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 > 健康城市建设

在当前基层减负的背景下如何科学推进健康城镇建设?

发布时间:2025-04-07 15:21 信息来源:爱卫漫谈 浏览:
字体大小:

       在当前基层减负的背景下,科学推进健康城镇建设需从优化治理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既要减轻基层负担,又要提升健康服务效能。以下是具体路径:

        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构建权责清晰的治理体系

       1. 明确权责清单

       建立基层健康城镇建设责任清单,避免“层层加码”和“甩锅式”任务分配。例如,湖南省通过《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实施办法》,简化申报流程,直接对标国家标准,减少基层迎检负担。杭州市卫健委则通过调整文件数量、会议规模和检查考核,推动政策落地与基层减负同步实施。

      2.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摒弃“过度留痕”“烦琐哲学”,将考核重点从台账报表转向实际成效。如湖南省采取“明查+暗访”结合的复审方式,随机抽取样本点,避免形式主义;同时,精简考核指标,推行分类考核,确保考核科学务实。

       二、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提升治理效能

      1. 推动“数智减负”

       整合基层政务应用程序,构建智慧治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例如,清理冗余的健康监测APP和报表,通过统一平台整合医疗、公共卫生等数据,减少基层重复填报工作。昌宁县通过政务协同平台精简文件传送,压缩纸质文件数量,提升行政效率。

       2. 强化技术赋能

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健康城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精准投放资源。例如,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慢性病、传染病等健康风险,为基层提供针对性干预建议,避免“撒网式”排查。

      三、以社会协同为支撑,激活基层自治活力

      1. 鼓励志愿服务参与

      发挥志愿者在健康宣传、居民自治中的作用,减轻基层人力压力。成都市兴蓉社区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模式,发动居民志愿者参与院落自治,下放部分事务权限,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议”,既提升自治效能,又为基层松绑。

      2. 引导多元主体共建

      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健康城镇建设,如医疗综合体、康养项目等。鞍山市金普健康城项目通过社会资本投资,整合医疗资源,为基层提供多元化健康服务,同时减少政府直接负担。

      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关键领域突破

      1. 加强基层医疗能力建设

      结合基层减负要求,优化医疗资源下沉机制。例如,昌宁县通过托管县级医院肿瘤科,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减少患者外流;同时,推动家庭药师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居民提供用药指导,降低医疗风险。

      2. 防范化解健康风险

       针对城镇化、气候变化等带来的健康挑战,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例如,通过气象数据与健康监测联动,提前防范极端天气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减少基层应急处置压力。

      五、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巩固减负成果

      1.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明确基层干部在健康城镇建设中的履职边界,对因创新探索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予以包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 推动编制资源下沉

      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将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充实基层健康服务队伍。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健康城镇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健康城镇建设与基层减负的协同推进,本质上是通过治理创新实现“松绑”与“赋能”的双向突破。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破形式主义之弊,以技术创新提服务之效,以社会创新聚共治之力,最终实现健康城镇建设与基层治理效能的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