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为抓手,加强销售、使用、回收等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据统计,2021年以来,该市累计回收各类废旧农膜519.1吨,2023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9.8%。
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明确农膜使用者为回收主体,乡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直相关单位根据农膜回收处理流程有序开展工作。有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由废旧物资回收站等专业回收机构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以农田废弃物回收处理示范县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农膜销售、使用、回收等过程管理,重点做好农田废弃物回收站点建设、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引导、全生物降解地膜及防草布示范应用等工作,加快构建废旧农田废弃物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
根据农膜管理工作实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服务,由其组织力量对全市主要农业生产集中区和200只废旧农膜回收箱内的废旧农膜开展清理回收,根据实际需要每季度到各乡镇(街道)至少开展一次收集清运,确保废旧农膜及时回收。
印发《宁国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重点工作、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在竹峰街道、港口镇等地建立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示范区,开展地膜标准化使用技术示范,同时开展农田残留地膜监测和清理工作,重点做好田间残留地膜存量记录、抽样检测和地表地膜清理。
积极落实关于加强农用薄膜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抓住春、秋两季产膜用膜关键时期,深入农资门店和农资批发市场开展农膜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看农资生产经营资质、产品标签标识和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记录等。
提高农户科学使用和回收地膜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并通过环境保护宣传日和日常入户,向市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规,同时利用多种媒介,积极宣传农膜回收利用相关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