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着眼强化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持续优化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切实推进党群建设提质增效。
优化组织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构建“市委—基层党(工)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党委(党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五级联动工作体系,通过党组织引领带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将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分别纳入各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综合党组织成员单位或作为联席会议、党建工作指导站成员,做到党群工作统筹推动,实现党群工作“一盘棋”。
强化工作推动。立足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际,聚焦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不断健全工作运行、作用发挥、管理评价、激励保障四大类14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党群组织及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出台《宁国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指导站星级评定机制,完善工作例会、工作报告、工作述职、互学互评、考核评价、工作纪实等六项工作制度,通过月督查、季考核、年评定,对党建工作指导员进行分类评价,明确调整退出机制,推动工作要求贯彻落实。
狠抓责任落实。将群团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工作考核体系,赋予18%考核权重,每年由工会、共青团、妇联提出具体考核内容,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建工作指导员考核成绩分别纳入基层党工委、党建工作指导员派出单位党建工作考核成绩,不断压实各级各部门抓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
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党(工)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党委(党组)已建立综合党委(党总支)11个,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组、中心)32个,直接管理24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对全市1103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工作管理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