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建议提案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006-00251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宁卫健办〔2020〕37号
成文日期: 2020-06-18 发布日期: 2020-06-18
索引号: 11341702394647658C/202006-00251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宁卫健办〔2020〕37号
成文日期: 2020-06-18
发布日期: 2020-06-18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6-18 15:51 来源:宁国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雷何环、程天全、蓝成香等代表:
  首先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医养结合基础上加快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一、医养结合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医疗机构床位数2128张。养老机构35家,设置各类养老床位3842张(含养老机构床位3592张,医疗机构护理康复床位91张,社区短期托养床位159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4张;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44家,设置短期照护床位、餐厅、浴室、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0%。
  (二)医养结合模式
  一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二是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养老服务,促进“医中有养”。三是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促进“养中有医”。四是探索“居家医养”式。借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服务范围从医院、社区延伸拓展到居民家中。
  二、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
  市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宁国市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卫计医〔2017〕267号),明确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具体措施,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2015〕70号),《关于印发宁国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宁政办〔2018〕65号)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医养结合在我市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设施规划、行业管理、产业化、品牌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针对你们提案中的建议,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吸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20年实现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100%。加大社区养老服务宣传力度和服务供给能力,探索推进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争取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编制我市医养结合项目招商手册,依托市社会福利院世行贷款项目等针对性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招商工作,着力做大做强我市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提升产业服务层次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打造1个医养结合机构“宁国名牌”。
  (二)拓展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业务。兴建一批集生活居住、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养老综合体。在城镇建设、旧城改造、社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合理配置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结合旅游、乡村文化开展各类面向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
  (三)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鼓励企业在医养结合养老领域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重点发展适老化的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无障碍科技产品。引进、培育、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自助互助服务网络,健全“覆盖广、多层次、个性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关心关注,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0年6月18日


抄送:市人大办、市政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