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东南的青山绿水间,宁国市正以“小城大爱”的温情力量,书写着文明城市的动人篇章。在这里,政府精准施策,搭建爱心汇聚的坚实平台,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织就细密温暖的服务网络;市民群众自发行动,传递健康向上的文明火种,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城市画卷。
将“小城大爱”理念融入城市治理肌理,从打通断头路到改造老旧小区,从建设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彰显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河沥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尤为亮眼,通过活化利用老街建筑,既保留了“宁国记忆”的文化根脉,又打造了集美食、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让市民在烟火气中感受文明传承。打造“旅游+志愿”服务模式,培育红色救援志愿服务队和“红领”调解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皖南川藏线”道路救援和矛盾调解志愿服务工作,为来宁游客提供暖心保障。
社会组织与企业的深度参与,让爱心行动从“单点突破”走向“全域共振”。工会系统打造125家“爱心驿站”,2家获评“安徽省最美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充电、急救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让城市角落充满温情。2024年该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967万元,深入实施各类慈善项目,“红色善行寒冬送暖”困难群众生活关爱项目资助343名困难家庭渡过难关,“续航未来”慈善助学项目资助122名困难学子圆梦校园,“童心圆”困境儿童六一圆梦活动帮助510余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民间公益力量同样活跃,“向日葵”心理援助团队走进校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银龄互助社”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帮扶,“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保护……这些自发形成的公益组织如星火燎原,让爱心善举渗透到城市每个角落。
政府与社会的双向奔赴,最终转化为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2024年涌现“中国好人”1人、“宣城好人”16人、“宁国好人”49人,他们的故事被制成公益广告,亮相公交站台、社区宣传栏,好人精神“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这些普通却不平凡的群众榜样用善行诠释着“宁国温度”,让“学好人、做好人”成为城市精神共识。在宁国街头,私家车主动礼让行人已成默契;商铺自发设立“爱心冰柜”,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提供免费饮用水;市民自发组建“文明劝导队”,开展交通疏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他们做的事情有时不足道不起眼,却在持久的接力和传递中,丰满着城市的爱心品格。
在这座山水相依的文明之城,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文明的守护者。政府引领如同灯塔,照亮城市文明的发展方向;社会参与如同纽带,连接爱心传递的每个瞬间;群众行为如同星光,持续点亮文明的璀璨星河。三者共同努力,让“小城大爱”成为宁国最鲜明的城市品格,共同书写着“大爱宁国”的时代新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