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住建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住建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59734/202102-0004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住建局(市人防办)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宁国市住建局(人防办)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2-25 发布日期: 2021-02-25
索引号: 113417020032559734/202102-0004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住建局(市人防办)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宁国市住建局(人防办)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2-25
发布日期: 2021-02-25
宁国市住建局(人防办)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25 15:01 来源:宁国市住建局(市人防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0年、十三五重点工作

(一)十三五期间获得上级荣誉及表彰情况

12016-2020年,宣城市2018年度棚户区改造目标考核工作第一档第一名

220181月,获得宁国市2018年度承办提案先进单位称号;

320185月、20197月,获得宁国市2018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42018520194获得宁国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52018520204获得宁国市2018年度群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620192月、20203月,获得宁国市人大建议、议案办理先进单位宁国市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称号;

720192月,获得宁国市信访积案化解先进单位称号;

820192月,获得宁国市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宁国市向上争取项目先进单位称号;

920195月,获得宁国市征收征迁工作贡献奖单位称号;

1020198月,获得宁国市双拥模范单位称号;

1120198月,获得宁国市招商引资贡献奖称号;

1220205月,获安徽省2019年度人防重点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1320203月,获得宁国市信访维稳先进单位称号

1420203月,获得宁国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520204月,获得宁国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1致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不断推进道路路网建设,先后完成新建道路及打通断头路设约50km,完成滨河路、北园路等7道路的综合改造,改造人行道约 11.33完成振宁路大桥、东津河大桥等11座桥梁建设。为解决停车难等日益增长的矛盾,启动观澜路停车场等6处停车设施建设,在实施道路建设的同时,施划多处主次道路的临时停车位,增设停车位约1000二是加快推进以河串园,以园围城,提升公园,增加绿地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先后完成西津公园、燕津公园、牡丹园等公园建设,完成中央绿廊、泗联河公园和东津河公园三个城市公园绿地PPP项目子项建设,同时推进城西湖等各类绿道建设,累计完成绿道长度约74.24km

2、致力破解城市看海难题。编制《宁国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宁国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相继启动凤形路、小南河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迎宾路改造、城西路、光明路、城北新城综合开发PPP项目一期五路一桥等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建设项目46.3 km“十三五”期间已完成50km。结合城区内河和老城区改造项目,对锦苑广场、中心农贸市场等城区易涝点进行整治,逐步解决我市的内涝问题,提高了我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结合宁国市实际在每年固定发布市政防汛和抗寒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动员城区在建大小型项目和本地企业应急抢险队伍,进行分片分区、分路的管控,预防强降雨严寒恶劣天气情况取得较好成效2020修订完善城区应急防汛抢险处置方案并组织演练;成立由住建局工作人员、城区维护单位、建筑业协会志愿者约300人组成的三支联动防洪排涝队伍,落实日常防汛排查、巡查,确保今年安全度过汛

3、致力提高供气供热覆盖。十三五期间完成天然气长输管线71km,分输站1座,总投资约2亿元;完成城网建设95km,新增工业用户约180户,总投资约8000万元;有力的保障我市城市供气需求。2020完成城区17km燃气城网管线建设;港口园区新增100立方储罐一台,保供能力由原来的6万立方提高到12万立方,发展新建小区用气3534户,老旧小区300余户。

4、致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宁墩镇、仙霞镇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河沥溪老街2019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目前正在开展保护规划编制和街区历史建筑评估认定;完成胡乐历史文化名镇10历史建筑挂牌保护,2019年被省住建厅批准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县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十三五期间,霞西镇白茂村、港口镇山门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600万元,仙霞镇仙霞村、云梯乡千秋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初稿

5、致力完善人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城市人防工程体系建设,人均防护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配建了核5级医疗救护工程1个、物资库2个,二等人员隐蔽部30个。十三五期间完成了恩龙山庄人防疏散基地和霞西镇人防疏散地域建设,在江南化工企业开展了防护重要经济目标单位试点工作,建立了防护物资器材库,开展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训练演练。2020年编制完成《宁国市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目前专家评审已通过。

2)城乡人居质量逐步改善

1、出台优民政策。20167月出台《关于印发宁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对在201671日至20171231日期间在我市购房的个人给予财政补贴,20181月日至1231日期间在我市购非住宅类的个人给予财政补贴。受理新建商品房补贴申请11987件,共计1.98亿元。

2、推进住房保障十三五期间共完成保障性住房任务4319套,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物安置774套、货币化安置3545套。建设项目均已竣工并完成分配,分配率达到95%以上。2020年棚户区改造85套任务已于20207月提前3个月完成,完成率100%。棚户区改造中充分考虑居民的意愿,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妥善解决城市棚户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对现有公租房项目与承接主体签订了不同的购买服务合同和服务内容,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规范公租房维修,改造公租房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公租房居住环境。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以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38户,发放补助资金2483万元。2020年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户,发放补助资金150.4万元。二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三大革命2017-2018年完成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701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度提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8年实现全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零销号;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设立垃圾分类示范点97个,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20年完成新增垃圾分类示范点7个,拆除清理露天垃圾收集设施762处,启动乡镇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工程。

4、加大人防教育宣传。人防专业队建设和人防宣传教育全面拓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建立了人防专业队、民防通信志愿者以及防火、防汛常备应急连队伍。十三五期间,共整组7类人防专业队伍280人,综合应急专业救援队伍50人,民防志愿者队伍80人。2020年投入20万元建设完成了人防教育宣传场馆,市人防办结合综治宣传月、防震减灾日、“9.18”防空试鸣,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人防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与市教体局合作,深入推进开学第一课,免费为初级中学发放教材10000余本,中学生人防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3)行业发展健康规范

1找好重点稳定房产市场。十三五期间共计办理抵押交易业务90426件,新建商品房销售备案28549套,备案面积306.91,批准预售面积335.542020年办理抵押交易业务19568件,新建商品房销售备案4660套,备案面积51.41万㎡,批准预售面积51.43万㎡。按拨付标准拨付了17个项目,20.7亿元预售监管资金。20181225日,出台了《宁国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意见》、《宁国市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办法》,规范了商品房交易资金监督管理,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交易风向。完成了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厘清交易和登记职责,在省内率先推行存量房房源挂牌交易制度,2020年完成存量房房源核验9670套,办理存量房屋交易3625起,交易面积42万㎡。加强经纪机构备案工作,累计备案150家经纪机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采取约谈、暂停网签权限、行政处罚等手段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网络信息平台房源信息发布行为。

2找好难点聚力物业管理对全市238个小区业委会20家物业企业进行备案。成立市物业办及街道物业办,建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综合协调的物业管理工作体制。出台《宁国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保障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维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共归集维修资金12793万元,受理维修申请5011笔。2020年共受理维修资金申报1100余笔,查询350多笔,归集维修资金3000余万元,支出维修资金450余万元。制定出台了《宁国市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一家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先后出台了《宁国市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10余个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物业管理各方行为。2020文明创建期间,全市123个物管小区实现公益广告全覆盖,施划机动车停车位4000个,新建充电棚1000㎡,增设充电口16000余个,新建车辆识别系统32个,改造了25个老旧小区停车位(棚)。

3找好痛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建筑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坚持开展建筑市场日常巡查及季度执法检查工作。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及时处理农民工投诉,及时化解欠薪矛盾。加强对站场扬尘治理、污水排放设施建设、日常管理的不间断检查。二是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把关。持续推进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三是坚持对涉黑涉恶行为零容忍态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打击工程霸专项整治行动,全市10家无资质预拌混凝土在规定期限内全部取缔。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房地产领域打击资金霸专项斗争。

4、找好要点规范人防建设。建立了人防工程行政审批、质量监管、验收备案等配套制度,优化行政审批,规范审批流程。实现行政审批、质量监督、日常巡查等工作信息化。收取易地建设费约6000万元。发放人防工程平时使用证17个,建设人防工程约12

4)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1、建设智慧供水。将城区供水范围划分三个大片区,启动供水管网压力流量实时监控建设。现已建成DMA一级分区22个,二级分区14个,小区DMA137个,压力监控点199个,投入资金约400万元。2020年完成21老旧小区的自来水管网改造

2、建设智慧房管。建成上线了宁国市住房保障和房产交易综合信息系统对历史上所有产权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实现了档案资料的数据资源化,其中产权产籍档案97633份,数字化整理2553251页,关联产权数据和档案97633条,整理抵押档案20625份,关联数据和业务档案20625条。四是积极推动公租房信息化创新,积极推动各相关部门联动审核,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走路,真正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趟

3、建设智慧人防。全市人防指挥机构建立健全。建成了人防指挥通信系统;2019年投120万元建设完成了人防两室两库一中心升级了视频系统、短波电台设备,实现了与上级人防办的互联互通和语音、数据、图像的实时传输;建成并投入使用指挥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连接了公安专网。十三五期间,城区警报音响覆盖面达到98%以上。

4、建设智慧工地。将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扬尘管控等纳入工程项目监管系统,随时掌握在建工程建设状况和安全状况,同时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平台,有效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房地产市场增长缓慢。是市场整体销售不容乐观,虽然相对去年略有增长,但随着新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市场库存量增大,当前总库存为89.86,其中住宅为50.27,非住宅为39.59。按照当前销售形势,住宅去化周期为12个月,非住宅的去化周期为85个月。二是多数存量项目已逐渐建设完成,统计数据上报结束,2020年仅2个新开工项目,目前统计在库项目数为22个,很难达到较高的正增长幅度。

2物业管理难度不减是物业管理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从业年龄大。二是业主委员会成立及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规范。业委会作为小区自治主体,缺乏资金保障,纯公益运作既不专业也不能常效发挥作用。三是小区停车矛盾逐渐突出。因车位价格属于市场定价,政府部门只能出台指导文件进行管理,小区停车执法主体不明确,造成地上停满车,地下车库利用率不高。

3中小城镇及传统村落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一些历史建筑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与保护利用矛盾突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亟待更新改造。

(4)人防建设仍需完善。目前人防机动指挥所未完成建设,人防易地建设项目和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未启动。

二、2021年、十四五工作计划

对十四五期间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考虑是:结合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等发展理念,以城乡规划为龙头,重点项目为突破,精细管理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生态文明现代化美丽山城。

(一)坚持规划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1、畅通城市“血脉”循环。一是加快完善城市路网,实现向井字+外环的转变。谋划启动汪港公路延伸工程至振宁路道路及宁港路改线段道路二环建设,优化东部新城交通体系,拓展东部新城空间,同时实现高铁新区和港口园区无缝对接;启动嵩合路至宜黄线段、仙霞南路延伸至南极东路道路建设(铁路搬迁后延伸至宜黄线)二纵建设,启动国泰路至站前广场、慈安路桥至宁港路道路二横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外联内通骨架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区域路网沟通以及对外出行的整体服务水平,以满足多层次交通需求二是实施精品绿道项目,完善城市绿道网络布局,对已完成的公园绿地改造和提升,打造一园一品特色,2021年计划启动并完成凤形公园、城市道路、公园绿化提升工程等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环西津河、东津河绿道延伸工程等绿道建设。三是讲好金廊故事,留住城市记忆。依托皖赣铁路老线谋划主城区与港口副城区交通路网,同步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提升主、副城中心区域联通。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结合东部新城建设,编制河沥老街保护规划,优化街区功能,复兴街区活力。加强胡乐村、山门村、白茂村传统村落日常管理保护,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有效途径。2021年计划完成46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36处历史建筑保护挂牌,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

2、拓宽城市开发边界。将东部新城、高铁新区等纳入城市拓展重点地区,优化区要素配置,组团式推进重点地区高品质建设。东部新城片区以中津河为中轴,中津河东以老虎山为中心,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为主体,打造文化旅游片区;中津河以西以嵩合路建设为主,近以高中部、奥特莱斯项目推进区域开发,远望市医院建设推进医养结合。近期推进嵩合路建设、东津路改造、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和东津河、中津河河沥溪段防洪路堤等建设,远期建设万家水库、凤凰路等区域。高铁新区片区以高铁车站为载体,国泰路为中轴,宁港路为枢纽,通过长途汽车站搬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西津河沿河湿地建设,逐步形成宜居宜游高铁新城。

3、增强城市抗灾能力。统筹城市空间规划的编制与人防工程建设,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对较大的公园、广场区域建设地下停车场,新建项目人防设施建设等方式,实施高铁车站人防设施、市医院人防设施、市政府广场等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民防空需要,打造立体化城市格局。全面提升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

4、聚焦城镇融合发展。依托乡镇发展特色优势,合理规划乡镇空间格局,因地制宜地引导乡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城乡协调一体发展。结合十四五期间港口副中心城市港口园区以承接长三角产业示范区为目标,东津特色产业园建设以中德智造小镇(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基础,打造面向国际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契机,推动农村人口向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乡镇(港口、中溪等)、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加快城乡供水整合、气化乡镇项目实施,推行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1、打通城市“微循环”。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发展思路,研究谋划符合市情、具有可操作性的主次路网级配建设项目,新建汇德路、建业路、站前路、叠翠路等城市支线道路;打通旗山路、城西路等断头路;优化改造党校、健康大楼等城市拥堵路口,畅通道路微循环。梳理城市空闲地块用于增绿、补绿、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提升中心城区居住环境、缓解停车难问题,方便居民生活。2021年计划实施宁城北路沥青路面、青龙路与宁国大道等路口交通工程提升改造、城区交通信号灯改造等便民工程

2、健全住房供应体系。一是完善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的流程,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完善申请预售许可相关材料。二是加强预售监管资金拨付审查力度。积极探索电子签名、人证识别等新技术,将相关技术应用到房屋交易网签中,实现房屋买卖双方线上远程签约。三是全面建立包括转让、抵押、租赁的房地产市场监测机制,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房源信息管理,与房地产领域的网络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对房源进行实时验证,全面推广房源扫码验证。五是开展房屋租赁网签备案工作,探索房屋抵押交易网签备案工作。六是持续推进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深层次对接,深化一窗受理成效,继续压缩交易和登记工作时限,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强化住房保障服务意识,优化公租房分配工作,对重点对象实施精准保障,同时做好公租房运营的监督管理,拓宽对住房保障和租赁补贴范围,完善租赁补贴发放政策,加大对新市民租赁补贴保障。

3、全面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一是以小南河、星河、龙潭河为轴线,向沿河周边区域敷设,结合宁国备用水源地迁建及水生态体系建设等专项债券的发行,对城东路、宁阳路、东风路、宁墩路等道路,背街小巷雨污水管网、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2021计划结合老旧小区红线内外改造完成20个小区自来水管网和5km老化管网更新改造,实施金山维也纳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结合高铁新区国泰路建设,同步实施引水入城工程,从点源、面源以及河道内源彻底解决内河黑臭污染问题。二是在对2000年底建成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的前提下,适当将建成于2000年底后但年限不得超过2005年底的小区纳入改造,十四五期间初步计划改造老旧小区78个。在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前提下,推进部分成熟小区或片区基础设施完善类(基础设施)和提升类(公共服务)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社区。三是规划中心城区立面改造,解决沿街景观总体效果不好、建筑物外立面缺乏整体规划和色彩规划、沿街商铺外立面广告杂乱无章等问题,提升城区整体风貌。

4、高效推动污水处理。利用专项债项目分批对河沥片区、老旧小区、城区道路雨污水干(支)管进行检测,对混接及病害管网进行改造修复,完善老旧城区的污水管网2021年完成丰盛苑入河排口、迎宾路入河排口改造。二是结合十四五期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总量增加,适实启动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三是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偿还历史欠账与杜绝新增错接乱排相同步,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的举措,进一步提高管网规划建设系统性,提高污水管网建设质量与管理水平。2021年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5、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一是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新建道路、小区、公园设计中强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二是实施小南河等入河泵站建设、东津河两岸沿河以路代堤道路建设、城市内涝点整治(清华路、党校路段、仙霞路等地段),逐一消除内涝隐患,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三)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城市内涵

1、打造互通互联城市圈。推进实施西津河湿地、东津河湿地公园、水阳江橡胶坝、水阳江岸线整治等项目营造修复公共滨水空间和生态保护区域,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实施绿道建设,实现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有机串联,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

2、推行智慧城市大整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推行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小区)、智慧工地等体系建设,完善排水、供气、供水等地下管线的有效监控系统,结合人防、房管等系统打造一体化智慧平台,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整合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形成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能力。

3、紧抓精细体制管理。对标沪苏浙等先进地区管理标准和要求,对照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抓住城市管理的关键问题和细节,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树立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持续优化质量安全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社区物业、生活垃圾、城市扬尘、违法建设、市容秩序、营商环境优化等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切实规范业委会组织建设。加强对业委会组建工作的指导,通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党员比例等方式创新业委会的组织模式,增强业主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

4、助力美丽宜居城镇。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21年计划完成乡镇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更新。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住房设计下乡,引导农户建成结构安全、功能合理、成本经济、风貌乡土、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组织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着力提升农房设计和建设品质,逐步建立健全农房建设质量管理制度。2021年完成动态新增3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5、聚焦项目谋划促发展一是认真研究政策导向,敏锐捕捉项目信息,围绕民生保障及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并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中央预算专项资金和国家加大地方债券发行政策机遇,争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二是支持国有企业拓展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经营板块,加强资本运作,提高造血能力,促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2021年计划完成中德智造小镇供气建设中压管道20km三是完成人防机动指挥所的建设,落实人防易地建设项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