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711708013U/202101-0005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通知
名称: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2020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1-04 发布日期: 2021-01-04
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2020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1-04 08:17 来源:宁国经开区(港口产业园)管委会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基地建设持续推进2020年,基地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5%;完成税收10.4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12%。在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19年度评估等次为A档,获奖励资金5000万元。

2.项目招引和落地量质齐升。2020年1-9月,完成新开工项目41个,完成全年任务的82.0%;新竣工项目38个,完成全年任务的82.6%;新投产项目2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6.7%;利用省外资金亿元以上项目4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96.1%。已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6个,如苏州法思特五金项目、浙江长盛滑动轴承项目、江苏高德韦尔橡塑件项目、常州曼淇威电器项目、浙杭酒店项目、千洪产业园二期项目,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如投资20亿的永电智创城项目、投资20亿的山虎机械项目、投资10亿元的苏州仕净环保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上海华滋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完成全年任务的133.3%。预计年底所有任务指标能完成。

3.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完善。一是强力推进道路工程建设。1-10月,开发区新建道路约190300平方米,道路长度约5490米,新增绿化约40000平方米,新建渠道约4900米,新增场平面积约为533亩。河沥园区主次干道提升(东城大道、长虹路)EPC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20%,预计2021年6月可投入运行;完善了南山园区路网建设,中溪南路、蓝天路项目均已通车;完成港口产业园纬五路、东区经一路等道路工程。二是积极推进城市配套建设。2020交通设施提升工程已竣工验收,实现了园区交通规范有序;开发区实验学校改扩建项目小学部教学楼、室外市政附属工程、食堂抗震加固已完工,初中部教学楼已进场建设;启动明心路、海螺路地块场平及附属、太平路渠道、雨污水管道及产业园路灯亮化等一批专项债工程建设任务。三是有序推进水电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完成上阳路、松岭路、金辉路污水管网工程、殷白园区污水主管网规划设计工作;河沥园区污水管道改造(宜黄线)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50%;完成中德大道35千伏线路及预埋管工程、沙埠至东津河段及青山台区杆线迁移工程;完成振宁南路、三里亭路段、畈村路、金辉创业园等供水主管工程。

4.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方面,坚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协作企业集聚”的联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形成。中鼎公司继续入围2020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中国共7家企业入围百强榜)和2020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位列第26位);中鼎股份上榜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名单(位列第79位)。依托中鼎、亚新科、保隆等龙头企业带动引领,着力打造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目前中鼎集团产品已进入奔驰、宝马等国际国内各大知名整车企业的直接配套范围;亚新科公司自主研发的无飞边皮碗产品实现了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二家批量生产;保隆公司产品畅销北美、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76个国家和地区,排气管产销规模居全球行业内前三另一方面,大力培育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行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8家企业成功登陆省股交托管中心“专精特新板”,2020年度安徽省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名单公布,瀚宇电气和新宁装备2家基地企业榜上有名。

5.征迁安置稳步推进。预计到12月底,共完成房屋征收征迁任务143户(总户数的102%),征迁面积共33681.09㎡(总面积的72.5%)。其中,南山园区2户,征迁面积174.04㎡(包含一户新增);港口产业园50户,征迁面积15000㎡;竹峰街道办事处1户,征迁面积507.05㎡;梅林拓展区90户,征迁面积18000㎡。协助南山街道办事处开展重点项目征收征迁、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工作,目前已完成年度协保任务。

6.要素制约有效破解。一是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完成929亩工业用地出让,保障了昌坚机械、科博尔智能机床、永电智创城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完成南山西路南侧20亩、城西路北侧28亩两宗商住用地出让工作;积极开展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摸底清理工作,处置闲置低效土地和“僵尸企业”用地共720亩;将约10亩零星边角地块按照评估价就近供给企业,切实提高了园区土地利用率;推进经开区范围内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外业核查举证工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准备工作,为下一步发展谋划用地空间。二是做好人力资源保障。通过网络及电视媒体举办宁国市2020年新春网络招聘会,园区213家企业参加此次招聘会,共提供岗位数1258个,总需求人数达6427人;与人社局对接,推荐缺工企业百余家,参加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是做好资金要素保障。为解决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要,2020年共申报到位专项债资金8.9亿元,制定出台《开发区专项债资金管理办法》,对已到专户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快各级财政涉企资金的审核与拨付进度,确保各类资金及时拨付到相关企业,截止9月底,共兑现企业奖补资金20766万元,涉及奖补企业527次。四是做好“四送一服”工作。通过现场走访调研、线上办公、QQ和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扶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重点解读宁国市本级惠企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走访企业2724批次,入企宣讲铸造产能置换、疫情期间相关惠企政策1693批次,组织企业参加市“四送一服”集中宣讲会1次。

7.社会事业扎实开展。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今年以来,经开区共组织联点共建活动51次,联点入户4次,定岗定人开展路段巡查和路口劝导工作。不断扩大提升“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伍,在经开区疫情防控、困难群众帮扶等多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确保活动质量,讫今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70次。积极推进综治、扫黑除恶、法治宣传、爱国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务,着力化解信访积案要案,双津宿舍楼所有信访户拆迁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成,住户完成搬迁,现安置房正在建设中;今年以来累计办结5起信访案件,群众满意度评价较高。

8.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做好园区1033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摸排信息汇总、上报工作。疫情前期共摸排人员42000余人,其中湖北(武汉)等高、中风险地区返宁人员信息709人,境外返宁人员信息35人;疫情后期,境外及北京、青岛等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再次梳理摸排北京返宁人员信息33人,派驻境外(非洲)暂未返宁人员5人,青岛返宁人员信息45人,对上述摸排信息都及时汇总并上报市指挥部。同时对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及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针对秋冬季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科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开展应急演练,并通过各种形式在园区企业广泛深入开展宣传。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开发区工业经济已步入行业洗牌和市场调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和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经济体量小、总体质量不高的现状没有改变,特别是去年全区经济运行整体放缓,主要表现在工业总产值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外向型经济增长乏力等。

(二)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工业经济活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体量大、牵动性强的项目来支撑和辐射。对经济总量贡献力度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缓慢、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三)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些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受今年年初的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实体企业步履维艰。担忧情绪、避险情绪、观望情绪上升,发展信心不足;银行慎贷、惜贷、抽贷屡见不鲜,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培育亟待加强,企业经营成本攀升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得到根本缓解,企业债务链、担保链风险逐步暴露,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增多。

(四)要素资源保障不足

目前招商项目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已远远超出土地供应量,“项目等地”现象十分突出,随着“僵尸企业”出清速度加快,今年可挖掘的存量资源也越来越少,新增项目与要素资源之间矛盾愈加凸显,当前具备开工条件的存量建设用地基本都有意向项目。

(五)营商环境仍需优化

建设“四最”营商环境是永恒的课题,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标准地”改革,浙江等先发地区是自上而下推行改革,而我市是开发区层面的探索,上级给予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尚未形成“串联效应”“标准地”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涉及市直部门较多,尚未完全赋权给经开区相关局室,审批时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21年工作计划

1.聚力经济增长,稳步壮大税源财源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夺回来,力争202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左右,进出口贸易实现正增长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全力培育税源、壮大财源进一步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举措,及时兑现财政持经济发展政策,帮扶实体经济持续发展。

2.聚力招商选资,加快培育产业集群。一方面依托宁国经开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契机,拓展杭州都市圈、环太湖经济圈、上海产业圈等区域,引进项目层次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度挖掘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等行业专精特新公司及牵动性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珠三角企业布点长三角中心区的契机,以及已落户的吉利枫盛汽车、上海华滋集团、佛山铁骑、宝恒产业园项目所拥有的珠三角招商资源,绘制珠三角产业招商地图。重点做好已经在谈的94个项目对接工作,其中重点在谈项目10个,如:浙江中天钢筑有限公司、浙江巨科铝业有限公司、欣鼎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铁牛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腾橡塑有限公司、上海吉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同管业等项目。

3.聚力创新发展,加速转换新旧动能。一是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原动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地向企业聚集,支持引导企业攻坚核心关键技术,2021年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家以上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跨区域产学研联动,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为园区企业提供对标诊断服务,开展项目合作,引进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园区企业实习见习。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圈。组织企业参加法兰克福上海国际汽配展、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活动,积极推介、宣传园区企业,寻求合资合作。

4.聚力要素破解,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加强与项目用地单位精准对接、包装项目,配合市局最大限度对上争取省级预留用地、单独选址和批次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力争2021年报批土地1000亩以上;优化出让流程,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根据项目精准供应土地;谋划园区商住用地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综合型园区;力争2021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400亩,为园区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是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切实增强经营园区的意识,加强园区国有公司市场化运营,增强造血和输血功能,建投公司正式启动创业广场项目建设及招商运营,做好土方石料经营业务,并以建川商业运营公司为依托,做好现有标准化厂房及公寓的物业服务,衔接“宁川府”项目物业管理,打造本土物业服务知名品牌。港投公司做好公司资产注入工作,将海螺资产、陶土矿等一批优质资产注入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港口市政公司。提升“四送一服”精准度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联企帮扶机制,做好银企对接、用工对接、产销对接工作,切实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和倒逼功能。在政策引领上,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政策倒逼上,依托宁国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快市场出清一批“僵尸企业”和“劣势低效”企业,不断优化要素配置。

5.聚力产城融合,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保障力度。开发区实验学校改扩建工程初中部教学楼及信息楼抗震加固出新等项目有序推进,确保学校能够按时交付使用;加快河沥园区主次干道提升(东城大道、长虹路)EPC项目建设步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保障园区交通安全畅通。二是加大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宁阳西路改造、启动双龙路市政功能改造、东城大道路面提升、钓鱼台路白改黑工程建设;完成港口产业园明心路、海螺路场平及附属、太平路渠道、雨污水管道及产业园路灯亮化工程;适时推进并完成国风堂110千伏及35千伏线路迁建工程,完成华滋筑友、三方新材料、松岭电力等公司配电工程;完成殷白园区污水主管网工程。三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为优化城市风貌,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解决城市“多杆林立”的问题,在中溪南路、蓝天路及未来园区新建道路上,逐步推行杆线“多杆合一”及“智慧路灯”的建设。实现市政设施集约化、基础设施智能化,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智慧”。四是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程。积极推进企业场平类项目建设,以主动的作为、高效的服务、有力的保障,确保园区内企业顺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