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宁国 > 民生

“多元化”让农家乐发展走出一片天

发布时间:2013-04-10 16:51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随着各地农家乐的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家乐的生存发展也引起人们关注,如今,市民更喜欢沉醉于藏在“乡”闺的可口农家饭菜,想当一回光荣的“劳动者”,感受一回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惬意,农家乐的发展也开始从单一化而走上了多元化发展模式。

  驱车从市区出发,向南山街道万福村青龙山村民组驶去,一条村村通水泥路曲曲弯弯绕于山田之中,大约行驶了9公里后,有这样一处农家乐,夏天这里可以采摘水果,秋天可以钓上肥美的鲜鱼,闲着还可以撒一把米给欢叫的鸡仔,饿了这有地道的农家菜……这就是村民布志华新开的米屋山庄。

  种植业让游客来光顾

  “说起山庄的最初,那只是一片规模不大的水果林。”布志华告诉记者,当初种植的果树主要是让熟悉的人来这里采摘的。在布志华的果园里走一圈,记者被那成片成片的果树吸引,尽管是冬季,但穿梭果园之中,你似乎依然可以闻到浓浓的果香味。

  “我以前是行医的,后来转行种植果园,没想到来这里玩的人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我不断的扩大面积和种类。”如今,在布志华的悉心管理之下,他果园里的种植品种已不断增多,李子、梨、桃子,还有山楂,每年可供采摘的果树已有108亩,年收入五万元左右。

  农家乐让游客来“歇脚”

  每年果林的五万元收入,对于布志华来说还只是收入的小部分,更多的收入是他的农家乐和土鸡养殖。

  而说起布志华建农家乐的初衷,最初也只是为了方便来他这采摘的游客就餐的。“来这里采摘的人大多是市区的,一般采摘都需一上午,刚开始,客人们要么在老乡家里吃,要么就匆匆结束回家。”布志华说道,办一个农家乐留住客人就理所当然的提上了日程。

  2012年,布志华投入20多万元办起米屋山庄。山庄中,红色的语录写在白墙黑瓦的农屋上特别的醒目,屋内每一个包厢名都是以当地的村民组名字命名的,包厢内方桌、板凳显得农家味和徽派气息十足。当记者问起农家乐生意如何时,“一到周末客人就相当多,在厨房里一点时间休息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一名大厨告诉记者,十几名服务员都会忙的不可开交。据布志华介绍,虽然农庄新开张没多久,但每个月的营业额就可达十几万元。

  养殖业让游客多停留

  就在米屋农庄的旁边有一方池塘,几位游客模样的人正在垂杆而钓;不远处,几位家长带着孩子正在给一群欢叫的鸡仔喂着食……

  “这里环境不错,而且离市区也不是很远,周末没事就带孩子来玩玩,孩子也特别喜欢这里,喂鸡后都不舍得离开。而且这里的饭菜都是附近农民自己种出来的,味道还不错。”从市区慕名而来的孙女士无意间说出了农庄吸引人的原因。

  而每个月能给布志华带来10多万收益的农庄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定位。“我这个山庄就是要建成一个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庄,吸引市区的群众,特别是自驾游人群。而要想吸引更多人们来农家乐,以前的那种只建一个农家乐供人们吃饭的模式肯定不行了,必须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布志华是这样规划自己农庄的,也是这样建设的。如今,在他的山庄内,不仅有果树、垂钓和土鸡,还将土鸡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最高峰期所养的土鸡超过了5000只,仅销售土鸡,布志华每年便可再获利10多万元。

  下一步,布志华还准备投资建一个狩猎场,养一些野兔子供游客们抓。同时,他还学过中医,打算办一个以中医为特色的保健茶楼。“我不想自己的一生平平淡淡的活着,就想干点事,我们这里有这么好的山林资源,好好的打造一下农家乐是很不错的路,相信这样的多元化发展后,来这里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责编:吴明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