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025970934056/202310-00042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重点工作】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三季度工作要点完成情况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10-09 发布日期: 2023-10-09
索引号: 113417025970934056/202310-00042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重点工作】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三季度工作要点完成情况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10-09
发布日期: 2023-10-09
【重点工作】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三季度工作要点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2023-10-09 08:32 来源: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1.狠抓重点文旅项目。高标准编制“皖南唐古拉”度假区总体规划,启动青龙湾起步区以及储家滩、板桥、高峰山景区建设;全力推进仙霞龙门四季运动旅游项目、真也天境、恩龙康养小镇、图博馆等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谋准谋实谋好”要求,谋划文旅招商项目8个以上。
  完成情况:完成对仙霞镇盘樟村红色旅游综合体项目、方塘星空露营基地建设项目、孔夫秘境探险乐园建设项目、宁国市全季酒店项目、宁国市云梯乡毛坦村旅游综合体项目的预审;东入口集散中心项目已完成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储家滩景区业态提升已完成草坪铺设和灯光亮化施工、高峰山已完程入口提升改造、沿线基础设施提升已逐步启动建设,杨村湾、青龙石壁山、方塘红杉林观景台已完工。已完成“皖南青藏线”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初稿编制;完成安徽省“双招双引”平台项目录入及更新工作,共计录入项目48个,纳统率达100%;万朗磁塑项目完成有效信息认定;完成年产400台再铸造压铸机项目有效信息报送;万家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仙霞龙门滑雪场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并更新制作宁国市文旅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册;完成安徽省大黄山招商项目册及皖南招商项目册报送工作。
  2.计划争创4A级景区1个以上;加大政策引导,助力青龙湾、恩龙、夏霖等实施设备更新和业态提升。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新增省级特色旅游名镇、村各1个,培育壮大一批高端民宿、乡村民宿村落。
  完成情况:云梯畲族乡千秋村获评安徽省“特色美食村”及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联合交通运输局推荐“皖南川藏线”申报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港口镇西村村、方塘乡板桥村等13个行政村申报宣城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对象,推荐港口镇西村村、港口镇山门村等4个行政村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对象;推荐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申报“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推荐青龙乡龙阁村申报“精品主题村——民宿村”;推荐“皖南唐古拉”自驾线路申报2023年安徽省旅游风景道;根据安徽省“百景提升”工作要求开展百景提升工作,推选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山门景区分别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4A级景区创建对象。
  3.落实省乡村旅游“421”行动计划,依托村庄景区化,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完成4个A级村落景区及主题村、2个特色美食村、2家“后备箱”基地、60个“双微”点建设。
  完成情况: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港口镇西村村成功创成宣城市“双微”行动重点村;青龙乡西林村成功创成安徽省“后备箱工程基地”;港口镇西村村成功创成安徽省精品主题村;完成2023年度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点谋划工作,共计遴选50个“双微”提升点重点打造,已完成43处“双微”提升点建设。
  4.计划全年新改建驿站8个、观景台5个、打卡点5个、停车位200个以上,更新沿线旅游标识,加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公厕等日常管理维护,建立旅游厕所管护长效机制,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品质。
  完成情况:全市新改建旅游标识标牌85块,新改建方塘驿站、杨村湾驿站等旅游驿站8个;完成杨村湾、石壁晓雾、大黄山、红杉林等4个观景平台建设;新增西村广场、乐利峰野樱谷等打卡点5个,新增停车位180余个。印发了《关于印发< 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的方案>的通知》(宁文旅〔2023〕61 号),指导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全市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建入库2座旅游厕所,目前提升工作正有序推进。积极配合“数字宁国”建设,对接智慧文旅建设需求,梳理宁国智慧文旅建设的详细需求和拟建信息化项目基本情况,拟定建设方案。持续推进“游安徽”平台建设,推广国有A级景区和4A级及以上景区的一卡通应用。
  5.大力发展自驾体验、户外露营、亲水互动等新业态,着力推进皖南川藏线2个沉寝夜游、3个亲水嬉水、4条极限越野、5个户外露营等乡村“小而美”微度假目的地建设;围绕研学、康养、自驾、户外等主题,推出6条主题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长三角休闲自驾旅游目的地”。
  完成情况:创新线路品牌,深入挖掘整合特色文旅资源,以春游宁国越野季为主题,建设森林穿越自驾线、竹林茶园越野线、环湖亲水自驾线、山地河道越野线四条个性化自驾越野体验线路;结合全国夏季“村晚”皖美畲乡示范展示活动,定制并推介宁国夏季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亲子研学、亲水避暑、休闲康养、自驾越野等主题线路;以“潮玩五一,FUN肆宁国”为主题,串联各乡镇文旅资源,推出亲子露营、经典自驾、探索越野、踏青采春、康养游等系列旅游线路;以双节游玩指南为主题推出亲子露营、自驾越野等线路。
  6.持续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完成情况:指导“两馆一站”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图书馆新办读者证687个,购置新图书1.47万册,订阅报纸、期刊共460(种);书刊文献外借册次达11.3万(册次);服务读者数量达12.48万人。图书馆新馆已具备开馆条件,拟启动搬迁工作。截止目前,乡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上传“安徽文化云”信息400余条。
  7.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宁阳读书会”、“江淮读书月”等品牌宣传推广活动100余场次;扎实推进省定民生工程“十五分钟阅读圈”建设,高品质完成4个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任务。
  完成情况:组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共读经典、亲近自然、宁阳读书会、江淮读书月等系列阅读活动百余次;创新开展“书香宁国‘悦’读‘阅’美”世界读书日诵读展演活动。有序推进“十五分钟阅读圈”建设,新建城市阅读空间4个。
  8.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102场;组织开展好元宵民俗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端午龙舟赛等传统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艺术化宣讲”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身边好人典型及宁国地域特色,创作3-5个有特色的文艺作品;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做好非遗项目储备,拟公布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加强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建设及非遗对外交流合作,注重传承人保护和培养,拟举办1-2期非遗项目传承培训活动。鼓励非遗项目产业化,助推非遗产品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完成情况:全年“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102场,已完成102场,完成率100%,观众人数约为1万余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文艺活动百余场次,包括元宵民俗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宁国市第七届端午龙舟赛文艺演出、皖南花鼓戏小戏比赛、艺术化宣讲基层行、暑期艺术展演周等多样性群众文化活动,由宁国市选送的合唱《和你一样》荣获宣城市第五届市民合唱音乐会一等奖。在我市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举办的“大地欢歌·美好安徽”全国夏季“村晚”皖美畲乡示范展示活动成效显著,现场参与各项活动人次超69万,电商平台成交量3万单,成交金额达103万元,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超100万人次。以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为主线,先后创作了皖南花鼓戏《寂静的山林》、《红手印》(获得宣城市第五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比赛一等奖)、《刷不得》;歌曲《红马甲》;方言话剧小品《输送幸福的人》、《微笑的蓝天》;音乐快板《奋进新征程》;情景剧《十送红军》等一批原创艺术作品。积极开展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储备工作,共储备项目十余项;规范完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四项名录体系建设;重视非遗传承人培养,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小学课堂开展教学,并举办紫砂制作公益培训班。组织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我市王汤药、开四海、蓝银花入选宣城市第五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组织开展宣城市首届民俗文化季“皖南川藏 多彩宁国”民俗巡演及宁国市“民俗闹元宵 扬帆新征程”民俗非遗展演活动、“非遗传承 守艺匠心”宁国市第二届传统工艺大赛等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
  9.完成全市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绘制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地图。实施东山渡桥本体修缮工程和千秋关维修工程,完成毛竹山、官山遗址保护性设施改造及防排水工程,以及望仙桥本体修缮工程。结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开展文物保护宣教活动。
  完成情况:启动东山渡桥本体维修一期工程和明大和尚墓维修工程,完成望仙桥本体修缮工程、宋杨合墓维修工程2个文物保护工程,仙人塔安防等3个文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完成宣城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安徽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及革命文物新改扩建排查工作,“中共宁国特支遗址活化利用”被评为2023年全市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完成南极东路虞俦墓范围内的考古勘探及异地迁移重建选址工作;完成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优化、物防整改及安防深化方案编制等工作。开展了“探秘旧石器考古——宁国有哪些发现?”、“文博知识小课堂”等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
  10.持续开展“皖美味道”系列活动。加大“宁国招牌菜”宣传推广力度,启动特色美食体验店评选;举办“宁国市首届乡村厨娘厨艺大赛”;编制宁国美食画册、美食地图,加大美食专题片宣传推广;加强区域合作,举办沪宁杭旅游资源推介及项目招商会2场以上,加大宁国“美食、美景、美物、美宿”等对外宣传推介。    
  完成情况: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精彩”的总体要求,先后举办了“皖美消费·春游宁国”越野季启动仪式暨云尖公路发布活动、2023万车驾游安徽启动仪式暨中国路虎联盟华东大会、2023夏游宁国亲水季启动仪式暨青龙湖欢乐水世界开业仪式活动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皖美好味道·宁国招牌菜”厨艺技能培训暨首批特色美食体验店授牌仪式、2023年“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暨“寻找最美乡村厨娘”宁国招牌菜厨艺大赛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2023安徽自驾游大会、“皖美山水”骑行赛·宁国“皖南川藏线”站、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山核桃开杆节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推出“皖美消费 畅享宁国”——五一农特产集市、2023“品质生活•乐享宁国”促消费活动等系列文旅惠民活动。
  11.推进案件查办领域全覆盖、数量质量双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创新交互检查和暗访督办工作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查全覆盖,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    
  完成情况:组织开展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及文化类专项行动,累计检查各经营单位87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619人次,立案调查18家次,结案16起,罚款11.255万元。召开2023环太湖文化旅游生态圈暨浙苏皖文化旅游“沿边执法”联合行动交流会,强化区域联合执法。开展“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进校园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共计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手册300余份,绿书签200个,咨询相关法律法规800余人次。
  12.按要求开展景区、星级饭店复核及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计划新创成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个;坚持以赛代训,举办行业技能大比武,行业“十佳”系列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持续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工作。    
  完成情况:印发《宁国市2023年度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方案》,重点针对“皖南川藏线”“皖南青藏线”开展沿线环境整治,督促属地政府做好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维护;持续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市场主体、旅游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及文明旅游宣传;全年受理市场热线37件,答复满意率100%。完成2023年A级景区复核工作。
  13.深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常态化开展文旅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加强与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持续组织各文旅企业开展消防演练、安全培训,建立健全紧急救援救护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完成情况:印发出台《宁国市文旅行业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等文件,组织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文旅市场“小火亡人”专项整治、涉山涉水企业森林防灭火、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各类应急救援演练、暑期漂流企业专项检查及将军关漂流周边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联合检查等各类专项检查。
  14.开展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完成全年1224场放映任务,主动对接教体局完成2023年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工作。全面完成103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
  完成情况:坚持规范农家书屋管理,按计划推进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完成103个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共计7725本。完成“送电影下乡”1224场播放任务。
  15.常态化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及打击整治“黑广播”行动。大力开展版权保护工作,积极申报2023年度全省版权示范单位和软件正版化示范单位。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影院、书店、印刷企业的监管工作。
  完成情况:定期开展安全播出检查,实现全年广播电视播出零事故。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侵权盗版出版物整治、“剑网2023”专项行动等专项检查,共查处拆除非法销售点2家,查缴非法出版物39本,没收非法设备230套,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申请创建“无小耳朵社区”3家、“无小耳朵街道”1家。做好日常应急广播设备维护工作,系统在线率维持在90%以上;新建应急广播终端设备100个;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在应急提醒、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宣传播出有关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安全等信息共2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