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教体局> 教育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 城西学校>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03-0018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城西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8月—2027年7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04 发布日期: 2024-03-04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392/202403-0018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宁国市城西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8月—2027年7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3-04
发布日期: 2024-03-04
宁国市城西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8月—2027年7月)
发布时间:2024-03-04 15:06 来源:宁国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承接原西津初中三年发展规划及城西学校2017—2022第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城西学校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概况

宁国市城西学校是2017年在原西津初中基础上改扩建而来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达85亩,建筑面积达37000多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拥有10000多平方米的六层综合楼一幢,内设信息、实验、录播等功能室和办公室;三层食堂风雨球场综合楼一幢(6000多平方米),内设“明厨亮灶”标准化食堂一个(2300平方米)及室内球馆、报告厅、大型公开课教室;新又建成小学部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校内实现“班班通”及宽带网络、校园广播全覆盖。建有标准体育操场,体育设施齐全。

(二)特色及优势

1、办学水平提升明显。宁国市城西学校自2017年成立九年一贯制之初,就确定了“知书达理”的校训、制定了“一主两翼”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即以三五九计划为主轴,以九年阅读计划和校园三期文化建设为两翼的举措,实现“精品小学、优质初中”的发展目标定位。如今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初显成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多年被评为“宁国市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优秀学校”,2022年8月获“2021-2022学年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优秀学校”和“2021-2022学年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

2、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学历合格为100%;各学科基本均衡;现有宁国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宁国市级骨干教师16人、地市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宁国市教坛新星5人、地市级“教坛新星”1人,名优教师覆盖率在我市处于前列。

3、办学质量长盛传承。学校传承西津初中优秀传统,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在全市前列,初中部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宁国市“教学成绩优秀学校”。小学部2022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初中部2022年度“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在市局“教学常规督导评估”、“校本教研检查评比”中均居全市前列,获“优秀”等次。

三、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学校管理

1、推进管理创新。坚持科学管理不动摇: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党组织领航制、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资制改革。重视制度文化,突出过程管理,追求精细科学,完成城西制度汇编

2、抢先入道信息化。依托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主动加入智慧课堂示范校建设,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优化学校信息网络、网站建设,使学校网站真正成为师生发展的平台、学校教育管理的平台、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网络学习信息互动的平台。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在线课堂,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

3、形成开放联动新格局。利用政策推动,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拓宽开放和交流的渠道,深化合作和共享的内涵,提升西中教育的软实力、影响力、辐射力。

4、构建和谐校园。稳步推进“和谐城西”“魅力城西”“亲情城西”的构建工作,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乐园,教师实现教育理想、人生价值的舞台,让城西成为过去、现在、未来城西人心中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

构建学习型、专家型、实干型领导集体,尝试建立岗位竞聘、履职考评、能上能下的机制。实现管理的社会化、民主化、制度化、信息化,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民主考评争先进。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继续深化绩效考核等制度改革,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二)队伍建设

1、打造骨干团队。聚焦人才,成就教师,激情创业。努力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业务过硬、廉洁奉公、作风优良、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学校领导班子。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职业素质过硬、专业素养精良、心理品质健康、教学风格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形成城西精神。建设和谐、进取、平等的教师文化,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和专业水平,完善教师激励培养机制。依据市教体局统一部署,大力引进青年教师,激活骨干教师,点燃中老年教师的创业激情。将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深化开展特色与课程相融、项目与内涵共生的“一校一品”建设,形成全校师生共同践行的价值导向。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名师培养、名班主任培养“四大”工程,优化专业发展队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夯实专业发展基础。完善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

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完善学习交流、观课议课、半日学研、常规考评等“四项”制度。积极为教师成长打造平台、搭建舞台、提供擂台。以教研组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教师在研究中成长。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氛围。开展“优秀教研组”“年级组”的创建活动。开展“城西名师工作室”,持续发力“青蓝工程”,加快城西师资培养。

(三)教育教学

规范办学行为,强化目标管理,突出过程管理,坚持德育为首、安全至上。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深层推进素质教育。以研兴教、以研兴校,以研强师,改革创新求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动发展。

1、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总目标,真正做到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特长明显的学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立足课堂,追求高效。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理念,以有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建立教育质量目标体系、保障体系,加强过程性监控与督查,狠抓落实。

以学科德育为载体,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序列。开展德育活动,形成分层递进、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的德育内容序列。创新德育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知行统一,突出实践体验,促进德育内化。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加强和改进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开足上好相关课程,使每个学生都基本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艺术特长。研究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

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健康第一,构建层次分明、科学连贯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控制度,以“健身处方”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

(四)办学特色

我校的办学特色应充分考虑发展定位、传统优势、现实空间等因素,最终以小班教学为亮点,以校园文化、体艺特长为媒介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发挥特长,包容个性、激发潜能”。

1、学校发展品牌化。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活力校园。

2、学生培养特色化。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具有西中特色的校本课程。追求德育创新,开展德育测评,探索自主管理;研究小班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依托传统优势,培养强点亮点。重点在校园文学、经典诵读、阳光体育等方面谋求突破。

3、行为养成科学化。立德育人,树立“为学生成长护航,为学会学习铺路,为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好书、育好人。

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生本教育,培育尊重生命,挖掘生命潜力的生本文化,凸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加强对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创造性开展“德育测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探索规律、积累经验、形成做法,发挥示范学校辐射作用。

研究小班教学,注重个性培养,构建教学管理新模式。

以校园文学为抓手,打造特色西中文化。办好“溪流”文学社、广播站、校刊《溪流》。建设温馨教室,发展校园文化,如班训、班旗、班徽、班歌等设计,通过营造氛围、挖掘内涵,形成文化,提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