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项目评审会举办。
会上,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规定的调查工作,厘清了宁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采用的调查方法科学合理,调查数据翔实,编制了《宁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项目工作报告》《宁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项目技术报告》《宁国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项目附图附录》等相关成果,并提出了调查成果的应用建议,为宁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象鼻兰
宁国市作为安徽省第二批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地区,于2023年11月率先启动调查工作。调查团队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等要求有序开展调查。共记录到各类物种3400余种,发现了大量重点保护物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分别为南方红豆杉、银杏、 红豆杉、象鼻兰和水杉;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分别为黑麂、梅花鹿、中华穿山甲、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黄胸鹀;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安徽省分布新纪录昆虫37种,宣城市分布新纪录鸟类18种等。
下一步,宁国市将强化调查成果运用。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成果为统揽,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调查成果运用到制定保护政策、绿色发展决策,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科研监测、提升公众意识、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同时,加强与各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强化信息互通,促进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把宁国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作为“亮点品牌”加以传承与延续,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