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串联民国邮局与非遗展演广场,历史建筑群落与光影舞台相映成趣,专业艺术团体正用徽派唢呐吹奏《百鸟朝凤》,唢呐铜碗映照着马头墙的飞檐,台下白发老人打着拍子,孩童模仿着吹奏手势。这张“古今同框”的生动照片,正是安徽宁国市河沥溪老街通过单元详细规划实现“历史空间活态传承”的最佳注脚。
作为首个实施单元规划的老城片区,河沥溪老街改造项目采用“留改拆”组合拳,将36处历史遗迹与264个嵌入式生态停车位、文化广场等民生设施有机融合。对保留建筑的挑檐、马头墙、门窗棂花、木栏杆雕纹等徽派元素进行三维扫描建档,采用传统榫卯工艺修复破损构件,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故”。
民居变成咖啡屋。
这一微观实践背后,是宁国市系统性的规划体系支撑。2023年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构建“总体规划+单元规划+专项规划”三级体系,将主城区划分为37个城市单元。针对城区的4个特色单元,已编制完成10.09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明晰工业、商业、居住等主导功能配比,并导入“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系数”等指标。该系数综合考量古遗址、古建筑群、人文历史纪念物及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多方面因素,量化确定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程度,为其徽派“商埠古邑”改造提供精准平衡支撑,也为全市规划治理搭建科学框架。
老街居民观看演出,笑容满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