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建议提案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2305-00037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对宁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5-17 发布日期: 2023-05-17
索引号: 1134170276475761XE/202305-00037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对宁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5-17
发布日期: 2023-05-17
关于对宁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4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5-17 15:52 来源:宁国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万多华代表:

你在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建议》(第044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宁国市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居全省前列,是安徽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强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20强县、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特色农产品(山核桃)优势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一是产业集聚效果显著。获批省级一县一业(山核桃)全产业链示范创建,2022年全市山核桃全产业链产值达21.54亿元。已构建首农的种—海大饲料—顺安养殖—云燕销售—司尔特处理的家禽全产业链发展闭环模式。以畜禽为主导产业的宁国市汪溪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形成了山核桃、畜禽两大骨干产业和中药材、茶叶、蔬菜(竹笋)三大优势产业,产业集聚效果显著。

二是主体带动显著增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家,家庭农场近19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1家。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然形成,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三是加工能力持续提升。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县、强园。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81家,实现加工值206.3亿元,增速18.4%,在宣城市占比超百分之四十,位居第一。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安徽云燕食品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农产品加工值达18.77亿元,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强、2022年宣城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20强、2022年宣城市民营企业税收10强。

四是绿色产业高效发展。持续推进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固链、绿色食品加工提档升级强链、绿色食品产业融合补链“三大行动”。现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绿色食品认证31个、有机认证15个,宁国山核桃、宁前胡、黄花云尖茶叶、宣城铁皮石斛等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全市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五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开展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累计创成省级基地6家(詹氏、顺安、云燕、沙埠粮油、山里仁、皖斛堂),列入创建名单的1家(乾豚);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点4个,五星级园区2个、四星级园区3个、三星级园区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十佳休闲农庄1家,宁国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9家。

尽管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诚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一样,我市山核桃产业、竹产业、茶产业等传统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如何提升我市农业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壮大宁国农业经济,助推宁国经济发展,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下一步,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传统农业产业。

山核桃产业:2022年,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分管书记、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山核桃主产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山核桃产业振兴工作领导组。市财政安排山核桃产业振兴专项资金1500万元,统筹推动山核桃产业振兴工作。全市上下以山核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推动山核桃林地除草剂禁用、加工能力提升、宁国山核桃区域公共品牌宣传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23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起点谋划今年山核桃产业振兴整体工作。制定《宁国市2023年山核桃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宁国市2023年山核桃产业振兴专项资金实施方案》,明确市直有关单位和山核桃主产乡镇年度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二是持续推进一产提质,加大山核桃林地禁用除草剂宣传力度,深入推进“小山变大山”改革,大力建设现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等。三是持续推动二产提升,加快宁墩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头部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支持山核桃加工企业设备改造升级。四是强化区域品牌宣传,在市内利用户外电子屏、户外广告牌等宣传媒介,举办农产品展示展销、开杆节、高峰论坛等活动,营造氛围;在市外利用高速高炮、动车等传统媒体以及在合肥农展、上海农展期间举办宁国山核桃专场推介会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在新媒体宣传方面,利用抖音平台、微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型媒介广泛开展宁国山核桃公共品牌宣传活动。

竹产业: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培育毛竹20.5万亩,正在启动一期建设项目(2023—2025年),


计划培育毛竹4.88万亩。项目单位乡投公司将专注于毛竹生产、销售及产品研发,并积极开发竹林碳汇项目。前期已筹备并组建竹木资源收储公司,完成了与海螺集团毛竹边角料供应的意向合同签订。国家储备林项目将有效提升我市竹林森林质量,为全市竹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加大竹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竹材加工产能,从根本上解决竹材销售难题。同时还将利用优质竹资源自然景观优势,加大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茶叶产业:近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两强一增”行动和《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茶产业传统和区域优势,大力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带动茶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朝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序迈进。2023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创建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推进“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成现代化农业技术集成展示基地及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成为基础设施完善、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亩均效益领跑的“三化”示范茶园,引领全市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经营水平。积极争取各种政策项目,继续实施扶优扶强政策,加快培育1—2个规模大、带动性强、科技水平高的茶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三是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级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茶园道路系统、水利系统、生态系统、管理机械等基础设施提升,以及新建和改、扩建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线(设备),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四是推动茶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皖南川藏线茶旅融合精品线路”、青龙湾风景区、板桥自然生态保护区、“茶香慢城”、黄花云尖核心产区等优势资源,集中力量重点打造“黄花云尖茶旅融合精品线路”;依托东南部乡镇紧邻苏、浙、沪的区位优势和“黄白叶茶”的集中优势,全力推进茶叶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打造东南片优质茶产品“产加销产业集群”。五是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举办品牌专场推介会,组织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广州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电商等现代网络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大力宣传,做强做优“黄花云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及“宁国黄茶”品牌。

二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强在建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跟踪服务;选择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有发展前景的成长性企业进行扶持培育,鼓励发展其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支持企业加快农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三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旅游线路,发展农业生产体验、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特色观光旅游,带动游客群体消费。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施大棚、粮食仓储、加工厂房、新购设备、两品认证,开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培训,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和家庭农场示范场省、市、县三级联创,加强各级示范主体动态监测,规范各级示范主体发展。

四是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一是推广公用品牌。实施“宁国山核桃”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宣传宁国山核桃、黄花云尖等区域公用品牌。二是扩大销售渠道。支持电商企业发展,鼓励经营主体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实体店经营网点。三是组织农业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对参加宣城农展、合肥农展、上海农展的农林业经营主体免收展位费。

感谢你对宁国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希望你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

联系人:李佳新

联系电话:0563-4022560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