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授予“2024年度宁国市亩均英雄”荣誉称号。自2020年以来,这已是宁国市第六年开展市级“亩均论英雄”评选,87家次企业获得表彰。
在“亩均论英雄”改革中,他们有何高招?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企业。
近日,走进位于宁国经开区的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智能注射车间,一排排新设备格外醒目。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20余台注射机和12台检测机。”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技术工艺部经理吕阿龙介绍道,这些设备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不仅将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左右,还显著减少了人工投入,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这些智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正是源于亩均效益改革。
“为了提升亩均效益,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供应关键橡胶件客户订单,去年共投资了4000余万元用于自动化的升级和改造。”吕阿龙介绍道,此次改造主要集中在硫化工序和检验工序。硫化作为保证橡胶制品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工序,使用了全新的智能注射技术。它取代了传统人工上料、人工脱模的模压技术,生产效率比之前提升了两到四倍,质量也更加稳定。
通过改造升级,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5.1亿元,进出口额2400万美元,亩均效益达33.5万元人民币,以“高亩产”的优异成绩领跑宣城制造业企业。“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设备,预计2025年产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20%。”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加勇充满信心地说道。
同样位于宁国经开区的宁国市裕华电器有限公司也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更大的产出效益。“这是公司去年重点引进的6条电容自动化产线,涵盖了电容生产的各个环节。”裕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志指着车间里一条条崭新的自动化产线介绍。
为加快产业升级,裕华电器不仅引进生产线,还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着力攻关各项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如今月产电容器能力达800万只,202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3.75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25%。
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一个个电容器产品经过焊接、灌注,再到打标、剪脚,最后进行严格检验,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与以往相比,随着技术攻关和自动化产线的引入使得车间整体生产效率达到50%的提升。”对于未来发展,方志信心十足,预计2025年一季度的指标较2024年一季度增长30%。
以“亩均论英雄”谋寸土尺金,德特威勒和裕华电器的发展是宁国市积极探索“亩均论英雄”改革的一个缩影。
根据亩均效益评价办法,宁国将工业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B(鼓励提升)、C(规范转型)、D(调控帮扶)四大类,根据评价结果分类实施差别化政策,倒逼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企业转型、闲置用地腾空,推动土地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集聚。
“‘亩均论英雄’从过去拼规模、拼总量向讲质量、讲效益转变。”宁国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至今,宁国先后四次修订完善亩均效益评价办法,从“亩均论英雄”1.0版迭代升级到“亩均论英雄”4.0版,评价对象分步实现全覆盖,评价分类更具导向性,评价范围更加合理,评价指标逐步丰富,形成富有特色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宁国模式。
2018年以来,宁国市规模企业亩均销售从改革之初130万元/亩,逐步提升至目前298.7万元/亩,通过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已盘活低效闲置土地4000余亩。
“目前亩均效益较改革之初翻了一番。2022年我们‘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还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宁国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历经六年多的深化推进和探索创新,该市已基本构建了“亩均论英雄”改革一体化工作体制机制,有力加快了产业升级迭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