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060X/202101-0012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重点工作】宁国市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2021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思路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1-29 发布日期: 2021-01-29
索引号: 11341702003256060X/202101-00124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重点工作】宁国市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2021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思路
文号:
成文日期: 2021-01-29
发布日期: 2021-01-29
【重点工作】宁国市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2021年林长制改革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1-01-29 11:21 来源: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我市按照安徽省、宣城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以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实现五绿协调发展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

是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出台《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严格落实“生态立市、兴林富民”要求,不断强化改革意识,持续聚力打造“四区”示范,统筹推进林长制改革工作。市级总林长定期调度、带头督导,市、乡、村三级林长深入一线、严格履职,结合森林防火、经济林产区生态修复、森林村庄建设等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林督查。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市、乡、村三级护林员管护体系,实现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禁止积极探索公益林、天然林并轨管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为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打造绿色发展生态样板奠定基础。

 是坚持目标导向,严格落实五绿任务。严格按照“扩总量、促质量、增效益”总体要求,同步推进营造林、古树名木保护、天然林禁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森林防火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增绿、护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聚力增绿,全面完成春季新造林任务完成人工造林1800亩,有序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新增41万株;创新运用“园企共建、收益分成”模式推进生态修复,政府提供土地、企业自筹苗木,合股投资绿化造林200亩。聚力护绿三化同步实施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各类古树12株,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28561株,打孔注药7910株;建立完备的护林员组织体系(市成立大队、乡镇、街道成立中队、村成立小队),实行网格化管理。聚力管绿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探索公益林与天然林并轨管理,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了2020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精神,妥善化解矛盾隐患,全面完成野生动物禁食、在养野生动物退出处置工作;处置涉林行政案件126起;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成板桥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全市未发生森林火险;聚力用绿持续推进“宁国山核桃产业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在山核桃产区推行禁用除草剂,加快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修复;积极推动“林业+”生态综合体建设,筛选确定市级三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5个,森林观光示范点5个,深度挖掘森林与文化融合,打造一批森林康养项目,丰富全域旅游内含。聚力活绿不断健全金融扶持林业建设机制,扎实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工作,着力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办理林权抵押登记8笔,新增抵押贷款2477万元;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林长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出台《宁国市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农村承包林地活化经营权制度,在我市特色经济林—山核桃产区开展托管经济,不断提升山核桃集约化经营水平;选择12个林地股份制经营试点村作为先行区联系点,重点选择家庭农场、股份合作、托管经营、“净林地”经营等四种经营模式,将林业项目、林权融资、科技服务等扶持政策向联系点倾斜;建立完善农村集体林地林木经营权保护制度,促进林地林木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山核桃、竹林等特色经济林产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凸显改革亮点成果。一是创新运用“园企共建、收益分成”模式推进生态修复,政府提供土地、企业自筹苗木,合股投资绿化造林。打造港口镇四旁四边四创绿化示范基地,做好增绿文章,进一步提升宁国北大门品位和形象。二是成功举办安徽省首次古树冠名权公益拍卖活动,创新古树名木保护市场化新模式。三是高效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成板桥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四是创新野生动物禁食、在养野生动物退出处置工作新模式,将蓝孔雀纳入补偿范围;五是颁发宣城市第一本林权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全国首本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动产权证。六是安徽省首次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纳入政策性保险,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增设野生动物公众险。               

二、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各级林长围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林督查的频次还不够,各地各部门在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林农增收等方面抓整改的力度不够、抓发展的劲头不足,缺乏齐头并进、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二是人员力量保障不足。特别是在乡镇林业站体制化转后,原有的人员力量被削弱,而森林公安整体转隶后,尚未建立专门的林业执法队伍,涉林案件执法出现“真空”,从而影响了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推进。三是防灾减灾能力偏弱。全市森林防灾减灾体系不够完善,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薄弱,在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我市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为统领,以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主攻方向,紧扣“生态立市、产业富民”主题,聚焦五绿,统筹发力,积极探索“两山”转换的有效实现途径,凸显产业富民特色优势,聚力打造宁国林长制示范先行区的特色样板。

围绕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任务。

一)努力建成一个平台依托国土空间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林长制信息化平台,实现自然保护地、天然林、公益林、古树名木等数据成果的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推动传统林业向智慧林业转变。加强长三角地区县级林业部门对接交流,建立互动协作机制,开展省际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基础建设、联合执法等深度合作,实现区域林业治理成果共享、森林资源联防共治。

(二)重点推进两项改革。一推进林长制示范先行区建设。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承包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联系点工作创新;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模式,充分放活集体林地林木经营权,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释放林业发展活力。重点总结完善山核桃产区“连片托管”“单户托管”具体做法,在山核桃、毛竹产区进行有效推广;全面推进集体林地林木经营权流转证发放,为适度规模经营者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推动金融支持林业。加强林权直接抵押,扩大贷款规模;贷款畅通贷款渠道,加强与市担保公司、民生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制度措施,常态化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贷款业务。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缓解涉林主体融资需求,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全面振兴三大产业。一是推动山核桃产业振兴。推进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以示范点建设、林地流转、主体培育、无人机统防统治为重点的年度任务清单,实施山核桃退化林修复  亩,提升有机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引导推广张网采收面积1500亩以上。二是促进竹产业转型。以补齐加工产业链为突破方向,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抓手,力争招商引进竹子精深加工企业1—2家。推动建设竹笋加工园区和竹材交易集散中心。巩固提升仙霞现代竹子科技示范园区,发挥标准化经营的示范作用。三是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学习借鉴周边地区林下复合经营模式,引导发展适合山核桃、毛竹等林下种植项目,支持胡乐国有林场培育扩大林下经济种植基地,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

(四)着力推进四大工程。一是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高标准建设国家特殊及珍稀树木培育项目1500亩,巩固提升恩龙珍稀树种培育项目建设水平。指导港口西村、中溪夏林争创新一轮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完善提升恩龙、詹氏两个现代林业示范园区。二是自然保护地提质工程。配合自然保护优化整合方案后续调整完善工作,启动整合后新的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全面巩固完善“四有”基础。扎实做好“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核查。加强自然保护地执法监测和巡查力度,杜绝发生新的违法违规问题。完成青龙湾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审,适时启动勘界立标工作。迎接西津河湿地公园试点项目省级验收。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增效工程。以“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为遵循,指导年度森林采伐工作。启动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调查,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数据库。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能力,制定《2021-2025年宁国市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计划》,完成松材线虫病死树清理2.4万株、打孔注药1万株。巩固提升板桥省级自然保护区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示范点建设。四是野生动物保护工程。针对野生动物禁食后的新形势、新要求,从2021年起,我市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纳入政策性保险。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20万元投保资金,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增设野生动物公众险,按年赔偿限额6000万元标准,支付用于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赔偿。通过建立野生动物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政策性理赔机制,整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