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审计公开> 审计整改情况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812-00007 组配分类: 审计整改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文号: 0
生成日期: 2018-03-21 发布日期: 2018-03-21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812-00007
组配分类: 审计整改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名称: 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文号: 0
生成日期: 2018-03-21
发布日期: 2018-03-21
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21 00:00 来源:宁国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审计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8月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关于宁国市201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的报告》,要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切实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落实情况的书面报告。随即市政府召开审计整改工作布置会议,部署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市政府。市政府督办室、审计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加大跟踪检查工作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促进整改落实到位,并将各被审单位整改情况在政务公开网站予以了公告。

  二、审计整改情况

  在市政府统一布置下,市政府办先后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通知》、《转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强调了做好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整改工作相关的要求、规范以及责任,确保审计整改的成效。

  各被审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一是加强整改领导,市委党校、市财政局、开发区、港口园区等单位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落实审计整改责任,部署整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审计整改落实。二是立足长效管理,积极出台规范性文件,市财政出台了《宁国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项目交易操作规程》、《宁国市限额以下货物和服务项目交易操作规程》、《关于划分政府采购限额以下工程和服务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政府采购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各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审查程序,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事项,都按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贯彻预算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2016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共发现12大类31个问题,提出的27条审计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已完成整改9大类26个问题,尚有3大类5个问题正在整改中(担保类问题2个、土地使用及监管类问题2个、违规设置机构收费问题类1个)。

  三、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1、财源培植需要加强,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的整改。市财税部门一是关注重点税源建设。针对收入下滑的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主动开展工作对接,积极研究,做好帮扶措施。二是开展重点领域税源调研。着力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PPP项目涉税调研,做好增收挖潜工作,防止税收流失。三是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招商引资的通知》,出台了2017年招商引资奖惩办法,增强了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做好税源培植。修改完善我市税源培育财政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抓税收收入的参与度。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功能,发挥部门联动作用,防止跑冒滴漏。

  2、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尽健全的问题的整改。一是健全国资管理机构。2017年1月宁国市挂牌成立宁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于3月份正式组建。二是深入开展国资管理调研。对全市市属国有独资、全资和控股国有企业、参股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全市国有企业目录、隶属关系及运营情况。三是规范服务。国资委于2017年9月份建立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库和中介机构服务库,将对宁国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更加高效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3、部门未编制采购预算,服务类项目政府采购审核不严的问题的整改。一是严格预算编制,落实采购项目 “先预算、后采购”的预算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二是严格审核,按照“应编尽编、编实编细”的原则,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事项,都应按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三是严格执行,对未编制采购预算,一律不审批办理采购手续。2017年共有24个单位编制了采购预算,涉及金额5314万元。同时加大预算单位自行采购的审核力度,严格执行《宁国市2017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印发了《关于划分政府采购限额以下工程和服务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严禁单位分解项目申报采购,凡是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下达采购计划

  4、专户存款余额较大问题的整改。一是财政部门及时与项目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告知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管理要求,督促主管部门按要求及时开工,加快建设进度及资金申报,以便及时拨付资金;二是对每项资金进行梳理,按照省级文件要求,超过年限的项目资金,全部交回市级金库,由预算统筹安排使用。三是对财政专户存款余额,按照修订完善后的《财政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办法》,按照考核结果确定存放额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5、公用经费定额偏低的问题的整改。市财政部门一是对各预算单位近三年来的公用经费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在编制2018年部门预算时,已结合全市财力状况,将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励的80%纳入预算保障;二是加强对单位项目预算的审核,开明渠、堵暗道,强化项目预算的精准度,杜绝预算单位用项目资金弥补办公经费不足。

  6、市担保公司代偿金额扩大问题的整改。一是对目前继续担保的企业,已发函通知企业积极筹集资金,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对代偿企业的抵押资产,通过法院公开拍卖予以处置。对暂未收回的应急转贷资金,进行司法诉讼,收回转贷资金。加快资产处置步伐,建立担保案件办理快捷通道,通过司法程序拍卖代偿企业的抵押资产,收回代偿资金。二是制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工作考核办法》,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工作业绩考核及代偿抵押资产处置督促力度。截至2017年底已起诉案件100起,其中:代偿案件74起,合计金额32054.79万元;转贷资金案件26起,合计金额7176.72万元。三是严格担保主体、停止应急转贷业务,突出对我市主导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审查,确保抵押物充足,严控担保风险。四是对担保公司进行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2017年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确定了担保公司新领导层,公开招聘了18名员工,4月份市场化经营开始运作,目前公司运营正常。

  7、国投公司负债规模增加的问题的整改。一是加强对公司债务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控制债务增幅,增加预算安排的偿债准备金,积极防范控制债务风险。二是拓宽国投公司筹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高成本的债务规模。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公司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筹措低成本、中长期的资金来使用。三是加快改制步伐,逐步化解存量债务。拟将市国投公司改革转型为以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水利、交通投资建设、类金融业务等为核心业务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升国有资产的规模集聚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一)宁国市经济开发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1、收入质量有待提高问题的整改。开发区管委会一是强化财税部门职责,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做到收入应收尽收,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二是积极清收土地出让金欠款,对以前年度逾期欠缴共计534.2万元,采取在破产清算时申报等方式收回。2016年发生欠缴出让金379.23万元现已征收缴库。三是众益城镇化公司2016年度房屋租金收入473.71万元已于2017年3月全额缴入金库。对于应收未收租金87.03万元问题,已启动司法起诉程序收回租金15万元。

  2、内控制度执行方面问题的整改。一是市经济开发区健全完善了资金审批制度,通过2017年第1号《开发区财政局局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规定“建投公司与子公司的资金往来、建投公司各银行账户间资金划转报财政局局长审批”。二是“学林雅苑”开发项目转让形成债权未及时收回问题,截止目前已收回本金2800万元,剩余款项将在回购安置房中抵扣,按相关程序办理完成应收债权清算。三是处置僵尸企业借款手续不完善问题,炫恩科技与云燕食品于2017年分别都已签订借款及抵押合同,并相继办理了抵押登记;晨光精工借款企业已拟定还款计划。从2017年开始,开发区不再向企业提供担保和贷款。三是2016年为BT项目建设企业提供借款515万元问题,已于2017年收回。四是开发区主任办公会议已研究通过,规范采购程序,从2017年起,由办公室按程序采购,国资办按规定核实、登记。

  3、担保及调头资金风险控制方面问题的整改。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规定,开发区管委会2017年起不再为任何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及借款。对已到期担保,撤保后不再续保,并对在保企业发函告知相关规定。对资金调头企业发函催收相关欠款本金和利息。                                                                                                                                                                                                

  4、土地监管方面问题的整改。一是开发区历史遗留的未批先征土地28公顷问题,开发区已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消化未批先征存量。二是土地批后监管,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力度仍有待加强问题,开发区一方面对约谈相关企业,要求企业加快投资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对于无力建设的企业用地进行收回,2017年开发区已收回宁国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南北源等企业用地,剩余部分闲置(低效)用地企业正在谈判中。

  5、建投公司资金压力方面问题的整改。开发区管委会已积极向各大银行、信托机构等寻求资金支持,化解建投公司资金支付压力,2017年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农行安徽省分行作为中票发行的主承销商,与徽商银行合作在北交所发行债权进行融资。

  (二)、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1、资产管理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一是港口园区国土分局和投资服务中心对拖欠土地出让金的企业进行梳理,建立台帐,并多次约谈欠缴企业。分别采取解除合同、诉讼追缴、招商盘活等分类处置方式,截止2017年12月已清缴土地出让金70.39万元。二是部分企业借款逾期未收回的问题,港口园区下了达催款通知单,采取办理资产抵押登记、印鉴章监管等措施加强资金管理,截止目前已收回借款本息2643.66万元。

  2、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的整改。一是部分工程报送审计不及时问题,园区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港口园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并要求及时报送审计。二是部分项目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问题,园区会商港口镇政府联合下发了《港口镇、园区公开招标限额以下政府采购暂行管理办法》、《港口镇政府、园区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等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三是安置房销售收入未及时缴库问题,园区已组织完成安置房处置收益收入缴库工作,正在与不动产管理中心对接确权事宜。四是资产管理不够规范问题,港口园区资产回购截止目前已完成1幢办公楼、8幢厂房和4幢厂房基础的过户工作,还有2幢厂房将在抵押期结束后及时完成变更过户。

  3、管委会对全资公司及参股公司监管不力问题的整改。一是龙晟公司借款,经港口园区党组会研究,责令龙晟公司做出分期还款计划,并以相应股权作为质押。二是对龙晟公司账面存在个人大额借款现象,园区财政局已与公司财务相关人员对接,对借款个人已发出借款催偿通知单,并督促公司财务人员对其报销的相关费用部分用于冲销借款处理。三是关于京投公司租车押金,已用于抵扣租车公司代为支付的车辆维修费,现已完善报销手续冲销借款。

  4、园区资金压力继续加大问题的整改。港口园区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提高收入规模和质量,提高全区可用财力;二是通过盘活资产,出租安置房门面、职工生活中心宿舍及标准化厂房增加收入;三是通过PPP融资建设模式调整新增债务结构,减轻园区建设建设资金压力;四是调整存量债务结构,以低成本负债替换高成本负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五个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1、完善预算编制方面。市委党校要求单位财务部门根据《宁国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做好每年的预算编制和测算工作;市司法局、规划局组织财务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市财政局机关根据《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及《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  

  2、严格预算执行方面。市规划局健全了项目预算档案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和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市广电台已积极争取省新闻出版广电台采购设备,中央节目无线覆盖补助资金37.1万元,预算已执行到位。

  3、非税收入征管方面。宁国广电台对于尚有44.08万元广告收入未及时收缴问题,已聘请法律顾问进行调查取证,诉诸司法程序实施追缴。市司法局已将原先单一的公证费细化为公证费、代书费和其他费用等六项费用,做到了收费项目清晰,随时备查。市委党校2017年6月将宁国建设集团租赁党校办公场所租赁费已缴入国库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严格财务管理方面。市财政局规范财务管理将原业务费、基建账目与局机关账目进行并账处理,按规定做好往来款项的清理清收工作;通知已调离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办理工资关系转移手续。规划局针对无依据设立规划事务所问题,已专题报告市政府,对接相关部门启动了规划事务所改制工作。广电台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报销流程,全面杜绝电话记录替代公函的现象。

  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审计整改回访力度,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健全问责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根本上杜绝“屡查屡犯”现象,促进政府部门分配好、管理好、使用好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