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参与起草发布 1 项民政行业标准、28 项省地方标准、2 项团体标准。强化多元保障。加大对特困、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兜底保障,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公办机构安全管理、基本生活服务、照料护理服务等,率先建成市级失能特困集中供养中心,创新开展养老护理“送训上门”和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推进乡镇敬老院运营机制改革。目前,全市有 38 家养老机构,设置 3800 余张养老床位,入住2344 人,入住率超 60%。完善养老模式。构建集居家、社区、机构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南河、蔬菜社区等嵌入式综合体项目已建成。打造“政府+慈善”、“社区+企业”、“旅游+文化”等助餐模式,率先建成“慈善之家”老年食堂。
截至目前,老年助餐累计服务老年人 15 万余人次。推广居家养老。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为 594 名老人家庭配置安全扶手、防滑地垫、洗澡椅等适老化设施。建立“线上平台+线下督导+居家服务”网格化体系,每月为 2300 余名老人提供卫生清洁、情感慰藉等上门服务。加快项目建设。建设瑞康、健民等一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打造“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模式,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世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已完成 80%;数智康养中心等一批长三角养老项目完成备案。截至目前,签约养老项目总投资额 4.3 亿元,建设面积 6.4 万平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