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金句连连,既振奋人心,又发人深省。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众所周知,过去抓发展,拼的是资源、政策,现在更多的是拼服务、拼环境。改善营商环境不仅是当下的高频热词,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映照着民情民意。
回望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全省首家县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砥砺前行十余载,当下我市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切入口,再次在全省率先“试水探路”,具有宁国特色的行政审批新模式,让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纵向看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政府服务水平还亟待提升;横向比高低,对标沪苏浙,我们的营商环境仍有不小差距;主动创优营商环境,更是宁国工业强市,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指明了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
简审批,要着力在“减”字上下功夫。要本着利企便民的原则,依法依规地实施“瘦身”行动,着力简流程、简材料、减成本、减时限,能简则简、能减就减,最大限度减轻投资主体负担,最大程度为群众办事添便利。
优服务,要努力在“优”字上做文章。对于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尽好“本分”,就要树牢“服务”意识,放下身段甘当“店小二”“服务员”。面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不仅工作人员的“脸”要好看,更要让群众的“事”好办,用心用情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强监督,要注重在“严”字上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以此次“严强转”专项行动为契机,坚决消除官僚习气的“审批思维”。审批事项划转的职能部门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要更好实现从事前审批走向事中、事后的监管,这也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改革风正劲,扬帆恰当时。在当前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创新举措、真抓实干,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力推升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在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