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规划计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202-00095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关于宁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2-09 发布日期: 2022-02-09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202-00095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关于宁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2-09
发布日期: 2022-02-09
关于宁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09 16:30 来源: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215日在宁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小陆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宁国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五个年活动,加快实施五大倍增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顺利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亿元,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完成社会消费品售总额127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表一

指标名称

年初任务

预计完成情况

两年平均

地区生产总值

8.5%以上

11%

8.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以上

13.6%

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以上

17%

15.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12%以上

20%

11.2%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11%

8.3%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12%

9.7%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疫情防控成效明显稳产保供有力有序

1.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动摇,毫不松懈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围绕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紧盯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宁人员,强化闭环管理。坚持“人物同防”,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非冷链集装箱及货物监管。建成疫苗接种方舱,12周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100%,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2.物资供应保障有力。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强化农资保障,全年发放惠农补贴2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整治“抛荒地”2960亩。夏粮种植面积1.56万亩,秋粮种植面积15.38万亩,蔬菜累计播种面积4.48万亩。强化粮食储备和安全,库存政策性粮食3300吨、省级储备粮6000吨、县级储备粮6000吨。乾豚牧业项目建成投产,思玛特禽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年饲养家禽约5000万羽、生猪约28万头,出栏家禽约4600万羽、生猪约20万头,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二)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1.数字赋能成效明显。持续深化“数字宁国”建设,建立“数字宁国”专家库,目前在库专家7人。新增国家数字化转型新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家,中鼎减震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527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加快推进中鼎炼胶中心等5G场景应用试点示范建设。

2.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深化高质量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及运用。新增中鼎减震、梦牌新材料等2家国家“两化融合”标准评定企业,推荐3家企业申报“安徽工业精品”,推进国家耐磨铸件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省评估中位居首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完成技改投资61亿元,增长20%,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6%

3.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1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参与并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项。加快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建设,新增得力、特思通、天成电机等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鼎密封件、中鼎橡塑等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组织对接高校院所,达成有效产学研合作60项。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

4.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7,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全年培育外贸出口经营主体55家,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3亿美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全年新增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10家,获批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经开区获批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园区。

表二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工业强市

◆中鼎减震迁扩建、科博尔机床、金安国纪二期、永泰二期、金鑫汽车发电机、昌坚机械、津隈精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金安国纪三期、桑尼泰克高强韧铝合金、仕净环保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

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全省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居首位

◆司尔特“工农云网”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安泽电工入选全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科技创新

◆飞达电气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立项支持,中鼎流体、德特威勒、嘉科、阿莫斯泵业、华丰耐磨等5个项目获2021年度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宁国市瑞普密封件有限公司、安徽京鸿密封件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鼎密封件组建的“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为唯一一个在实验室运营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的企业类实验室

上市驱动

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计划,桑尼泰克公司由“新三板”挂牌企业晋升创新层,龙驰电器成功挂牌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新特新板,15家企业申报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海德门窗、华翔汽车完成股改,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2.2亿元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市133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6亿元,列入省、宣城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开竣工项目数均居省、宣城市前列。宣绩高铁及皖赣铁路改线工程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龙潭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万家水库项目工程可行性报告技术性审查通过省水利厅审定,省政府已正式发布封库令。

2.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强化土地供给,保障项目用地3604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062亩。完成房屋征迁20.1万平方米,土地征收7223亩。常态化组织2+N”招聘活动,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全年招引外来务工人员3000人。预计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保、农田水利等领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000万元,争取“三重一创”资金1630万元。对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9.5亿元,担保公司新增担保贷款2亿元。

3.园区建设不断推进。高标准推进经开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中德智造产业园专项债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11.6万平方米,完成东城大道、凤形路改造提升,南极东路、海螺路加快建设,威固公司顺利搬迁并投产。稳步推进经开区“标准地”改革,完成24宗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总面积751.6亩。东津特色产业园完成概念性规划,自来水厂迁扩建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经开区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居第10位,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四)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持续推进

1.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镇开发边界形成初步成果,18个成片开发方案正加快编制。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统筹河沥溪老街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及36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保护图则编制工作,河沥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进入全省试点。完成管道液化石油气置换天然气小区28个,改造老旧小区20个,惠及1971户居民。拆除违法建设2.8万平方米。城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2.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强化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三品一标”认证8个,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70亿元。宁国山核桃成功入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詹氏公司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增新型农林经营主体100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3家。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000余万元,增长24%,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28个。

3.美丽乡村提档升级。高标准建成4个省级中心村。启动乡镇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行动,完成第一批乡镇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常态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行动,完成垃圾收集点底座硬化1174个,投放更新分类垃圾桶4324只。建成运营92个“生态美超市”。完成2931座农村改厕任务,新建4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农饮工程19处。

4.文化旅游亮点纷呈。深入开展旅游提速年活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皖南川藏线”东入口、青龙湾次坝码头、红杉林修复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枫港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蟠坑岭隧道建成通车,唐古湾旅游综合体建成运营。云梯畲族乡、港口镇入选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落羽杉景点入选安徽文旅新晋十大网红打卡地,西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旅游日”、“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西村村)、长三角城市非遗文化展等活动。全年新增精品民宿7家,接待国内游客8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80%以上。

表三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城乡建设

◆东风北路、城东路、城西路、东津路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燕津路、光明路建成通车,鸿门路已进场施工并

◆城市备用水源地已完成施工三津拦河坝完成初步设计五峰山公园基本建成,星河EPC口袋公园和停车场已进场施工并完成90%

◆国省干线路域环卫保洁清运一体化改革、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智能公交城乡一体化项目已获批农发行贷款

水利设施

◆水阳江中游宁国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东津河南极至宁墩集镇段、石口至沙埠段治理工程已挂网招标东津河河沥溪堤防工程已完工

◆建成105座小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完成山门河山洪沟治理和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改制集镇水厂7家,延伸农村供水管网132公里,改造提升农饮工程19处

生态文明

深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实施绿色造林1181亩,司尔特、瑞泰公司启动碳中和林建设

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超100%,建成收储中心1个,禽畜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合格率100%,综合利用率达95%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西津河城区段省级示范河湖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方塘乡全域打造示范河湖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面完成中央、省、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开展乱排乱倾专项巡查整治,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0家

◆严控“两高”项目准入,全面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4.1%,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内联外畅加快构建

1.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招商突破年活动,组建专业招商队伍,聚焦重点区域招大引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9个,新开工93个,新投产73个,成功引进望锦机械、大地熊、龙辰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积极推进与毗邻地区合作发展,与安吉县签订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在杭州、上海设立人才工作站,探索建立“人才飞地”。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招引,新落户科创团队2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9人。

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升级网上中介超市,新增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清单84项,再次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成功举办2021年安徽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完善外商投资服务和监管体系,公用型保税仓库获批建设。引导金融信贷机构投放向小微企业倾斜,全年完成新增贷款28亿元。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降本政策,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出口退税和减免社保医保费机制,兑现稳岗、用电、用水、用气补贴及财政奖扶资金近3.5亿元,减税降费3.6亿元。

3.交通设施更加完善。宁安高速加快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可研已完成,正在进行初步设计。S104港宁路“二改一”已完成施工图批复。G329G233S104境内路面和桥梁灾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生防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联网路工程、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已完工,3个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完成90%工程量。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人民生活持续向好。顺利实施33项省定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担保,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315个,落实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开展新录用企业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0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建成居民“一站式”服务网点50个,实现城区网点、乡镇全覆盖。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医保保障功能,优化医保报销服务,兑付资金4.1亿元。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211万元。

2.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智慧中心一期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城市体检,有序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化解信访积案59件,新增校园周边“前哨”系统布点26处,有效化解涉稳风险隐患,顺利完成重要敏感时期维稳安保任务。依法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恶意欠薪案件34起,挽回群众损失1300万元。再次获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3.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开发区实验学校初中部、仙霞小学、城北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时代精英学校正式招生,成功引进上师三津学校项目。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4.7%。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全省首个生命文化教育馆建成并正式开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侨务、外事、文学艺术以及供销、烟草、气象、邮政等工作扎实推进,老龄、科协、关心下一代和红十字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

表四

主要领域

取得成效

社会信用

信用宁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归集双公示信息23851条,其中行政许可21368条,行政处罚2483条。发布诚信红黑榜4期,公布10批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5人次,协助39家企业做好信用修复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深化诚信宣传,市诚信公益协会先后组织近20次诚信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机构活动

社会事业

有针对性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265人参加培训,发放培训补贴32.9万元

宁国市福利院在宣城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安徽宣城赛区选拔赛优秀团队奖

世行贷款项目宁国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完成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土建工程和项目监理招标准备工作

◆19个乡镇(街道)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并投入使用,烈士陵园提升项目正积极对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34个,总投资2487万元

202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与发达县域相比,差距还较大,发展不足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发展的质量不优。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快,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内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加快,面临的外部挑战明显增多;招引企业投资量不够大、层次不够高、产业不够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二是发展的动能不足。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不足,新增长点尚在培育,工业总产值增速有所回落;服务业发展动能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短板和不确定因素较多;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易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波动较大。是发展的保障不要素资源制约我市发展日趋突出,发展空间不足,项目用地难;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融资难、融资贵,人力资源成本高,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压力增大,部分项目落地受限。

二、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目标

(一)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虽然国内疫苗接种已普及,但国外疫情持续反复,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风险,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或将继续对出口贸易带来压力;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加大,反复冲击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行业,对经济造成扰动,线下消费复苏或持续受阻,线上消费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未来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对企业经营造成持续冲击,内部承压明显,预期或将转弱;实体经济发展不足导致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从机遇看,12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2022年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财政政策效能,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动能,激发市场活力,构建高效畅通的国内经济大循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1215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稳健有效宏观政策将相继出台;央行决定自1215日起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1.2万亿长期资金,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22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指出,要吃透把准中央“七大政策”,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大力推进“双碳”工作,促进企业加速自身“减碳”进展,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协同发展举措更加务实高效,宣绩高铁、宁安高速等互联互通项目加快建设,宁宣杭高速千秋关至於潜段2022年即将通车,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二)2022年工作目标

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市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工业提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招商提质、项目攻坚“五个年”活动,在工业强市、动能提升、城市更新、乡村发展、绿色转型、增进福祉上展现新作为,以“弘扬宁国精神、擦亮宁国品牌、再创宁国辉煌”的决心,“全国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市争第一”的勇气,奋力打造“五个新高地”典范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进出口总额增长8%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围绕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工业强市,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1.坚持工业首位度不动摇。扎实开展工业提效年活动,锚准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持中鼎、保隆等头部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家,新增省级新产品4个、“安徽工业精品”2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新增5G工业应用场景2个,国家数字化转型新企业2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

2.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完善企业奖补政策,探索本土企业新建项目同等享受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强化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支持本土企业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桑尼泰克进入上市辅导期,金鑫电机挂牌新三板,2家企业完成股改,新增直接融资25亿。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力争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发放小微企业“科技贷”1亿元以上。

3.做大做强承载平台。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做大做强产业承载平台,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孵化器、工业互联网交互中心、企业科创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永电智创园、公用型保税仓库,启动汪溪工业广场、中鼎减震二期和专家楼建设。新扩建中溪南路延伸段、南极东路、山门南路,改造宁阳西路、双龙路、新港大道。完成港口化工园区认定,建成化工园区综合配套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改造提升港口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推进中溪、梅林、宁墩气化乡镇建设,全力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力争在新一轮评估中再获优秀位次。

(二)聚焦动能提升,激发改革创新新活力

1.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充分发挥保税仓库作用,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质量,积极培育外贸进出口经营主体,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8%。推深做实安吉-宁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合作。全力推进“汇聚南北·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项目,完成东津特色产业园各专业规划编制,打造皖浙两省合作示范标杆。积极培育跨境电商企业和项目,争创省级重点跨境电商产业园。

2.强力推动双招双引。深入开展招商提质年活动,优化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紧盯沪苏浙重点城市升级刚性转移区域,编制产业链全景地图,引进支撑性、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项目,力争新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组建规模1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母基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力争引进科创团队2个以上、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探索建立企业人才自主认定办法,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1100人以上,招引外来务工人员2700人。

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逐步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市场秩序。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进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4.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高水平建设“宁国智谷2.0”、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扎实开展高技术企业培育,力争新增高技术企业20家以上。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提升,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达1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攻坚能力,组织开展关键性、共性技术攻关项目10个以上。促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鼎集团建设上海国际研发中心,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家以上、市域外研发机构2家以上,建立各类有效产学研合作20项以上。

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高品质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新增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业企业20家以上。全力推进经开区“两业融合”园区试点工作,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力争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00家。

(三)聚焦城市更新,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1.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年活动,完成柏枝西巷和14个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城区居民小区天然气供给全覆盖。治理背街后巷10条,改造棚户区200户,完成324个城区住宅小区消防设施维修改造。启动建设慈安路保障房、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建成运营图博馆、白云山养生休闲度假酒店。完成4处内涝点整治、4处道路排水改造,争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开展2022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统筹调配项目落地关键要素,推进中心城区、港口镇、霞西镇、经开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

2.畅通城市内部路网。谋划推进金桥路延伸、滨江大道大中修,打通城西路、新安路、燕津路等4条“断头路”,新建汇德路、慈安东路等区间道路,完成中溪路、山门路等4条道路“白改黑”,启动实施宁港路隧道工程、东津河西岸路堤工程。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区,启动建设高铁南站及站前广场和国泰路、胡乐司路等配套道路,谋划打造以高铁南站为中心,高铁、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强化停车场管理,新建生态停车场2个。

3.打通城市对外通道。加快推进宣绩高铁、宁安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建设宁千高速杨山互通、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实施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二改一”、宁港路改造提升一期。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G329过境水毁路面修复和G233过境桥梁修复。实施“四好农村路”137公里,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建设及县乡公路改造升级,继续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联网路工程,加快推进村道安全防护工程。

4.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牵动性项目进度,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核准并启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龙潭抽水蓄能电站完成预可研,万家水库完成项目立项。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进160个重点项目,力争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0个以上,新竣工20个以上,储备省级以上重点项目50个以上。强化要素资源保障,继续加大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力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以上,大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争盘活用地1000亩以上。完成房屋征迁33万平方米、土地征收1.1万亩。

(四)聚焦乡村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样板

1.全力推进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年活动,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梯次分步、统筹联动建设“五大片区”。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三大革命”,高标准建设省级中心村4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4处,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1900座。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积极争创全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持续巩固农村“三变”改革成果,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超过4600万元,新增村集体经济强村5个以上。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增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以上。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粮食安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以山核桃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一县一业(特)、以家禽为主导产业的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打造农林产品区域品牌1个,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5个,规上农产品加工值增长8%以上。

3.补齐水利设施短板。加强未达标堤防、病险水库、重点涝区等薄弱环节建设,完善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流域防洪体系,提升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和排涝能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个,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集镇水厂改制,延伸农村供水管网40公里,改造提升农饮工程37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五)聚焦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新标杆

1.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果,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年空气优良率和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严控“两高”项目,确保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实施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新一轮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十年禁渔”。

2.强化自然资源管理。结合国土空间“三调”初步成果,统筹做好“三线”划定、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林草湿地数据融合工作,启动西津河湿地公园建设,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抓好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整改,严控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情况发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整治农村“抛荒地”2300亩,新增补充耕地400亩。扎实推进全国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

3.推进全域旅游提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精品线路和红杉林、山门洞、黑洞、吴越古道等优质资源,策划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建设7个民宿农家乐集群。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青龙湾、恩龙、夏霖4A景区。大力发展旅游消费经济,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网红景点,包装一批旅游产品,建成运营2个旅游商品销售市场。加快建设恩龙康养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宣石博物馆、龙窑博物馆。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量、旅游收入持续恢复。

(六)聚焦增进福祉,实现人民生活新提升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常态化组织“2+N”招聘活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和创业培训落实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重点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会福利院服务提升工程,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定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深化医保“一网通办”改革,探索开展门诊慢性病异地结算,确保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升平安宁国、法治宁国建设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国标化建设。有序推进撤乡设镇工作,建立完善乡村治理六级联动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数字乡村”“雪亮乡村”建设。做实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启动建设上师三津学校和2所公办幼儿园,建成城南幼儿园,优化整合河沥溪教育资源,谋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筹建高职院校。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建设市医院迁扩建项目、市公卫应急和传染病中心,支持市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持续深化移民后期扶持方式改革,实施移民后扶项目25个。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关心下一代以及供销、烟草、邮政、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支持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等组织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

 

 

名词解释

 

1.五大倍增(第1页):企业上市倍增、规模企业倍增、市场主体倍增、创新能力倍增、商务经济倍增。

2.两化融合(第3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3.三重一创(第6页):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4.“标准地”改革(第6页):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5.城市更新(第6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指通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打造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

6.三品一标(第7页):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生态美超市(第7页):指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的专门场所,农村居民可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8.“两高”项目(第8页):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9.双招双引(第8页):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10.城市体检(第10页):指对城市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11.五个新高地(第14页):指宣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产业、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新高地”。

12.专精特新(第15页):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13.五清一改(第19页):清理农村黑臭水体、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有碍观瞻的建筑、清理乱搭乱建和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4.三大革命(第19页):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实施农村改厕工作。

15.“2+N”招聘(第21页):“2”是指“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活动,“N”,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招聘活动。

16.雪亮乡村(第22页):指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