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212-00404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0
生成日期: 2011-01-04 发布日期: 2011-01-04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212-00404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市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0
生成日期: 2011-01-04
发布日期: 2011-01-04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1-04 00:00 来源:市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14在宁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宁国市人民政府市长  唐佑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和2010年工作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宁国发展极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五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128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由7.6亿元增加到20.1亿元,年均增长21.5%。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6倍。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和一类县分类考核中,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全省县市领先位次,成功实现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争先进位。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五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11家,亿元企业16家。新增民营企业1965家,个体工商户11981户。汽车零部件、耐磨铸件、电子电器等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再次跻身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五年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被评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和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服务业日趋活跃,旅游、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林权及配套改革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金融、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改革,推进了行政审批、国库集中支付、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五年累计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3亿元,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和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为主体的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开发区被评为浙商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和粤商最适宜投资地区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总量居宣城市前列;利用外资2.23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7.41亿美元,均为“十五”时期的3倍。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在全省率先编制并实施了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铺展了城乡发展的新画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城市配套功能进一步增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15亿元,三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重点市政工程投入使用,建成区面积增加了5平方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和谐乡村。供电、通讯等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75.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均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

经过五年努力,全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逐年提高。与十五末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均翻了一番。从2007年开始,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各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高达10亿元,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平安县市、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市等多项殊荣。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体会议精神,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落地年活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强化经济监测分析和运行调度,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6%左右,财政收入增长32%,分别高于年初计划1个和12个百分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中鼎橡塑、南北源LED、惠云科技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44个项目挤进省“861”行动计划。宁宣杭高速宣城至宁国段快速建设,扬绩高速宁国至绩溪段征地拆迁全面推进,宁宣杭高速宁国至千秋关段正在进行开工准备,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宁国段即将开工,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城区段西迁取直项目已获上海铁路局同意并报铁道部待批。深入推进政银企互动,帮助企业衔接贷款47亿元。徽商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正式营业,民生银行来宁组建村镇银行进展顺利。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继续推进家电下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亿元,增长19%。支持企业拓展外贸市场,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30家,预计进出口总额2.1亿美元,增长69%

第二,积极推进经济转型提升。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司尔特、聚隆公司被评为省级创新型企业,中鼎橡塑、凤形公司被评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达1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总数达31家。全年专利授权超过300件,增长106%。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0项。三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5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55%。编制了《耐磨铸件制造业创新与发展规划》,被评为安徽省耐磨材料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企业结构持续优化,太阳禽业成功在境外上市,司尔特公司顺利通过上市首发申请,中鼎股份发行3亿元可转换债券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583”提升行动,南山食品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被评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宁前胡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中国前胡之乡。启动了山核桃产区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新增经济林1200公顷,实现林权融资1.2亿元,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编制了服务业发展规划,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亿元,增长8%。全年游客接待量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亿元,分别增长19%17.9%

第三,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编制了主城区、青龙湾、东湖湿地、凤形新区概念性规划和18个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被批准为全省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市。扎实开展城市建设大会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拆迁和拆违工作,保障了八路一桥等重点工程的推进,仙霞大桥设计正在进行防洪论证,仙霞路基本建成,胡乐路、清华西路、长乐路、宁墩东路、双河路、万家路路基已经形成。基本完成了宁阳路综合改造。科学论证东津河综合治理方案,快速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改造了18条背街小巷。基本完成了城区污水主管网铺设。二水厂净水设施投入使用。新增城市公共绿地20公顷。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泉、竹林园、四通廉租房基本建成。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集中开展了渣土运输、校园周边环境、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石千线改造基本完成,建成村组水泥路150公里,完成改厕3000座,新建沼气池4041口,解决了2.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了220千伏三津变电所,扩建了110千伏汪溪、梅林变电所,19个乡镇、街道全部创建成为新农村电气化乡镇。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座,实施了25处重点水利工程。开展了14个美丽和谐乡村创评工作。

第四,强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省级开发区经过十年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去年,以开发区成立十周年为契机,再次掀起开发区建设的热潮,全年投入资金6.27亿元,推进了10余条道路建设,南山园区绿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河沥园区框架进一步拉开,水电设施逐步配套。司尔特迁扩建、凤形整体搬迁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新投产项目38个。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自4月份经省政府批准以来,以大会战的方式推进了一纵四横主干道路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大项目取得新突破,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8个,实际利用外资6916万美元,增长37%

第五,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229人,新型农民培训485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22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5所,市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基本建成。完成了高中教育布局调整,举办了宁国中学建校70周年活动,宁国职高被评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逐步缓解了义务教育城区大班额问题。完成了青少年绿色网络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成了3个综合文化站和19个农家书屋。市图书馆晋升为国家标准一级馆。稳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完成了市计生服务站和10个乡镇计生服务所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村(居)为主工作机制,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开展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勘察任务。举办了天湖街道建制10周年活动。被评为全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先进县市。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等工作继续加强,气象、地震、烟草、邮政、通讯等工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和红十字事业取得新进步。

第六,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惠民生活动,45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投入资金达2.7亿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就业岗位9530个,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金1.03亿元,城乡低保资金2418.3万元。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了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任务。加强信访积案化解,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宁国创建,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任务。整顿关闭小煤矿4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开展了环境保护绿剑专项行动。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基本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实施了10处重点地质灾害点搬迁和治理,被推荐为全国地质灾害群防群测十有县建设示范市。国防动员、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取得新进步。

2010年,也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较好地办理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97件。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支持工商联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开展民主考评活动,推进行政审批权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机关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网上政民互动平台自去年108开通以来,共受理市民意见和建议300余条,全部予以答复。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宁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更大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等多项殊荣,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成功争创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顺利通过了环保部对创建全国生态市的技术评估,推进了高速公路建设,既内增信心,又外树形象,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广大外来投资者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缺少牵动性强的大项目,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任重道远。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快,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快。乡村经济比较薄弱,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少数部门落实力度不够,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宁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从宏观形势看,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崛起,引导资金、项目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加强对三农支持,加大对民生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这些政策导向重点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可以为我所用。从我市发展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已经迈入经济增长提速、结构调整加快的新阶段,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会明显增强,未来五年我市完全能够在更高平台上实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和宣城市委、市政府充分授予我们先行先试权,支持建设安徽县域科学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田,加之随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的快速改善,对资本的集聚能力不断提升,将成为推动我市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的新引擎。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奋战十二五,实现大变化,促进新跨越!

根据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的总体部署,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富民强市为主调,以率先小康、生态文明、人民幸福为目标,以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为驱动,继续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的宁国翠竹精神,深入实施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开放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争当全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率先小康”——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和宣城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生态文明”——全面转型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支柱产业牵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大生态、大循环、大和谐城市发展模式,初步构建相融的自然生态、开放的文化生态、高效的经济生态、协同的政治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大生态体系。

人民幸福”——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持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上述目标突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发展与转型、富民与强市的有机统一。实现上述目标,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更要谋划好事关宁国发展全局的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发展战略,实现开放发展新突破。继续优化面向国际化、接轨大上海、参与长三角分工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创造条件融入杭州经济圈,着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进一步做优一核三聚承接产业转移载体,提升城市主城区核心竞争力,力争省级开发区成功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和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围绕大交通、大发展,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综合交通体系,增强资源要素流动承载能力。推进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办园,继续加强与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支持企业对外合作,实施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二)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大产业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发展新突破。按照主攻二产、加快三产、提升一产的总体思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组织实施百亿产业百亿企业计划,力争到2015年,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耐磨铸件、电子电器产业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2家,超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发展壮大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高端和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到2015年,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2家。大力发展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培育发展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

(三)深入实施森林景观化的大生态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发展新突破。紧紧围绕构建五位一体的大生态体系,积极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工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动态监测机制和考核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争创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推广有效适用的乡村垃圾、污水处理技术,创建一批全国生态乡村。深入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化宁绩旌绿三角经济协作区建设,营造区域生态新优势。

(四)深入实施学习知识化的大促进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按照打造创新型城市、构建企业家社会、培育文明化市民的城市价值理念,全面提升全民学习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和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的宁国翠竹精神,进一步在城市经营管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吸引和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力争到2015年,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家以上,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继续推进全民创业,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大力培育文明化市民,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优势。

(五)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大和谐发展战略,实现和谐发展新突破。紧紧围绕人民幸福目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着力打造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实施城市硬环境改造软环境改善工程,提升主城区,改造河沥溪老城,加快建设城北和凤形新区,推进城市精细化、人文化管理,切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扩权强镇,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深化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纵深推进民生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民主法治进程,打造平安宁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既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三年强基础率先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还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深远,至关重要。市政府将以率先小康为工作目标,继续以又好又快、转变转型、大干大上为工作基调,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工作主线,以大建设、大转型、大民生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五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地年活动,进一步强化率先小康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建议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提升竞争优势一是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建设。抓住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努力在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保障性住房、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精心编制、储备一批大交通、大城建、大产业项目,力争6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861”行动计划。着力抓好中鼎新扩建、凤形整体搬迁、司尔特迁扩建、飞达聚丙烯材料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宁宣杭高速宁国至千秋关段,加快扬绩高速宁国至广德段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申嘉湖宣高速宁国至安吉段列入皖浙两省十二五规划,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启动直升机场建设。完善领导挂钩联系和部门负责制,强化项目进度绩效考核。二是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着力引进土地利用率高、税收贡献大的大、好、高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加强信息对接和跟踪落实,开展针对性的专题招商。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决策机制,鼓励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市内企业与央企、全国知名非公企业开展合作。积极推进以外引外,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股。三是想方设法破解融资难题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发挥规划和土地的调控作用,加大城市各类资源的整合和经营力度,有效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继续强化政银企互动,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4亿元以上。加快宁国民生村镇银行组建步伐,力争新引进1-2家股份制银行来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在开发区和港口园区设立经营网点。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组建中小企业担保行业协会,规范农村资金互助社经营,引导民间资本健康运营。加快凤形、五星、恩龙、詹氏等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园区建设。加快省级开发区增量提速、扩容升级步伐,完成开发区扩区工作,确保成功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力争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提升南山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强力推进河沥园区水电路等设施建设,提高项目投入强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项目为依托,加快汪溪园区建设,做到速度与效益同步。以合作办园的理念,高水平规划梅林拓展区。继续以会战的方式推进港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场地平整,严格把关落户项目,科学有序布局产业,着力营造生态优势。确保港口园区今年新开工项目15个以上,投产项目10个以上。

第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全力优化经济结构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要求,制定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政策,努力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基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持中鼎集团做大做强,多元发展。鼓励保隆公司扩大产能。加速耐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飞达、源光等龙头企业带动,促进电子电器产业总量扩张,力争总产值突破30亿元。积极培育发展节能建材与新能源应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争取在具体的项目上有较大突破。鼓励江南化工、聚隆、双津等企业依托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迅速扩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激励政策,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二是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着力壮大畜禽养殖、山核桃、竹业三大骨干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茶叶、水产养殖、中药材、高山蔬菜五大优势产业,培育红豆杉、油茶等新兴产业。重点抓好五星亿万苗鸡孵化、太阳标准化种禽基地、中建材竹刨花板、詹氏坚果系列糖果生产线、恩龙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华瑞水产品深加工、山里仁千亩红豆杉种植基地、绿健茶籽油三期等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技术创新水平和致富带动能力。努力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林业,鼓励林下中药材种植,提升林药业综合生产效益。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发展适合山区特色的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扶持政策。加大宁国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和推介,积极参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推进青龙湾保护性开发,着力打造高档原生态度假区。抓好恩龙接待中心、五星级酒店、梅林狩猎场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支持桃园十尚里民俗文化街建设。加快中财第三方物流总部园建设,努力在物流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引导传统商贸业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凤形新区商业综合体建设。争取通过市场化改造中心农贸市场,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筹建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规划房地产交易中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四是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环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挥科技孵化中心的作用,鼓励和扶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新增省级研发机构3家以上。深入开展科技红娘活动,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以上。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壮大到35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认真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强化人才服务,启动英才苑建设,让宁国真正成为汇聚创新型人才的乐土。是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强化外贸公共服务,引进外贸专业人才,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境外市场,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27%以上。

第三,深入推进统筹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一体化格局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功能区组织保障、资源配置、生态补偿和绩效评估机制。启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北新区、西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河沥溪老城区保护规划和城市燃气、交通、给水、防灾等专项规划。加快集镇总体规划编制进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划,强化规划的法定性。二是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综合运用土地、规划、税收等政策,有序推进小集镇开发,完善集镇配套功能。集中财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新建5个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精心打造15个美丽和谐乡村示范点。实施村村通延伸工程50公里,逐步改造农村危桥。加快推进林区道路建设。除险加固小型水库6座,改厕3000座,新建户用沼气池800口,解决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220千伏港口变电所和110千伏双溪、平兴变电所,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应用水平。三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鼓励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养殖、农家乐、旅游等富民产业,争创全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搞好用工对接,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类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的保障水平。继续安排100万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加快移民致富步伐。四是深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施第六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乡镇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分类指导和推进港口、中溪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探索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充分激活农民房产、山场、林权等生产要素,引导进行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积极探索国有林场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阳光村务工程,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管理。五是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建立城乡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进城农民宅基地有偿流转、有偿退出机制。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规范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建设用地置换。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加快构筑生态文明,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精心打造宜居城市。着力优化城市路网,继续推进宁墩路、长乐路等八条道路建设,启动建设仙霞大桥。加快城市北外环汪溪段建设。实施青龙湾副坝引水工程,强化供水保障。建设东津河综合治理一期刘村河堤工程。统筹推进城市亮化、绿化等环境景观工程,建成河西滨河公园,推进宁元寺恢复改造,加快推进东湖湿地公园项目前期工作,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0公顷营造城市多元文化元素。改造14条背街小巷。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推进廉租房、农民公寓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狠抓城市管理。深入持久推进文明创建,确保成功争创安徽省第二届文明县城。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设1-2个垃圾中转站,进一步提高环卫水平。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巩固平安畅通市创建成果,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建设1-2个小型停车场,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和各类车辆停放管理。加大巡查力度,努力从源头上控制违法建设的发生。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成功争创全国生态市。深入开展河道整治,重点抓好三条河流、城区三条内河、水源地等重点部位环境监管,提升水环境质量。继续推进省道公路沿线和市内河流沿岸绿色长廊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华普新型房屋示范工程等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认真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强化建设项目新增排放容量管理,确保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四是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打造平安宁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启动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积极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对处置和应急保障三大体系,确保公共安全。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争创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真正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

第五,高度重视民计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改善群众生活一是努力提升保障水平。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500个。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继续办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稳步扩大职工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9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45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大对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全年安排用于帮困救助的各类资金5000万元以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二是继续实施好45项民生工程。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完善已建工程养护管理机制,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特别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密切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等问题,确保居民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时,发挥财税部门的主体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协税护税职责,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有效组织收入,确保有更多的财力向改善民生倾斜,切实为人民聚好财、理好财、用好财。三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新增可用财力要向教育倾斜。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城乡教师结构,建立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保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宁国职高升格中专学校,并积极争创技师学院。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继续关心特殊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扎实推进校安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强化基本药物的监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防治。支持市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力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50%。加快发展妇幼卫生事业。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创办医疗机构。积极争创省级卫生城市。五是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利益导向机制,健全村(居)为主工作机制,推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巩固低生育水平。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49个农家书屋。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完善青少年绿色网络文化活动中心功能,扩大绿色网吧覆盖面。继续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的城乡文化活动。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举办首届运动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依据法律和各自章程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工商联工作,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商会会馆。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做好外事、侨务、宗教等工作,支持档案史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永争一流,真抓实干,积极作为,认真兑现向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

一是集中精力,强化落实。准确把握政策走向,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创造性开展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执行力,自觉做到推进工作盯紧抓实、完成任务不折不扣。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深化民主考评活动,以科学发展的实绩和人民群众的评判检验政府行政效能。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行政府工作项目化、具体化、责任化、全员化管理,把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加大交办、催办、督办力度,把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二是求真务实,强化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建立访民情、听民意、惠民生活动长效机制,经常性深入困难矛盾多、群众意见多、发展瓶颈多的地方,认真为民解难题、办实事。重视解决行政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政府各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定好政策、提供好服务、营造好环境上来,全面适应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需求,全面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意识,维护好企业创业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好基层干事创业的能动性。

三是依法行政,接受监督。高度重视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不断加强同市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办理和落实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高电子政务的质量与水平。建立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公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科学、依法、民主的决策机制,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支持鼓励网络问政,认真办好政府门户网、宁国新闻网和政民互动平台。

四是廉洁从政,提升形象。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始终把正确行使权力当做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职能作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特别是今年财政增支因素较多,我们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宁国人民历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住我们跨越崛起的坚定步伐,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富民强市的强烈愿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加速崛起的自信心,增强争先进位的紧迫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为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术语解释

 

1、五大战略(第1页):融入全球化的大开放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的大产业发展战略、森林景观化的大生态发展战略、学习知识化的大促进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的大和谐发展战略。

2、五区(第1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县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县域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3“583”提升行动(第5页):利用5年的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80亿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4、一核三聚(第12页):围绕城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形成以城市主城区为核心,南山河沥高新技术园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支撑的一核三聚承接产业转移总体布局。

5、飞地经济(第12页):是一种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6、低碳经济(第13页):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7宁绩旌绿三角经济协作区(第13页):按照共建共享共赢、互补互动互促的原则,我市与绩溪、旌德共同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高效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合作园区。

8新网工程(第18页):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

9科技红娘活动(第18页):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合作的一项产学研活动,力求实现我市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两网建设(第22页):国家为了保障农村广大群众的安全用药和打击假药流进农村医疗市场而建设的药品供应网络,由供应网点和监管网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