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重大决策预公开> 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集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12-00108 组配分类: 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征求《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意见的通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19 发布日期: 2019-12-19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1912-00108
组配分类: 重大行政决策意见征集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征求《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意见的通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12-19
发布日期: 2019-12-19
关于征求《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意见的通告
发布时间:2019-12-19 09:42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皖办发【2019】19号),结合我市实际,草拟了《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19年12月30日前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馈。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楼林长制办公室收,并在信封上注明“反馈意见”,单位提出的请加盖单位公章。
  二、通过以下电子邮件反馈:nglzzbgs@163.com
  联系电话:0563-4037069
  附件:《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
2019年12月20日
宁国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9—2025年)
  为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皖办发【2019】19号)、《宣城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结合宁国实际,按照“生态立市、兴林富民”总要求,积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力打造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先行示范点、林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样板点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示范点”,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林业示范区,探索林长制改革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林长目标责任体系,健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五个一”服务平台作用,初步实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7.8 %以上,林木绿化率80.65%以上,林木总蓄积量达到988.1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湿地保护率超过60%。
  二、重点任务
  统筹推进增绿、管绿、护绿、用绿、活绿任务,坚持制度创新与示范工程相结合,以文化与科技为引领,以工程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重点实施生态优先、信息化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大工程,完善林业生态修复、保护管理、绿色发展三大制度,聚焦林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主体功能明确,资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综合效益提升现代林业发展目标。
  (一)坚持生态优先,创建林业生态安全先行示范点。
  1、实施生态修复提质工程。以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土绿化,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项目,加快山核桃等经济林生态修复,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全面实施生态修复,打造提升皖南川藏线最美景观绿廊,80%以上乡镇创成省级森林城镇,50%以上行政村创成省级森林村庄,创成国家森林乡村10个。
  2、实施信息化管理支撑工程。依托国土空间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林长制智慧化信息平台,整合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为推进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到2022年,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实现以信息化为保障的林业现代化。
  3、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突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到2025年,建立完善我市重要自然保护地(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四有”(机构设置、规划编制、矢量数据、勘界定标)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野外视频监控智慧平台建设,实行“一区一策”抓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严守红线底线抓护绿,保护天然“本底”守住生态红线,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
  4、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和天然林停伐。巩固国家、省级、市级公益林76万亩,将山核桃主产区天然林划定市级公益林2万亩,同步予以生态补偿,严格落实天然林停伐政策。
  5、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实施长江防护林封山育林项目5万亩(每年1万亩)。对青龙湾水库周边、 三条大河流源头及沿岸山场、景区、国道省道铁路两侧山脉等重点区位及重要生态脆弱地段全面封山育林。
  (二)立足长效机制,打造林业发展制度体系创新示范点。
  6、完善林业生态修复制度。强化“增绿”,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转变森林资源增长方式,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创新完善多渠道、节约式、高效率的林业生态修复制度体系,科学营林、提质扩面,加快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建立林业以森林和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屏障。
  7、完善林业保护管理制度。聚焦“管绿”、“护绿”,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增长”的要求,探索创新重源头、管动态、求实效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安全和稳步增长。
  8、完善林业绿色发展制度。聚集“活绿”“用绿”,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机制、合理补偿”的原则,探索创新多元化、市场化林业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和产权明晰、流转顺畅、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林业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形成“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优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遵循绿色发展,打造林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样板点。
  9、聚焦一产提质。结合我市资源禀赋,东南部以山核桃、香榧、笋用竹特色经济林集约经营,中部以毛竹集约经营、西部以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一产提质行动。建立山核桃产业振兴、竹产业转型、森林旅游为特色的林业产业基地。扎实推进“山核桃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山核桃生态安全、基础设施、主体培育、科技创新、质量品牌“五大攻坚战”,创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巩固“全国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地位。加强高效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生态竹林等竹资源培育。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和复合经营,实现林农持续增收致富。
  10、聚焦二产增效。实施品牌战略,引导林业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组建林业产业联合体。支持山核桃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设立国家级产品研发中心,发展专业化、一体化山核桃服务公司,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促进林农与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打造皖南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引进竹子精深加工企业家,延长竹加工产业链,逐步破解竹产业发展困境。
  11、聚焦三产升级。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将森林生态旅游打造成我市林业第一支柱产业。谋划融入重建大黄山国家公园,突出保护具有国家意义典型的甜槠、湿地元竹、南方红豆杉和青龙湾山地湖泊等独特自然风景区域,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修复,开展区域特色生态专题研究,发挥生态科普宣教、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促进森林生态观光、户外运动游憩、林乡避暑休闲、林区养生度假、乡村绿色购物、生态文化节庆等为主要旅游产品的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创青龙湾森林旅游现代林业示范区。探索建设林业生态小微综合体、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业电商和林业碳汇等“五大产业新业态”。加强国有林场管理建设,突出国有林场生态公益属性,将国有胡乐林场建成全市珍稀树木培育基地、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森林旅游休闲体验基地。
  (四)突出统筹结合,打造林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实验点。
  12、开展植绿护绿全民参与行动。按照全社会参与、全民动员、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义务植树的组织方式,拓展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鼓励通过参加造林整地、种花种草、抚育管护等绿化劳动,履行公民植树义务,积极开展绿化认建认养、捐资助林 、“互联网植树”,加强义务植树的宣传发动、检查督促和技术服务,提高全民绿化和环境保护意识。
  13、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提升行动。认真组织执行《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方案》,结合“三调”成果,划定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空间,确保林业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14、开展绿色消费文化推广行动。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森林认证知识,倡导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市民采信森林认证结果的良好氛围。建立森林认证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森林经营单位或林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推广实施林业碳汇试验区试点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级总林长对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负总责,组织召开市级林长会议,研究改革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林业保护发展重大问题。林长制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等相关部门要制定服务保障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形成凝聚合力、全程参与的工作格局,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资金支持。本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林长制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市财政整合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各类奖补、项目资金,设立林长制专项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三)强化资源整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林业保护发展融入“五位一体”发展大局,结合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环境整治,加大与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部门配合力度,立足林业高质量发展,以林长责任区为单位,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林业示范工程项目,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亮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成果。
  (四)强化考核奖惩。建立完善林长制考核评价细则,把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对林长制年度考核较好的给予奖励,对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任务不能有效推进的,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一定形式予以通报。
  (五)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网站等媒体,加大林长制典型经验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力宣传“五绿”示范成果,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