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101-00063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发展规划】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29 发布日期: 2021-01-29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263J/202101-00063
组配分类: 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发展规划】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29
发布日期: 2021-01-29
【发展规划】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29 09:32 来源:宁国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1年经济形势分析

2021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国外疫情仍然十分严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国内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疫情风险,发展压力巨大,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仍然较多,交通瓶颈需十四五中后期才有望打破,要素保障仍需加力,重大风险防范工作压力增加,外需增长存在变数,民生领域存在短板,财政增收压力亟待解决。从机遇看,中央将出台更加灵活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恢复和风险防范同步推进,同时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宣绩高铁、宁国-安吉高速公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加快建设,对接沪苏浙的交通短板未来有望得到根本解决,我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二)2021年工作目标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牢牢把握“1366”总体思路,扎实开展招商突破、项目攻坚、旅游提速、创建深化、作风建设五个年活动,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上市、规企、创新、创业、外贸五大倍增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奋力在全国、全省争先进位,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对我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创新发展,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

1.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亩产论英雄”“创新论英雄,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和融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推进经开区与沪苏浙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继续推进中德智造产业园建设,高质量承接沪苏浙制造业转移。全面推进企业上云,超前布局“5G+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正式启动5G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5G工业应用场景2。二是加快园区转型升级。高标准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中德智造小镇、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专项债项目,完成东城大道、太平路、海螺路改造提升,新建南极东路等一批园区路网,加快建设港口化工园区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启动中溪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扩容、天然气管道以及梅林220千伏宁四变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德智造小镇二期、港口产业园化工集中区二期,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牵动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念,积极对上衔接,加快推进牵动性项目进度。加快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征收征迁。加快推进万家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各专题报告编制、报批,同步推进东中津河上游中型水库布局规划。中德智造小镇中鼎减震橡迁扩建项目完成配套设施设备搬迁。二是做好项目要素保障。筹调配全市土地、规划、环保、能耗、人才等项目落地关键要素,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确保优质项目配套优质资源。力争全年供应建设用地3500亩以上,向上争取指标1500亩以上,盘活“僵尸企业”10家以上。积极对上争取中央预算内、三重一创等中央、省奖补资金,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工作。开展2021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统筹调配项目落地关键要素,积极推进成片开发方案划定的集中区建设。三是强化项目调度。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始终将项目工作作为主抓手,持续强化“1+3+8”分层分类联系、重点项目三级调度和季度竞赛比拼机制,严格落实三办一销督办制度。扎实开展四季竞赛、五大比拼,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工作机制,力争项目工作在省、宣城市继续保持领先。全力推进125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

专栏6

主要领域

工作目标

产业主体

围绕“1+5+N”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力争新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

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全年新增国家两化融合标准评定企业2家,新培育安徽工业精品3

科技创新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2.8%

力争新增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个,省以上重大科技项目3项,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

力争新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20项以上,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以上

现代服务业

支持亚夏汽车总部建设,积极谋划B型保税仓库,加快推进中汉仓储冷链物流项目

加快培育消费主体,新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4以上,新增市场主体3700

加快我市重点后备企业上市步伐,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力争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20亿元以上

(二)聚焦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

1.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优化城市布局。按照组团式、网格化总体思路,坚持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一城六区整体布局,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形成协同发展城镇体系。启动高铁南站站房及其周边路网建设,做好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谋划打造城市东北外环线,积极推进西外环线改造升级,实现工业园区和城市片区的高度融合、高效联通。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建成燕津路、高山口路、东津河西岸路堤工程,打通城西路、新安路、光明路,实施宁城北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汇德路、奉圣路、五芳路、慈安东路等建设。完成奥特莱斯购物小镇一期,建成图博馆并投入运营,建成凤形公园、五峰山公园,打造口袋公园”3个,新建生态停车场2个,实施清华路、宁国大道华贝广场段、仙霞路等城市内涝点整治,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三是细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创建深化年活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启动乡镇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智慧宁国,全面建成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探索建立老旧失管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个,背街巷治理10条。

2.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快农业转型。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原产地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和休闲、旅游、养老、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长三角,促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产业,依托詹氏、山里仁、任阿三等电商龙头企业,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600人以上,完成技能和创业培训2200人次以上,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合作社1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1个、产业化示范联合体9个。三是推进农村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三变改革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不断推进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盘活三资激活三权。深入开展一抓六动专项行动,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乡村供水规模化规范化,改制集镇水厂7家,延伸农村供水管网132公里,改造提升农饮工程19处。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提升水阳江流域上游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加快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整治农村抛荒地”2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

专栏 7

主要领域

工作目标

文化旅游

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提速年活动,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进青龙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皖南川藏线”“皖南唐古拉两条精品线路

打响宁国旅游品牌,加大与全国知名电视新闻媒体及自媒体合作,放大旅游营销活动的市场效应。力争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数增长15.5%,旅游总收入增长19%

完善景区标识标牌、安全防护、旅游公厕等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景区景观品质。优化完善皖南川藏线换乘运营体系,启动4个游客集散中心,建成方胡路、智慧旅游平台

建成运营红楼梦文化园、真也天境、宣石博物馆,谋划推进山门洞、储家滩、吴越古道、万家黑洞、唐古湾等一批景点综合开发项目

(三)聚焦绿色发展,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

1.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守好生态底线。深入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林、河(湖)长制工作,以三大革命”“五清一改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线、城镇开发边界线、文化保护控制线四条控制线,加大对青龙湾风景名胜区巡查保护力度。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突出问题整改,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做好山核桃产区的生态环境修复。二是强化环境治理。全面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市备用水源地迁建,加快推进城东污水干管修复工程,实施东津路、东风北路、山门路、中溪路雨污管网改造提升,启动水阳江橡胶坝建设,完成小南河丰盛苑、迎宾路入河排污口及星河二期改造,加快港口湾水库灌区宁国市工程建设,改造刘村坝南北干渠,引水润城,充分发挥城西湖调节作用,进一步巩固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是开展联防联控。与毗邻县市区合作,强化服务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合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防治,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四是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消费情况监测,落实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严把节能审查关口,力争引进更多能耗低、产出高的项目,确保有限的能耗增量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2.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以司尔特、海螺水泥为核心,依托恒基伟业、皇华、梦牌等企业,深挖循环经济产业优势,打造基于废料及废物回收处理再利用为导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依托云燕食品、詹氏食品为核心企业的食品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挖掘宁国农业资源优势,结合农业养殖种植,延伸产业链,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长三角优质食品及农林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将新增或改扩建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挂钩,严格执行省、宣城市增减平衡的能源消费总量调控机制,加大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力度和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力度,通过政策引导、价格杠杆等方式,推进我市能源结构向清洁化方向发展。

(四)聚焦开放发展,更高质量融入一体化

1.加快融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正加快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要以实施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同时瞄准长三角重点发展产业,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二是推进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宣绩高铁和宁国-安吉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宁安高速,加快对接推进临金高速於潜段建设。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62公里,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落实大中修工程,努力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三是超前谋划项目。谋划宁国-安吉新型功能区建设,积极开展宁杭-临安高铁规划研究和前期工作,拓展青龙湾通用机场服务功能,打造航空产业园和华东地区低空飞行体验区,加快推进水上机场项目前期工作。依托高铁南站打造公铁联运城市交通中转枢纽,实现旅客的一站式出行。谋划打造城市东西外环线,实现南山园区、中德智造小镇、河沥园区、港口产业园的高效联通。四是推动协同创新。主动对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和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对接沪苏浙科研院所、高校,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力争全年招引2-3家科技人才团队落户。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突出产业链招商。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围绕“1+5+N”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探索产业链长制,深入研究后疫情时代全国产业布局调整,突出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精密铸造等主导产业,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引进一个大企业、突破一个大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二是突出大好高招商。依托国家级经开区,聚焦两新一重,紧盯三圈三廊重点产业转移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以及独角兽公司、行业隐形冠军,完善项目预审和合同约束,力争全年新引进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3亿元项目35个以上

 

 

专栏 8

主要领域

工作目标

营商环境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不断丰富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企业走访,宣讲各级扶持政策,点对点指导企业做好对上争取,落实包保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擦亮宁国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继续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研定出台、修改完善市本级产业扶持政策,及时做好政策性奖扶资金对付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减证便民专项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做好直供电交易,落实两部制电价优惠政策,下调企业用水价格和用气价格,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五)聚焦共享发展,全面增进群众获得感

1.全面提升共建共享水平。一是推进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五维共治,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作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平安城市”“平安乡镇”“雪亮乡村工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国。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好省定民生工程,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强化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00人,失业再就业人数1100人。三是强化社会保障。落实上级各项社保政策,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开展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巩固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成果,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制机制。继续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工作。四是建设信用宁国。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强化社会信用平台体系建设,不断拓宽信用信息归集范围,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数据库。充分运用职能,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为企业发展和对上争取保驾护航。认真落实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快信用宁国建设。

2.全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全面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城北幼儿园、仙霞小学建设,建成开发区实验学校初中部,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改造。持续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启动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赛事承办。二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启动市人民医院公卫应急和传染病中心建设,完善市乡村三级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传染病预警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深入推进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新建1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扎实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实施人才强卫工程。三是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继续做好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进度。结合灾后重建,积极谋划东津河、中津河上游水库,启动水阳江宁国段防洪治理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个,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4座,新建小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105套,更新升级气象监测设备47套,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资金投入,补齐短板。四是积极发展其他社会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扎实做好外事、粮食、供销、烟草、物价、邮政、防震减灾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创新性开展工作。认真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