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聚焦学前教育领域民生难题,全面摸排、精准施策,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社会多渠道支持的保障机制,通过加密幼儿园布点、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师资水平等,努力构建普及、普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建扩购转,发掘公办教育资源潜力。将公办园项目建设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滁州市学前教育布点规划(2021-2025年)》,坚持布点规划与旧城改造、乡镇规划建设、薄弱园所改造兼顾,进一步加快公办园建设。2021年至今,全市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73个,增加公办园学位17970个。全面梳理民办园基本情况,按照“一事一议”“一园一策”原则,稳步推进“民转公”,鼓励原聘教职工留园工作,并保持与派驻教师同等薪酬水平。2022年以来,全市成功回收民办园3所,增加公办园学位990个。
二是提补明标,激发普及普惠推进动力。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学前教育各项补贴标准,鼓励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结合安心托幼行动,将全市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最低标准从500元/生·年提高至700元/生·年,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贴最低标准从200元/生·年提高至500元/生·年,明确幼儿园普惠托班补贴标准不低于100元/生·月,幼儿园延时服务补贴标准为300元/生·年,保障幼儿园良性运转。2022年至今,市级财政在安心托幼行动中投入补贴资金3700余万元。科学核算幼儿园办园成本,合理确定保教费收费标准,规范幼儿园收费。发改、教育部门联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延时服务费、幼儿园2-3岁托班托育费进行成本调研并出台相关收费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大对幼儿园违规收费学位的查处力度,结合开学检查、幼儿园年检等常态对幼儿收费工作进行督查。
三是聚焦民生,焕发学前教育服务活力。延时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助力家长按时接娃。出台《滁州市幼儿园延时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延时服务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师资配备、安全管理要求,将幼儿园延时服务纳入督查范围。2023年春季,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秋季开学,全市共有3.6万余名幼儿参加延时服务,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充分利用幼儿园闲置资源,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解决家长带娃困境。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教卫联合对幼儿园托班开设进行审批和备案,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托班工作开展。截至9月中旬,全市共有220所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招收2-3岁幼儿1400余人。推动幼儿园招生网上办,实现家长“少跑腿”。2022年以来,滁州市以城区试点使用幼儿园入学登记网络服务系统,多部门联合推进大数据共享互通,减轻家长登记负担,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
四是强师提质,巩固科学保教工作实力。盘活多方资源,稳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持续加大幼儿教师的招聘力度,同时采取转岗培训、内部调整、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配备幼儿园园长、教师。2021-2022年间,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增加2296人,师资力量得到充分加强。加大幼儿园专业人才培养,在全市多所职业高中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从源头上保障专业力量供给。持续开展国省市县园五级培训,确保幼儿园教师100%参训,专业助力提质赋能。结合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全市开展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交流研讨及半日活动设计,出台《滁州市儿童入学准备教育评价指导要点》,常态化开展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指导活动,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