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国市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持之以恒全力推进“信用宁国”建设
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按照“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继续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推行网上服务、并联服务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开展全市“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专项行动,共梳理32个市直单位办理事项,精简3493项申请材料,精简比率达61.5%。引入诚信机制,编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印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清单》,对全市19个证明事项采用告知承诺。大力推广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广泛开展数据共享、材料互认、并联推进等构建横跨部门、纵贯层级的服务模式。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技改项目备案等事项基础上,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型、主动公示型、信用修复型信用承诺,进一步扩大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覆盖面。
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以精准分类为平台,统一数据归集标准和规范,全力推行涉企信用信息高质量归集,并依托安徽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将全市涉及30个领域共计1.09万户企业划分为守信、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类信用等级,形成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在评先评优、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绩效考核等环节加入诚信承诺书,规范企业守信行为,强化信用意识。
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不断推进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公示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清单,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责任,全面推进19个经济社会领域失信重点问题专项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