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教体局> 建议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07-0016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教办〔2024〕34号
成文日期: 2024-07-11 发布日期: 2024-07-11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07-00161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文号: 教办〔2024〕34号
成文日期: 2024-07-11
发布日期: 2024-07-11
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1 14:45 来源:宁国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郭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性侵案件发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未成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性侵案件发生,我局及相关单位和部门从校园法治教育、落实强制报告、推进社会治理、健全专业化办案机制等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并具有一定成效。

一、强化校园法治教育

一是做好青少年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统筹协调工作。市司法局通过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计划、重点普法目录及“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市教体局通过印发《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结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确保每学期法治教育辅导课不少于2次,并将法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二是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家长学校、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方式,普及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师生需要了解并遵循的法律。三是拓展青少年法治实践多样性。市法院组织开展“与法童行”“缤纷夏日法伴成长”等系列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1500余名师生、家长走进法院;与第一初中共同设立的“校园法治角”,热线电话直通“法官妈妈”,2023年成功帮助一名“厌学”少年重返校园。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了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进校园300余场次,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活动40余次,受教育学生达5万余人次,发放了与青少年权益保障相关的法治宣传资料4.5万余份。

二、落实和完善强制报告制度

一是开展强制报告制度宣传。市教体局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学习和宣传。学校通过教职工会议、培训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将强制报告制度的内容、要求、精神传达到每名教职员工;市检察院以通报典型案例、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联合教育、公安、妇联等重点部门先后开展强制报告制度宣传30余次,专题培训2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册。二是实行关口前移。市检察院在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提前介入阶段即开启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监测,发现问题线索后,立即将需要补充侦查的证据材料列入侦查提纲中,引导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取证工作。三是建立“一案一倒查”机制。市检察院通过在刑事案件审查报告中增加是否涉及强制报告制度的必填说明项,督促承办人在办案过程中仔细审查,消除“办案盲区”。同时,落实“每案必查”机制,推动“有责组织”“有责人员”加强监管,倒逼相关行业履行强制报告责任。对于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的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件,持续跟进监督检察建议整改情况。

三、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

一是加强娱乐场所监管。市公安局多次组织统一清查行动,先后印发了近千余张《未成年人管理》海报在全市各旅馆、农家乐张贴,并定期对张贴情况及行业场所工作人员了解程度开展督导抽查。今年以来共计出动警300余人次,清查宾馆、农家乐、洗浴等重点场所400余场次,核查人员500余人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1处,现场处罚未落实实名制登记宾馆3家,发放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资料220余份。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市文旅局以未成年人保护为重点,严肃查处娱乐场所、网吧等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坚决依法从严从重处理。确保学校200米范围内无网吧、KTV、电子游艺等文化经营场所。2023年以来,牵头联合检查18次,检查82场次,劝离未成年人16人次。三是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市教体局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疑似辍学学生核查工作,全面摸排单亲、留守、失管儿童家庭、思想状况等,筛查心理问题高风险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走访核实机制;市法院将涉未成年人审判作为司法保护的中心点,通过庭前走访调查,辅以心理测评;庭中审判教育,融入心理干预;庭后积极回访,做好心理辅导等,把“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融入案件审理全过程,将司法保护、教育帮扶同刑罚处罚有效结合。四是净化网络空间。市公安局在本地论坛注册宁国公安局、宁国网警巡查在微博注册了宁国公安在线在微信注册了宁国市公安局账号接受网民线上举报违法有害信息、侵犯未成年人权益信息同时建立论坛、网安、网信信息互通机制,积极组织本地热心网友、派出所网评员等建立网络信息员,过滤涉黄等有害违法信息。五是强化家庭教育。2023以来,市教体局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71场次、“家长大讲堂”活动4场次,受教育家长数共3.6万余人,活动覆盖全市所有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建立家庭教育联动协助机制,主动开展联动干预。已出具“家庭教育令”6张,引导家长改变不当教养方式。

四、健全专业化办案机制

一是心理干预41所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率、心理健康副校长配备率、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覆盖率均达100%。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机制,健全预警与监控体系,定期筛查掌握特殊学生状态。2021年以来,心理辅导站受访373人次,危机干预31人次。85%的来访者通过专业帮助成功排解了心理问题,或减轻了不良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二是案件办理。市公安局组建专业团队办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办理涉及未成年被害人案件时,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伤情检验,并由专职女民警全程跟踪案件,为未成年被害人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三是救助康复。市卫健委督促指导市人民医院及时接收救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未成年人,做好危重病未成年人医疗救治和残疾未成年人康复医疗工作,开通未成年人危急重症绿色通道,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法治副校长作用。以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为切入点,推动法治副校长工作深度融入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全过程,将其纳入中小学依法治校测评体系;强化法治副校长队伍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完善常态化信息交流机制,加强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二是进一步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督促学校严格落实《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和《宣城市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新聘人员岗前学习培训内容,提升教体系统全体教职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三是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会同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围绕家庭、学校、司法、政府、社会、网络“六大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机制,同时,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专项督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质效。

 

 

办复类别:B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汪征

联系电话:0563-4012327




2024年7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