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4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15 15:27
来源:宁国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陆渐清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养老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6家,其中市社会福利院1家,农村敬老院18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7家(2家正在备案中),设置各类养老床位4045张(含养老机构床位3804张,医疗机构护理康复床位91张,社区短期托养床位15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5张;建成1家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9家乡镇(街道)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0家村(社区)级养老服务站(中心),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城区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将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医养融合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着力指导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设施统筹规划。自然资源规划和建设等部门已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纳入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新建住宅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按实际情况分别给予新建养老机构1000元、4000元、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同时根据实际入住的老人数,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运营补贴,2020年共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36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社会资金投入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发放惠老福利。每月为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020年度享受高龄补贴1.13万人,累计发放530.9万元。对符合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12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2020年享受养老服务补贴2880人,累计发放资金386.1万元。三是落实税费优惠。积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并对养老机构投资建设、运营、资产处置等环节实行税收减免,着力优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环境。
(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市社会福利院成功获评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先后编制发布了27项省级地方标准,其中2项作为全国行业标准进行立项,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总投资5718万元的世行贷款项目“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工程”计划2023年建成,设计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260张,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全市农村敬老院实现了“标准化医务室”全覆盖,通过与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二是鼓励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优惠政策,17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实际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达到1900张,占比达到53%以上,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已连续多年在城区60岁以上困难老年人中开展了以送餐、家政保洁、心理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开通的“952183”为老服务热线,在保障城区居家困难老人服务的同时积极将业务扩展到普通人群。实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运营补贴和聘用人员经费补贴制度,2020年发放社区养老运营补贴52万元,有力的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服务功能的发挥。2020年西津街道凤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二批智慧养老示范工程(社区居家)项目。
(三)行业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能力。市民政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养老从业人员护理能力、消防安全等知识培训,全市400余名养老从业人员100%培训上岗。建设养老机构智慧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接入民政局监控中心,实现公办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远程监控全覆盖。二是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针对养老院服务质量不优的问题,连续3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市养老机构消防、食品安全达标率100%,“透明厨房”、“视频厨房”等明厨亮灶建设覆盖率100%。全市护理型床位达到1600张。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70%以上。三是加快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医务室建设覆盖率达到100%,150张以上床位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均建立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均与辖区内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机制,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机构内老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奕康老年公寓、雨宵养老服务中心、仙霞敬老院等三家养老机构2020年成功创建了第三批安徽省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四是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会同消防、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定期对全市养老机构安全工作进行督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安全管理公司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和养老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实行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同时建立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和运营补贴挂钩制度,有效提升养老机构安全管理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养老服务业在我市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您的建议为我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吸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养老设施综合利用。加强与规划、住建等部门对接,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稳步推进福利院世行贷款项目、凤形山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东方寿星康养等一批康养项目建设。严格落实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政策,做到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台账,整合闲置和低效服务设施,通过市场化方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编制我市养老项目招商手册,针对性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招商工作,着力做大做强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提升产业服务层次和水平。
二是加强行业宣传,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充分利用“新时代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敬老月”等活动契机,加强对养老行业和从业人员的宣传。联合宣传、人社、工会等部门通过增加“评先评优”名额占比和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荣誉感、获得感和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中。加强与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对接,制定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办法》,落实养老从业人员补贴政策,将养老护理员作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完成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功能建设,注重发挥福利院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养老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养老机构综合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搭建社区照护服务网络。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利用已开通的“952183”为老服务热线,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家政、送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创投大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公益组织、物业公司、爱心企业、专业社工等创新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为城乡留守困难、孤寡、独居老人提供关爱帮扶等基本养老服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完善和宣传,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业)运用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平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居家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加强与组织、卫健、住建等部门对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老年协会、社区物业等作用,开展社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完成养老服务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探索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监管,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政策,建立养老服务信用综合评价机制,评定结果和服务质量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