深化,校园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策划,力求具有鲜明特色与辐射引领地位。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办高品质学校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人、以智启人、以体健人、以劳育人、以美塑人”五育并举;建设“平安、阳光、文明、和谐、智慧、书香”六重校园;贯彻“让党建引领成为一盏明灯”、“让高尚师德成为一种追求”、“让质量攀升成为一个方向”、“让教研科研形成一张网络”、“让平安校园成为一种保障”、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校园文化”、“铸就一个五育并举的梦想”的“七个一”思路,扎实开展“八大行动提升教师教育激情,夯实学生素养提升,推进“养正教育”实践,再谱百年西小“养正”奋斗篇章。

(一)加强党的领导,锻造“养正”教师队伍

1、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不断提炼优秀教师的典型实例,建设“红烛先锋”榜样队伍,大力开展做“红烛”教师大讨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纵深推进师德师风及校风建设。严格履行上级各类文件政策要求,积极谋划、创设平台、真抓实干,开展过程性督查,落实谈心、谈话、诫勉等制度,营造良好的校风。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加强全员学习,同时建立党政联系年级组制度,明确责任,定期开展工作作风、工作纪律专项督察工作,积极推进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化运用监督机制,签订责任书,设立举报电话,开展网络问卷,加强线索的调查,问责力度,落实师德工作与综合测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挂钩,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研究解决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教育满意度。

3、深入开展“六个一·六争当·六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其主要内涵是:以立德树人、追求卓越为第一职责,争当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创建育人先锋岗;以精诚团结、务实高效为第一导向,争当合作共事的实干家,创建服务先锋岗;以崇德厚学、红烛先锋为第一追求,争当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创建教学先锋岗;以勇于改革、守正创新为第一担当,争当与时俱进的奋斗者,创建教研先锋岗以知行合一、清正廉明为第一底线,争当廉洁从教的清醒人,创建师德先锋岗。

(二)狠抓校园安全,保障“养正”环境稳定

1、强化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和效果提升,加强专职保安队伍、护学岗队伍和行政护校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工作排查、整改工作,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积极配合上级“为民办实事”举措,做好调研,落实推进学生食堂建设,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满足广大家长的迫切需求。细致排查,科学安排,创新完善学校学生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舆情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增强学校教育网络舆情应对引导能力。

2、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学校开学准备和开学后防控工作,建立学校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和校园联防联控共享机制,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制度,加强防疫和健康知识教育,规范师生健康管理、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食堂餐饮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校园卫生安全水平。

(三)健全机制管理,推进“养正”纪律规范

围绕学校工作,补缺查漏,进一步建章立制,明确学校各中层干部以及教职工工作岗位职责,规范教育教学常规及教师工作一日常规。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切实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探索行政联系年级制度,实行管理工作“下沉”到一线,推进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研究制定《西津小学校规校纪》、规范落实教育惩戒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修订完善学校综合测评办法,有效落实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综合测评办法,使其发挥好教育评价的引领作用。积极围绕“县管校聘”工作,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高位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规范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及各项特色社团活动,以此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坚持立德树人,讲好“养正”五育故事

1、坚持“德育为先”,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队伍、德育实践协同推进的“养正”德育品牌工作体系。充分利用校本节日,班级、年级、校级特色活动,以及校内外德育实践基地,积极创设平台,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开展“养正教育,习惯先行”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学校养成教育“十条风景线”。推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和工作责任制落实,完善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机制。丰富“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和谐校园”内涵,加大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力度,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抓好绿色环保、垃圾分类教育,推动绿色校园建设。

2、完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以德立人铸魂、以智启人提质、以体健人融合、以美塑人熏陶、以劳育人促进”,加强五育内涵建设,继续积极探索学校“和谐课堂”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课堂40分钟的提质增效。落实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积蓄正能量,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学校体育美育课程改革,推进个性化大课间活动,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春季体育运动会与秋季全员达标运动会举行,落实每个学生学会1-2项体育技能,扎实做好省第十五运会的备战工作。坚持依托学校学科教学、分层走班及课后服务模式,推进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育,大力推动校园“金帆”管乐团及箜篌等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推进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近视防控试点班级创建。围绕“少先队争章”活动,做好校本《少先队活动》教材推广使用工作。围绕学校制定的“四会”目标,创设平台广泛开展校园劳动等实践活动,落实每个孩子小学阶段快乐劳动的48种技能。继续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突破口,建成更加完善的学校健康治理体系、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聚焦教学工作,确保“养正”质量提升

深化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加强学生作业规范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坚持作业公示制度、评比制度、展示制度、定期不定期督查作业制度;进一步开展作业研讨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布置及完成方式,提升作业质量。

进一步号召全体教师明确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的底线思维,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从学校发展的全局着眼,心往一处想,劲想一处使,把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做好。不断加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形成高度责任、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加强“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各种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为载体,提升师生核心素养和全面素质。加大教师荣誉奖励制度,要求教师学会改变、学会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对工作不认真、质量效果不好的教师通过开展谈心、谈话,帮助找差距、想办法,找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

(六)完善家校共育,营造“养正”教育氛围

继续坚持“以家为本的学校教育”,利用家校协商会、班级家委会、办好“家长大课堂”、“家校面对面”和“家长讲坛”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红烛先锋 聚焦双减”教师访千家活动。利用各类会议,致家长信及自媒体发布学校工作动态,及时传递学校声音,传授家庭教育新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家校社育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家长既是学校工作的参与者,监督者,也是学校工作的推动者、宣传者。利用“小手拉大手”,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推进健康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总结完善心理疏导和严重心理问题及时识别转介机制。

(七)建设文化校园,推动“养正”深入人心

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品位、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目前学校“养正”主题文化从顶层设计到内涵实践构架已确定,我们将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上再下功夫。围绕办学理念,坚持学校精神,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西小文化,做好学校校园美化、净化、个性化建设,秉承“把学校建设成为图书馆”的理念,让校园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孩子们的气息;围绕文化建设主题开展年级、班级、校级各项活动,用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科技、读书以及各类竞赛、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创新能力,激发竞争意识、成功感、自豪感,让其成为张扬孩子个性、展示能力的舞台;不断探索形成养正课程、养正课堂、养正管理、养正活动等系列校本特色文化,实现养正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新的五年,学校将坚持更高站位,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立足更大格局,以实现“养正教育”建设为目标;包含更深情怀,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形成更强合力,以营造协同育人生态为保障力争实现“省内有影响、区域争先进、县域争第一”的目标,走出一条独特的“养正”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