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新闻发布>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302-00031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20条举措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2-24 发布日期: 2023-02-24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302-00031
组配分类: 政府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20条举措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2-24
发布日期: 2023-02-24
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20条举措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发布时间:2023-02-24 10:22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布会主题: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20条举措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时间:2023年2月23日下午2:30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会议中心大会议室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通报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出席人员: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浩,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欢,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仙明,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纪亦辉,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人才中心主任谢志祥,财政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江善宁,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
  出席媒体:人民网、央广网、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宣城日报及宁国融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会议程:政府办通报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相关情况;经信局、人社局、司法局作补充解读。记者提问,相关部门回答。

  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浩通报宁国市“提信心拼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相关情况
  一、《20条举措》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2022年12月1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2023年经济工作多次强调要“提振信心”,要求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实施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五大政策。
  2022年12月22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2023年经济工作,在扩大内需、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2023年1月12日以来,宣城市先后出台了《“抢先机拼经济扩消费惠企业”10条举措》和《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明确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十条具体举措。
  2023年2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宣城市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突出敢拼敢抢敢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加快恢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宁国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20条举措》,具体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起草。2月3日-6日由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金融监管局)、经信局、科技局、司法局等相关责任部门召集本行业企业、专家、法律顾问等进行了多轮意见建议征求,2月7日、9日政府办先后召开意见征求会和重点部门会商会,分别于2月11日、12日提请第2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和第59次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于2月20日正式印发。
  二、《20条举措》起草原则和主要内容
  起草原则:《20条举措》不搞面面俱到,大而全,根据宁国经济发展需要,突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增量发展,加大政策支持。1、上级政策部分条款内容,我市已有政策包含且无需调整的,不在《20条举措》中重复表述。2、对于我市2022年底过有效期的原有政策条款,主管部门反映效果好、受企业欢迎的进行了保留,并继续执行。3、《20条举措》除了一些新的政策条款,还明确了一些新的工作措施和正在执行但是需要调整的政策条款。为方便社会各界咨询、了解《20条举措》具体详细内容,文件附有相关责任部门的咨询电话。同时,市营商环境办将在2月底3月初安排集中走访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将政策内容送到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解读、手把手办理。
  主要内容:《20条举措》共涉及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力度、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加大人才招引和奖励力度、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服务、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等6个方面。
  1.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力度方面:围绕企业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难题制定了4条措施。一是创新开展“企业出题、政府答题”主题活动,由市级领导负责每月走访调研,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企业发展的各类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土地、林地要素保障会商机制。三是开展水电气专项提升行动。四是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2.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方面:围绕加快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制定了3条举措。一是鼓励引导企业数字赋能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3.加大人才招引和奖励力度方面:围绕做优做强人才第一资源,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制定了3条举措。一是建立推介人才为企服务机制,让优秀年轻干部懂企业懂经济,并协助支持企业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二是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保障紧缺型高层次人才住房需求。
  4.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服务方面:围绕为企业降本减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定了4条举措。一是全面提速提效兑现各类惠企政策,通过减材料、少跑路、快兑现等举措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二是修订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引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大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宁国板块”。四是提升办税服务效率。
  5.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方面:围绕着力扩大内需制定了3项举措。一是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二是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延期执行至2023年6月30日。三是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6.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方面:围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制定了3项举措。一是坚持每年评选宁国发展功勋、宁国发展贡献奖、宁国市“亩均英雄”、宁国市招商引资“十新”企业、宁国市农业和服务业“十佳”企业,广泛宣传颂扬创业者。二是制定各类涉企政策措施,充分征求相关行业企业意见建议。三是通过司法途径,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障。
  经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赖仙明就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细化举措方面进行解读
  一、为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服务。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根据省厅《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方(2023-2025)》,结合宁国市实际,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引进、数字化诊断、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我市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初级探索阶段,面对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共性痛点难点,2023年计划通过引进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2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把脉会诊”,解决企业数字化改造前道“燃眉之急”。以诊断报告为参考开展解决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字化改造,到2024年底,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诊断全覆盖。对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二、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随后,省经信厅印发《安徽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发展路径,同时,实施三年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我市对首次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宣城市奖励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基础上再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补(宣城以上年度首次通过认定的企业名单为准,免申即享。
  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对迁入安徽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100万元、200万元。”在享受省级政策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我市“对整体迁入我市且正常经营一年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本级财政再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补,免申即享。
  三、支持企业参与“精品安徽、皖美智造”央视宣传系列活动。
  根据省经信厅《支持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方案和若干政策意见》文件,支持企业积极参加“精品安徽·皖美制造”央视宣传等活动,省财政按照50%给予宣传推广费用补助。宣城市财政按30%给予宣传推广费用补助,在享受上级政策补助资金的基础上,本级财政再按宣传推广费用的10%给予补助。
  四、支持农林业主体参展。
  宣城农展不收展位费,农林业经营主体可自愿参加;合肥农展、上海农展,农林业经营主体可自愿参加,展位费用由农业农村局从市本级农展经费代为支付。
  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人才中心主任谢志祥就“助企稳岗留工、提升市场活力”工作措施方面进行解读
  一、坚持内挖潜力。一是举办招聘活动,计划全年举办“2+N”招聘会、春风行动、乡镇就业大篷车、人才夜市、校园行招聘会、重点企业和重点就业群体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280场。二是鼓励返乡就业,打好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地就近就业“亲情牌”,对首次返乡(原宁国户籍)到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就业的务工人员,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在企业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以上,给予2400元/人的一次性返乡就业补助,对吸纳新就业返乡务工人员的企业给予100元/人/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1年。
  二、积极外引资源。一是发挥政策引领,将牵头制定宁国市“助企稳岗留工、提升市场活力”工作措施,多措并举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来宁就业。二是建立劳务基地,积极鼓励各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外建立劳务合作基地,对年度引工成效好、企业反响好的,给予基地建设单位5万元年度工作经费补助。三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拓展人力资源要素保障渠道,目前宁国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已建成且具备投入使用条件,下一步将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用市场机制解决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招引。
  三、营造暖心环境。为展现宁国城市温度,在春节期间开展“迎新送暖”系列活动,一是发放过年补贴,对春节期间留宁留岗外来务工人员,给予一次性600元过年补贴。二是派送暖心礼包,采取线上方式向留宁外来务工人员派送年货券、电话卡、生日蛋糕券。三是接您返岗活动,对春节期间返岗外来员工给予交通费补贴,对“点对点”包车接运的,给予包车费用50%补助,最高补助标准300元/人。四是表彰优秀“宁国新市民”,推荐100名企业基层及生产一线外来员工代表,由市委、市政府颁发优秀“宁国新市民”荣誉证书并奖励5000元/人。
  司法局党组成员、政工室主任王凤琴就加强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方面进行解读
  一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和《安徽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宁国市涉及减损企业权利或增加企业义务的政策调整,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依据。同时,涉企重大政策调整,牵头起草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实地走访、咨询协商、网上征集意见等形式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建立意见和建议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减损企业权利或增加企业义务的政策制定后,明确相关政策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生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设置缓冲过渡期便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二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柔性执法。《宁国市包容审慎监管“一轻一免”清单》共涉及交通运输、税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16类执法领域共计421项“一轻一免”事项。《清单》的主要内容参照各执法单位提供的本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上级制定的清单事项,同时结合宁国市实际,修改和完善部分内容。制定和出台《清单》,将现行法律规定的确实属于依法依规可轻罚免罚的违法行为具体化、标准化,推进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实施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度,通过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和促成行政相对人行为合法,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是依法严惩侵害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市法院在受理涉企违法犯罪案件时,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合法财产与犯罪所得、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自主经营权。市法院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完成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简案快审、类案集审。加强府院联动,开辟多元解纷渠道,建立宣城市知识产权诉调平台,在北园社区和光彩大市场等商户集聚地挂牌“知行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五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慎适用拘留、查封、扣押、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需要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严格按标申请执行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对企业基本账户、农民工资专用账户等,在审查核实后不予冻结,对已冻结的,在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核实后第一时间解除冻结;被执行企业财产能够分别查封、扣押、冻结的,选择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小的财产分别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整体不能分割的,按标的部分查封、扣押、冻结的;对被执行企业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金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对确需查封、扣押、冻结的生产设备,允许企业在妥善保管、不损害价值的前提下投入正常生产;对被执行企业土地、厂房上依法设有租赁等用役物权的,提取其租金等相关费用,并允许依法行使用役物权。对被执行企业履行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或申请执行人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及时予以解除。
  安徽日报记者:主持人您好!刚才我们听到了宁国准备对高层次人才直接奖励住房,力度非常大!能否详细介绍一下高层次人才住房奖励政策的具体措施?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欢:安徽日报记者朋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宁国人才工作的关注。宁国市对人才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对人才也始终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分类认定和奖励保障机制。将人才分为ABCDEFG7个层次,目前只要全职来我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的,具有大专学历或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G类及以上层次人才,无论企业大小、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人才什么专业,都给予薪酬补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或者给予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购房补贴的标准从2万元到50万元不等,部分优秀人才还可享受子女入学自主择校、医疗保障、免费疗养、人才贡献奖等优惠政策,一大批在宁工作的人才都享受到了人才政策红利,形成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当前,宁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需要人才。为了帮助我们企业更好的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宁国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有购房补贴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才奖励力度。对到我市重点企业等单位工作的人才,分层次分别奖励不同面积大小的房屋一套,人才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愿,在指定部分优质小区中,选择不同楼层和户型。新的住房奖励办法目前正在征求企业等有关部门意见,预计在近期将会根据人才申请情况,安排送出首批奖励住房。
  为了搞好人才服务,我们还开发了宁国人才码,打造云端人才之家,实现“政策码上看、需求马上办”。宁国的发展“有基础、有后劲、有空间”,欢迎各界媒体朋友们帮我们多宣传,我们诚挚欢迎国内外优秀人才都来宁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人民网记者:党的二十大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本市场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资本动力,请问宁国在企业上市方面有哪些成效和新的举措?
  财政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江善宁: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抢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持续健全政策体系,不断壮大板块规模,直接融资保持高位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宁国板块”。目前共培育A股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四板挂牌企业119家;近5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累计达200多亿元,一批上市后备企业正在孵化培育。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上市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不断加强奖扶政策激励。结合北交所新政及注册制改革等各板块上市政策最新动向,借鉴发达地区做法,修订完善《宁国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三地一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对省、宣城及本市三级上市奖补政策的宣传,引导和激励企业加速推进上市进程。持续优化政策兑现程序,加快兑现速度,做到“即报即兑”,部分阶段“免申即享”,切实缓解企业上市的资金压力。
  2、充实完善上市后备资源库。按照“择优扶持一批、改制辅导一批、申报上市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总体思路,分类指导和支持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融资能力强、具有高成长性及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在全市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普查,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普查全覆盖,更新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三梯队”,分层次、有重点、有梯队地进行培育。
  3、切实优化上市配套服务。紧盯第一梯队重点拟上市企业,持续推动企业对标不同板块加快上市步伐。2023年,确保有1家企业报北交所进入上市审核阶段,1家企业报辅导备案,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建立企业上市联席会议机制,对企业改制和上市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和事项做好跟踪服务,坚持“一企一策”化解上市“疑难杂症”。常态化搭建券企基企精准对接平台,为企业衔接更多发达地区优质资本市场资源。适时启动《宁国市凤凰展翅培训专项提升行动3.0版》,常态化组织开展系列“小而精”的精品培训活动,帮助更多优质企业提升资本运作意识,营造竞相上市氛围,不断提升企业上市“董监高”人才团队综合素质。进一步拓宽券商对接渠道,择优选择保荐团队,提高我市上市资源的配置水平。
  央广网记者:请问市政府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研究院的初衷是什么?目前可有建成的研究院,运营成效如何?在下一步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上有什么设想?
  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纪亦辉: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下,我市现有主导产业产层次不够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集聚度不够好等短板日益突出,企业在主导产品转型升级、新技术新工艺迭代创新等方面需求不断增长,但受县域区位、高等教育、交通等因素影响,区域创新资源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技术需求。如何有效撬动外部创新资源为我市发展所服务,全面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难题。在这种形势下,引入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我们的首选解决方案。
  2022年,作为试点,市委市政府主动出击,将目标锁定与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契合度高、有合作基础的高校院所,希望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为我市主导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经过多轮洽谈,最终与合肥工业大学达成了共建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共建以来,已先后开展两期专家团技术巡诊,走访汽车零部件企业20余家,搜集技术需求30余项,包括中鼎、保隆、亚新科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正在就关键技术难题攻关方案与技术路线与汽车研究院进行深度对接;同时,为支持宁国汽车研究院做深做实,我们完善了对产业共性产业研究院的政策支持体系,拟探索采用“定向委托”等形式,将部分重大攻关项目纳入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管理,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市委市政府“1341”科技发展战略,参照汽车产业研究院运营模式,在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三个主导产业上,遴选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主导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全覆盖,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