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教体局开展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11-10 14:43
来源:宁国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精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我市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重残少儿”)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保重残少儿亨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探索重残少儿居家接受教育的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在我市残联部门登记的(含未领残疾证),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并愿意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适龄重残少儿。
三、服务原则
1、免费教育原则。送教上门服务属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教育范畴,接受服务的家庭及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2、协商一致原则。尊重重残少儿家庭的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送教上门服务的学校与重残少儿家庭进行平等深
入协商,就各方需承担的工作责任等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按协议开展服务。
3、采取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送教上门的教师在做好服务对象教育的同时,指导好家长,使家长能够正确教育、训练服务对象。
四、时间安排
送教上门对象的教学时间,由送教教师与家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备案。原则上每周一次,每次半天(按3节课计算)。
五、师资保障
鉴于目前我市从事特殊教育教师严重缺乏的情况,现阶段主要是由片区学校选取部分责任心强、有爱心的现任教师,作为送教上门的兼职教师,承担送教上门服务。教育主管部门将加大送教上门教师培训力度,逐步建设一支稳定的特教师资队伍,提高送教上门教育质量。
六、经费保障
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生均公用经费按上级相关部门规定核拨,到2016年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送教上门生均公用经费用于送教上门教育教学设备的配备,以及送教上门服务人员的交通费、工作补贴费等支出。
七、工作要求
1、保障教师权利和安全。各校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按每次( 1个上午或下午)3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并适当倾斜。
每次到家庭开展送教服务应有2名人员。各校要制订应急预案,为送教上门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2、学校每学期初、末分别召开一次业务指导及送教上门授课教师工作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
3、送教上门老师应根据每个重残少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原则上,教学内容以语文、数学、生活常识为主,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不统一教材,可参照小学阶段课本自行选择和编写教学内容;多采用直观式、游戏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重残少儿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4、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学籍应纳入承担学校的学籍管理之中,学校要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家长反馈等。
八、效果评估
学校要将送教上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和检查考核内容,各校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学期,学校至少2次到接受服务的重残少儿家庭检查上门服务情况,了解家长对送教上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学校根据服务对象家长意见、教师送教笔记、学生成长情况,对送教教师进行评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