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行政权力>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任务落实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01-00075 组配分类: 改革任务落实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城市设计试点改革】我市深入推进城市设计(双修)试点改革 文号: 改革动态第27期
成文日期: 2018-12-10 发布日期: 2018-12-10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01-00075
组配分类: 改革任务落实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城市设计试点改革】我市深入推进城市设计(双修)试点改革
文号: 改革动态第27期
成文日期: 2018-12-10
发布日期: 2018-12-10
【城市设计试点改革】我市深入推进城市设计(双修)试点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10 00:00 来源:市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城市规划改革,以“山水融城”、内涵提升为主旨,融入“海绵型”城市理念,逐步建立远山为屏,近山为园,三条内河为链的城市生态体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2%,有各类公园23个,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7平方米,被列为全省城市设计、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大最美城镇”。

一、高位谋划设计,凸显山城风貌

围绕长三角区域休闲度假目的地、山水交融的生态型工贸城市的城市特质,高起点定位城市总体规划。以“山水融城,生态宁国”为主题,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努力打造有机疏散、城绿交融的生态空间格局。

一是主次明晰,科学布局。编制《宁国市空间规划》,以城市主次道路、河流、山体等明确的空间要素为边界,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5个街区,统筹路网交通、公用设施、街头广场绿地等布局,将土地利用、生态红线保护等规划融入一张图,进一步节约集约空间资源,加强城乡空间管控。突出汪溪片区、港口园区核心区等重要区域,选优配齐相关设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设计体系。

二是梳山理水,因形就势。立足群山环抱、七水绕城的独特风貌,编制《宁国市特色风貌规划》,深入挖掘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以山水景观视廊为轴线,将山景、水景融合渗透到城市组团之中;以内河、公园、绿带为依托,推进城市边界软化,增加城市自然的接触岸线,促进自然与城市耦合;以水岸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为纽带,串联城市公园、游乐园、广场等绿地节点,构筑“双圈六园、七线串珠”的绿地生态网络。

三是建章立制,保障落实。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方式创新,制定《宁国市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办法》《宁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宁国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规定》《宁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宁国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考核细则》等制度,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通过今日宁国、宁国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充分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逐步建立科学决策、规范实施、统一协调、高效顺畅的城市管理体制。

二、精雕城市特色,留住山水乡愁

一是提升空间特色。发扬我市“两脉相汇、三津绕郭、湿地嵌城” 的自然山水格局,围绕“山水宁国,人居天堂”、“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和“最佳人居地、最佳投资地”的要求,植入山体、水环境、绿地、森林、公园等要素,统筹城市的生态保护、景观塑造、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推进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持续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金廊玉带”的城市发展布局。

二是优化环境特色。注重城市单体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设计相统一,根据城市功能,实行片区色调统一,逐步形成“精巧、生态、徽韵、雅致”的地方城市建筑风貌。注重保护历史街区和塑造特色新城相统一,在绿地游园上,重点开展绿化工程,注重市树市花的展示和桂花、银杏等乡土树种应用。在特色街区上,重点开展美化、亮化工程,提取津河东路、滨河路等9条街区,划分现代商业特色街区、休闲娱乐特色街区、风味美食特色街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四类街区,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品质提升。

三是挖掘人文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传统,留住城市的记忆。在城市风貌塑造过程中,有意植入红楼文化、翠竹文化、宣石文化等本土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一批“有味道、有想象、有回忆”的文化精品工程。完善河沥溪老桥和西津大桥保护性修复,启动河沥溪老街保护性开发工作,建成六声廊、任新民广场、同人亭、惠宁塔等一批城市园林建筑工程,开展古树名木调查、挂牌、建档等工作,真正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细琢城市双修,绘就精美宁国

一是管理模式规范化。启动编制《宁国市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实施山水彰显、人文记忆、城市提质三大战略,围绕“显山”“亲水”“融绿”“织景”“塑核”“优形”“绣村”“赏街”八个方面制定具体项目库,统一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实施。今年以来,老城区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重点区域亮化等多个工程有序推进,牛头山公园、城西湖公园、西津河生态修复等项目逐步落实,新宁中、中医院迁扩建工程顺利进行,建筑退让和人行道空间整体考虑探索实施,结合城市拆迁改造有步骤的梳理城市闲置边角零星用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二是发展方向差异化。按照“东改西提”的总体思路,在保护城市原有风貌和肌理的基础上开展老城区、城北、城西、汪溪等四个片区的城市设计,结合特色风貌、绿地系统、海绵城市等规划,系统开展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打造城区段水阳江、西津河、东津河、中津河,明确每条河流特色定位。综合考虑宁阳公园、南山公园、滨河公园等布局,推动景观廊道、公共设施设计差异化,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乡土树种搭配不同花草乔木,实现四季长青,季季有景。突出东部中德智造小镇和西部青龙湾文旅小镇建设引领,加强周边配套设施规划设计,助力城市发展提速增效。

三是生态修复精细化。在注重保留特色原始风貌,强化山水景观与城市人工景观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推动绿色环保全覆盖、无死角。持续开展“立体绿化”行动,大力加强垂直绿化和房顶绿化,以少量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绿化量,现已完成屋顶绿化1.6万平方米,护坡绿化19万平方米,各类立体绿化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统筹城市水体整治,全面开展小南河、龙潭河、星河等内河的河道清淤、两岸截污工程及景观建设,加快城西湖饮水润城工程,实现内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