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局)>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25970934056/202112-00005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分管负责人解读】宁国市文旅局分管负责人解读全域旅游发展做强乡村“美丽经济”有关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7 发布日期: 2021-12-07
索引号: 113417025970934056/202112-00005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名称: 【分管负责人解读】宁国市文旅局分管负责人解读全域旅游发展做强乡村“美丽经济”有关情况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7
发布日期: 2021-12-07
【分管负责人解读】宁国市文旅局分管负责人解读全域旅游发展做强乡村“美丽经济”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07 10:53 来源:宁国市文旅局(市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12月6日上午,宁国市“乡村振兴 ”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通报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交运局、民政局、文旅局、商务局负责人分别通报本单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举措、成效等情况。融媒体中心、政府网等媒体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列席视频会议主会场,乡镇(街道)负责人在视频会议分会场参加会议。

宁国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庆华通报以全域旅游发展做强乡村“美丽经济”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揽,以开展全域旅游主题年活动为抓手,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6个,A级旅游景区10个。主要做法如下:以产业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培育特色村庄、推进产业融合,精心谋划自驾游、康养游、文体游、研学游等新业态,成功打造港口龙窑特色小镇、畲乡旅游风情小镇等一批文化旅游新亮点,相继推出皖南“川藏线”最美宁国段、皖南“唐古拉”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以及汤公山花海、方塘红杉林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加大资源盘活。以农村产权“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如港口镇西村依托皖南花鼓戏文化,整合30余处农民闲置住房,发展精品民宿集群,打造中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仙霞盘樟村依托红色文化,整合闲置民房,打造了以“红居”为代表的“民宿+”红色研学旅游村落;云梯乡花溪谷月季园流转闲置用地600余亩,打造皖东南最大的月季花海田园综合体。通过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以旅游品质提升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工作。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青龙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全力提升恩龙世界木屋村、夏霖九天银瀑、华东大裂谷等景区旅游业态,实现升级发展。通过实施“四级联建”,全面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青龙乡被评为全省避暑旅游目的地,云梯千秋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青龙乡龙阁村、云梯千秋畲族村获得“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荣誉称号。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围绕“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自驾风景道,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推进了沿线乡村环境的整治和风景美化;结合“旅游厕所革命”,先后投入500万元,在重点旅游村镇、风景道沿线改新建A级旅游厕所50余座;投入200万元完成了储家滩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助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以文化惠民实现乡村乡风文明。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围绕“我们的节日”活动,以茶文化、畲乡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题,先后策划开展了青龙乡“三月三茶旅欢”黄花云尖采摘系列活动、“畲乡三月三”歌会等主题文化突出、业态内涵丰富的节庆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戏曲”三下乡、送书籍进农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进一步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强了文化自信,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促进了乡风文明;以行业自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积极鼓励成立村级农家乐行业协会,在促进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基础上,围绕乡村旅游集聚区,大力推行农家乐“五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价格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业务培训、统一标识标牌)标准,规范经营行为,培育村民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增强村民自主性、责任性和参与性,引导村民自觉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管理中来,以行业自律促进乡村旅游和谐发展,实现乡村治理有效;以业态发展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突出旅游富民增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思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旅游发展,做好产业富民的文章。成功引进以“看不见的山谷”“栖又·涧云山”“仙霞红居”为代表的20家高端精品民宿,形成以中溪夏霖、云梯畲乡千秋村、青龙储家滩等为代表的7个农家乐集群,全市农家乐发展至650余家,拥有床位11000余张,旅游产业从业人数达2.4万人,户均增加收入5.2万元。强化政策惠民。持续推行各项旅游惠民政策,实行旅游景区重要节假日“免费开放”制度,引导旅游企业优惠让利,吸引更多市民体验旅游生活方式,使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针对景区景点、农家乐民宿客流量锐减,旅游市场出现萎缩,先后推出“百万旅游惠民”“亲水季惠民活动”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赠送门票、民宿体验券等方式,最大程度吸引游客流量,刺激游客来宁消费,以旅游业增长拉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复苏。

新闻发布解读机关、解读人、联系电话

解读机关:宁国市文化和旅游局 

解读人:李庆华

联系电话:4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