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2020年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2019年度宣城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和《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宁国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扎实推进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开展2020年“村庄清洁提升年”活动。
二、主要目标
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常态化管理,所有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厕所改造完成8000座农村无化害卫生厕所(包括移民、环保项目);加快改厕整村推进和云梯乡、天湖街道整乡推进步伐,实现90%以上常住农户使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认真抓好2017-2019年“回头看”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引导乡镇探索建立厕所粪污市场化清掏和资源化利用处理机制,实现管护全覆盖。污水治理新建4处2019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集镇(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省级中心村已建污水处理系统常态化运行。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开展村庄内河流清淤及生态保护工程、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等村庄整治,实现规划保留的村庄及公路主干道、精品旅游线路沿线全部达到村庄清洁标准。美丽乡村建设完成4个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启动4个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提升10个宣城市级中心村;创建2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4个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巩固提升田园精品区、重点建设红色旅游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确保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三、重点任务
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样板示范,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原则,全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力求做出品牌、做成风景。
(一)巩固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常态化治理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聚焦清扫保洁提质增效。开展露天垃圾池“清零”行动,全面完成露天垃圾池等清理改造,杜绝农村生活垃圾违规堆放、就地焚烧现象。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督检查考核,强化结果运用,确保实现全覆盖、常态化管理。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生态美超市”建设和评选最美乡村保洁员活动。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完成4个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个村的2020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点建设(胡乐镇竹川村、甲路镇石门村、霞西镇上门村、青龙乡青龙村、港口镇山门村、仙霞镇龙亭村、中溪镇狮桥村、南极乡龙川村、宁墩镇吉宁村、梅林镇花园村)。结合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实现河塘沟渠水系连通。
(三)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1、全面排查,落实整改。结合疫情防控,全面宣传粪口传播危害,提高农民改厕积极性。3月底完成2017-2019年改厕“回头看”排查,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个清单”和整改工作台帐,5月底完成整改,6月完成整改验收,确保逐户逐厕整改到位。对因水毁无法整改的户用厕所纳入2020年改厕计划,对无需整改或无法整改的进行调整更换。
2、严格管控、确保质量。确保农村厕所科学合理建设、有效使用,严防“豆腐渣”工程,不得盲目贪大求洋,严禁“数字改厕”、“形象工程”等。对未落实防渗水、未接通自来水、污水直排、无“三口一孔”、建而不用、建而无用、建新不拆旧、不尊重群众意愿等坚决不予验收通过。改厕施工结束后,乡镇组织人员逐户逐厕验收,分户填写《验收记录表》,由改厕户在是否满意栏签字认可,并由验收人员联合签字确认。市农业农村局对各乡镇改厕工程实施抽检,根据验收合格情况,按照1800元/户标准拨付改厕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3、探索机制,建管并重。积极探索构建农户自行清掏与社会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粪渣粪液清掏处置体系,鼓励支持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对不具备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条件的,要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坚持适当收费,市场化运作,不搞“大包大揽”,对贫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等农户可以适当补贴或减免收费。探索后续管护维修、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管护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建、管、用并重的长效运行机制。
(四)提升村庄清洁
以“村庄清洁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政府组织、村民参与,规划先行、科学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2020年创评6条“最美乡村路”、50个“最美自然村(中心村)”、100个市(县)级和5000个乡镇级“最美庭院”、50名“最美乡村保洁员”。
(五)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
1、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加强中小养殖户(生猪、肉鸭、土鸡)管理,督促建设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做好配套设施维护,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装备正常运行,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调优畜禽养殖布局,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巩固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关停或拆除成果,杜绝出现新建养殖场和复养现象。积极引导限养区内养殖专业户退出畜禽规模养殖,实现自养自食农户畜禽圈养、且控制合理规模内,实现限养区内无养殖污染排放目标。实施生猪、家禽业转型升级,扩大生猪及猪肉替代品生产,做好稳产保供工作。发展生态畜牧业,促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现区域种养平衡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六)提升村庄规划建设
1、高标准建设2019、2020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按照省级中心村建设“十大任务”(垃圾处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通畅、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村庄亮化)要求,对4个2019年度省级中心村(仙霞镇孔夫村、宁墩镇宁墩村、港口镇灰山村、汪溪街道姚高村)进行对标达标建设,拟定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补缺补差建设时间节点,加快补齐短板,开展半月督查、月通报、季考核调度,确保顺利通过省考核。启动4个2020年度省级中心村(仙霞镇杨山村、万家乡万家村、中溪镇凤凰村、青龙乡西林村)建设:一是立足村形地貌和现有基础设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由乡镇自行编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二是按照省级中心村建设“十大任务”要求,进行对标建设,年内完成总工程量80%以上;三是将省级中心村建设与全域旅游、传统古村落保护等相结合,建设一批休闲文化旅游特色乡镇和特色村,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
2、长效管护已建省级中心村。根据《宁国市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办法》(宁农工办〔2019〕7号)要求,建立中心村长效管护机制,在资金筹措上由市级财政奖补一点(原则上每个村安排3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村级集体和村民自筹一点、引导社会参与等方式,建立长效管护资金筹措机制。每季度督查考核一次,综合得分90分及以上,按照标准予以拨付;综合得分为80~90分,按照标准的80%予以拨付;综合得分80分以下,按照标准的60%予以拨付;扣除的资金用于奖补考核效果好的中心村,确保已建省级中心村有人管、管护效果良好。建立长效管护资金筹措机制,确保建管并重。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损坏达2个月以上未修复的不予拨付管护专项资金。综合评选认定10个“最美中心村”。
3、提升市县自主中心村建设。对10个2019年宣城市级中心村(梅林镇田村村山后中心村、青龙乡青龙村渔塘中心村、仙霞镇杨山村杨山中心村、仙霞镇石岭村大坞中心村、云梯乡白鹿村朱家村中心村、胡乐镇竹川村竹川中心村、宁墩镇吉宁村杨家畈中心村、霞西镇朱村村朱村中心村、万家乡万家村万家中心村、河沥溪街道长虹村荆山中心村)进行提标扩面,重点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整治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整治、道路畅通等5项内容提升。年终根据宣城市、市(县)本级考核成绩和各中心村建设资金投入大小,分别予以4~6万元以奖代补。
4、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根据《宁国市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工作方案》部署,2020年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示范片区(云梯-仙霞-中溪沿线),巩固提升田园精品示范片区(西津-港口-青龙-竹峰-霞西沿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开展示范区最美乡村路创建活动,评选3条最美乡村路。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扩充示范区建设资金池。
5、持续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示范村认定。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认定办法的通知》(皖农工办〔2019〕18号)精神, 创评2020年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2个、示范村4个。
6、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创建。根据《宣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宣农工办〔2019〕57号)精神,创评宣城市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镇1个(仙霞镇)、示范村5个。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各乡镇、街道要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牵头抓总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完善全民参与机制,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门前三包”,建立“村干部包片包组、乡镇干部包村、部门联村共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
(二)注重宣传激励
各镇、村要广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宣讲政策要求,开展技术帮扶。要综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与技术,结合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宣传墙、科技入户等形式,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郁群众氛围,积极宣传推介各地整治工作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
(三)畅通投诉举报
制定出台《宁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奖投诉举报机制》,公布举报平台、畅通举报渠道,实行有奖投诉举报,做好投诉举报信息登记、核实、查处、反馈等,对农村垃圾、污水、改厕等举报经核查属实的,予以奖励。
(四)严格考核奖惩
将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出台《宁国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分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并印发考核情况《通报》,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全市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020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